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伤急救护理医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伤急救护理医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伤急救护理医学

创伤者的救治在现场即应开始。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有效去除正在威胁伤员生命安全的因素,并使伤员增加耐受运送途中的“创伤”负担的能力。创伤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四大环节及技术,这是创伤者急救中的基本技术。

一、止血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称为出血。出血是急救中常见症状。血液由伤口流至体外者,为外出血;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软组织、器官或体腔内,为内出血。不论内出血或外出血,均需尽快止血。本节主要讲述外出血。

(一)出血的分类

1.动脉出血血液颜色鲜红,血液自近心端随脉搏而冲出,呈喷射状。

2.静脉出血血液颜色暗红,血液从伤口远心端涌出或缓慢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颜色可自鲜红过渡至暗红色,整个创面都浸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混有细小动脉和细小静脉,量较少,多可自愈。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有可见的外出血比较容易发现,一般可根据衣服、鞋、袜的浸湿程度,血在地面聚集的情况和伤者全身情况来粗略判断出血量。

2.全身表现根据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当失血量达到20%以上时,可出现头昏头晕、面色苍白、口渴、脉细速、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症状体征;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可危及生命。

(三)止血器械与用品

止血可用的材料很多。在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敷料、绷带,甚至干净的毛巾、布料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是制式止血带,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绷带、布带等代替,但不可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物代替。止血钳等专用的止血器械是最可靠的止血方法,但应避免盲目钳夹。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法沿出血血管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分,使血管受压闭合,阻断血流,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1)头面部出血可压迫一侧面动脉(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颞浅动脉(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以止同侧头面部出血。

(2)颈部出血可压迫一侧颈总动脉(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用力向后压,将其压向第6颈椎横突上,达到止血目的。注意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以免脑部缺血缺氧而昏迷。

(3)肩部出血肩部的血供来自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在锁骨上凹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对准第l肋骨压迫,可止肩部出血。

(4)上臂出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选择腋动脉或肱动脉压迫止血点,腋动脉压迫可从腋窝中点压向肱骨头,肱动脉压迫可从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将动脉向外压向肱骨干。

(5)下肢出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别在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腘窝及踝关节前后方压迫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后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四肢、头颈、躯干等体表出血大多可采用此方法。具体方法为:用消毒的纱布、敷料或急救包,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块状,将伤口覆盖,再用纱布、绷带作适当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为宜,必要时可将手掌放在敷料上均匀加压,一般20分钟后即可止血,同时抬高伤肢以避免静脉回流受阻而增加出血量。

3.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利用关节的极度屈曲,压迫血管达到止血。在肘(腘)窝垫以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或膝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该肢体固定于屈曲位。可用于肘关节或膝关节远端肢体受伤出血。

此方法虽然能止血,但有一些不利因素:①可能压迫血管、神经等组织。②伤肢合并有骨关节损伤时则可能加重损伤。③不便于搬运。故尽量不采用此方法。

4.填塞止血法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住破裂的血管,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一般只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等处。这种加压包扎的方法不适合较大出血、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或继发感染出血、恶性溃疡出血、鼻出血等。填塞的敷料不能长久留在体内,一般在术后3~5日开始慢慢取出,过早可能发生再出血,过晚则易引起感染。

5.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的使用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时才选用。使用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常用的有充气止血带和橡皮止血带两种,前者由于有压力表指示压力,压力作用平均,效果较好。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绷带、布带、三角巾等代替。止血带一定要用衬垫保护局部软组织。

6.结扎止血法直接夹闭出血血管断端以阻断血流的方法,活动性出血于清创的同时结扎止血,未止的大血管出血则按伤情和条件进行血管修补术、血管吻合术、血管移植术等处理。

7.药物止血法根据伤者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止血药物和输入新鲜血液或各种凝血因子,以提高凝血作用。局部药物可采用明胶海绵、止血粉敷贴创面止血。

(五)注意事项

1.指压止血法为简便而有效的急救措施,但不能持久,故同时应做伤口的加压包扎、钳夹或结扎止血。

2.不能用绳索、电线或铁丝等物代替止血带。

3.上止血带应注意部位准确、压力适宜、衬垫加好、标记明显、时间控制。

(1)部位准确以靠近伤口近端为宜。

(2)压力适宜上肢压力为33.3~40kPa(250~300mmHg),下肢压力为53.3~66.6kPa(400~500mmHg)。一般松紧度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刚好不出血为宜。

(3)标记明显上止血带后立即记录使用日期、时间、部位,做好标记,便于观察。

(4)时间控制原则上止血带一次限于1小时左右,如为充气式止血带也不宜超过3小时,每隔30~60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太久而发生坏死等严重后果。松解前,先补充血容量,并准备好止血用具后再进行;松解时,如有出血,可暂用指压法止血。

