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早期脑卒中治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营养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脑卒中患者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共入选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1.2.1病史记录
回顾病史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既往卒中病史,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一般情况。
1.2.2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所有患者在入院48h内测定血清白蛋白,白蛋白<35g/L者进入低血清白蛋白组。
1.2.3评价标准
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uropeanStrokeScale,ESS)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Index,BI)卒中患者生活能力量表,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价1次,同时在出院时,采用BI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死亡率。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出院时ESS和BI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51.44vs76.22,41.58vs74.12;P均<0.001);出院时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20.0%vs4.3%,P<0.001)。见表1。表1低血清白蛋白组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比较(略)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前摄入少,病后需要依赖别人进食,恢复过程又需要更多能量,发生营养不良的机会较多。营养状况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发现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广泛存在营养不良,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有恶化的趋势,这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结果。用于评价营养状况的血清学指标中,血清白蛋白水平测定是最准确的,也是临床上最常用营养学指标之一。Gariballa[2,3]研究发现,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35g/L)可明显延长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延迟康复、增加感染率和病死率。本研究发现入院48h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出院时ESS和BI显著相关,血清白蛋白低,患者出院时ESS和BI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有统计学差异。
卒中后营养不良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大、吞咽困难、病前营养状况、伴发的消耗性疾病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运动减少和卒中后的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其中以吞咽障碍表现最为突出,不仅可导致营养成分摄入减少,而且是导致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感染的出现将增加营养成分的消耗,加剧营养状况的恶化,临床研究发现,对吞咽障碍的有效处理,不仅有利于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好转,而且也能促进卒中的康复[4]。
目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被认为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不仅能缓解营养状况的恶化,而且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伴发吞咽障碍者,通过各种途径的营养支持,其营养状况也将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最终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