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静脉套管针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静脉套管针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静脉套管针应用

1.1一般资料: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月~6岁,ASAⅡ级。依对应年龄、体重和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n=30),A组为腰麻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组。

1.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4~6mg/kg、海俄辛0.01~0.02mg/kg。入室时予肌注氯胺酮5~7mg/kg,入睡后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静滴5%葡萄糖盐水4~10ml/(kg・h)。A组行腰麻,一人固定小儿,取右侧卧位,予屈髋屈膝不屈颈,确定腰3~4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2G或24G国际通用型号静脉套管针针芯经穿刺点刺入,达蛛网膜下腔后观察针尾部脑脊液流出,接注射器,按患儿脊柱长度,注入0.5%布比卡因0.15mg/cm,随即平卧,术中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B组以2mg/(kg・h)持续输注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亦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必要时予氯胺酮每次1mg/kg。

1.3监测与记录指标:采用欧美达7100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入室、术始、术中(术始30min)、术毕的数值,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唤之能应、睁眼或哭闹)、B组氯胺酮的公斤体重剂量,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咪达唑仑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效果满意,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A组较B组平稳,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入室时差别无统计意义外,术中各时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B组中有6例因手术时间较长,需于术中加用1次氯胺酮;A组苏醒时间较B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少,B组有6例出现分泌物过多,3例出现恶心呕吐,行吸引处理,未见头痛、尿潴留、明显兴奋等不良反应。

表1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与A组比较P<0.051mmHg=0.133kPa

表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对于手术时间较短的小儿手术,现在多采用全静脉麻醉,而氯胺酮由于其有快速、止痛、效果确切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其用量较大,需频繁加药而增加工作量,肌松不完善,可致牵拉反射,对内脏镇痛差,且有迟醒、兴奋、分泌物增加、喉反射异常等并发症[1],如时间稍长不无顾忌。

下腹部、下肢手术施行腰麻,能获得完善的镇痛、良好的肌松、减少内脏牵拉反射,且局麻药用量是硬膜外用量的1/5~1/10[2]。小儿的体表解剖标志清晰、背部脂肪少、腰椎间隙明显、棘上棘间韧带富于弹性,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时各层次感觉明显,穿刺并无困难;另外,由于小儿循环系统代偿能力较大,行腰麻较易维持循环稳定,且术后较少出现尿潴留[3],因此腰麻应用于小儿手术有一定的优势,亦有不少研究报道其可行性和安全性[4]。但是现在尚无专门应用于小儿腰麻的穿刺针,常用成人腰穿针为20G~22G,相对于小儿直径过粗,采用其进行腰麻可因脑脊液过多外流而致头痛等并发症,这使得腰麻在小儿手术的应用上受到限制。随着腰硬联合麻醉包的出现,应用其中的25G腰麻针进行小儿麻醉逐渐出现,可减少腰麻等并发症[5],但其费用相对较高,而且质地较软,必须用硬外针形成一隧道以便入针,增加操作难度和危险。现在广泛使用的静脉套管针的针芯直径较其标号小,即22G或24G静脉套管针针芯小于22G或24G,小于常用腰麻针直径,质地较硬,这使得使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行小儿腰麻有其安全性和适用性。有统计表明小儿皮肤至蛛网膜下隙的距离,婴儿为(1.0~1.5)cm、5~8岁为(3.5±0.5)cm、9~12岁为(4.2±0.5)cm[6],24G静脉套管针针芯的长度为3.5cm,22G静脉套管针针芯的长度为5.1cm,一般能达到蛛网膜下腔,故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行小儿腰麻有其可行性。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穿刺行腰麻所需设备简单、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且具有操作简便,生理干扰小,阻滞效果满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采用腰麻进行小儿麻醉,辅以咪达唑仑进行镇静,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可明显减少患儿的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危险。本研究中,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行小儿腰麻穿刺成功率100%,阻滞效果满意;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相比,可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使用静脉麻醉药剂量少,减少工作量,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穿刺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麻醉,可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