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国针灸展望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德国针灸展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德国针灸展望

在中德友协会长武忠弼教授的牵线和帮助下,我院和德国最大最著名的工伤

医院—汉堡创伤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双方定期互派医生交流。笔者自2000年10月至

2003年7月在德国汉堡创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工作,对祖国医学在德国特别是

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

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UnfallkrankenhausHam

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

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

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

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

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Therapie),骑马疗法(Hyp

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支具及生物工

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

回归疗法(Berufshilfe),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

。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

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

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

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

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

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

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

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

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

会发生。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

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

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

,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

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

”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

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

多的感染病例。

3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

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

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

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

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为有意

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

也不鲜见。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

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

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反而造

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

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

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

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

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

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

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

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

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

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

ilpraktiker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①完整

填写的个人资料。②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

向合同。③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④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

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①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

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

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

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

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

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

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

。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

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

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

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

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

的PP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Kampfer都是早期的

传播者。PP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

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

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

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

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

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

,德国医生Gerhart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

密特(Heribert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

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

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Reston)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

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

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

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

74年,施诺伦贝格尔(C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

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

ed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

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

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

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

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

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

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Forschungund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

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

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

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

遇。

但另一方面,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

代医学(AlternativeMedizin)一样,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

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

和挑战并存,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GabrielStux博士指出,80、90年

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

势,培训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到350学时。对于国内的针灸医师来说,提高德语水平,把

握文化,心理差异。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一环。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德国哲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德国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中科技大学

德国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