4.钳夹止血应避免盲目乱夹,以防止神经和正常的血管等组织损伤。

5.若为大血管损伤,影响肢体存活和功能者应尽早作血管修补、吻合、血管移植和再植等手术。

二、包扎

就地取材,利用最便捷的方法,采取最快的速度,对伤口或伤肢进行包扎,起到局部加压保护、固定和扶托作用,使伤者舒适安全,减轻痛苦。

(一)包扎用品

1.常用材料绷带、三角巾、毛巾、被单、丝巾、衣服等。

2.特制材料四头带、多头带、丁字带等。

(二)包扎的基本方法绷带和三角巾可根据需要随意折叠、缠绕,用途广泛、简便。

1.绷带基本包扎法常用的基本包扎方法有6种,根据部位形状的不同而采用相适应的方法。

(1)环形包扎法是最基本、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包扎的开始与结束时,或包扎直径相等的部位的小伤口,如颈、腕、胸、腹等处。要求绷带环形重叠缠绕,下圈必须遮盖上圈,结束时用胶布固定尾端或将带尾分成两头,以此打结固定。

(2)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躯干、大腿等,要求先将绷带缠绕数圈,然后将绷带以斜行方式,每圈遮盖上一圈的1/3~1/2。

(3)螺旋反折包扎法适用于包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要求由细处向粗处缠,每缠绕一圈反折一次,每圈遮盖上一圈的1/3~1/2,反折部位应相同,使之成一直线。

(4)蛇形包扎法适用于维持敷料或夹板固定。要求与螺旋包扎法相似,但每圈互不遮盖。

(5)八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屈曲的关节,如踝关节、腕关节。要求将绷带在伤处上下,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一上一下互相交叉包扎重复作“8”字形旋转缠绕,每圈遮盖上一圈的1/3~1/2。

(6)回返包扎法适用于包扎有顶端的部位如头部、断肢残端。第一圈在中央开始,来回反折,一直到该端全部包扎后,再作环形固定。

2.三角巾包扎三角巾为制式包扎材料,其制作简单,应用方便,可灵活运用于身体各部位较大伤口的包扎,如头、肩、胸、背、臀、全手、足等。

(1)头顶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约5cm,然后将折缘放在前额与眉平齐,顶角越过头顶,拉向头后,两底角自两耳上方绕至枕后交叉,交叉时将顶角扫在一端,压在下面,然后绕到前额的中央打平结。

(2)肩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到底边中点,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形,成为燕尾巾。把燕尾巾夹角朝上,放在伤侧肩上。向后的一角略大并压住向前的角,燕尾底边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3)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约在肘弯上3cm,顶角越过伤侧肩,垂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端拉向背部打结,顶角也和此结一起打结。

(4)背部包扎法方法与胸部相同,只是位置相反,结打于胸部。

(5)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并外翻10cm左右宽,拉紧底角至腰背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与底角余头打结。

(6)全手、足包扎法将手或足放在三角巾中央,指(趾)尖对着顶角,底部位于腕处,将顶角提起反盖于全手或足背上,将左右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回腕部,于掌侧或背部打结固定。

(三)注意事项

1.根据伤口大小,以及所处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及方法。

2.包扎前伤口必须先盖上无菌敷料,避免直接触及伤口。

3.包扎时适当添加衬垫物,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并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4.包扎松紧要适当,注意露出肢体的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三、固定

所有的四肢骨折均应进行临时固定,目的在于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减少休克,避免骨折断端移动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周围组织乃至重要脏器。本节简单介绍急救情况下最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和方法。

(一)固定用品

1.常用材料夹板,有铁丝夹板、本质夹板、塑料制品夹板和克气式夹板。

2.急救材料树枝、木棒、竹扦等,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利用健肢固定伤肢。

(二)方法

1.自体固定法适用于下肢骨折,将伤肢固定于健肢,两脚对齐,将伤肢拉直,注意用棉垫或其他软织物将关节和两小腿间的空隙垫好,然后分段包扎固定。

2.夹板固定法根据骨折部位、性质不同选择适宜的夹板,并辅以绷带、棉垫、纱布或三角巾等物来固定,以达到相对制动稳定骨折的目的。

3.特殊骨折固定法

(1)骨盆骨折:仰卧位,先在伤者的两膝及两踝之间放一衬垫,后在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上各以绷带束紧固定。

(2)脊柱骨折:将伤者俯卧于硬板上,避免移动。必要时,用绷带将其固定于木板上。

(三)注意事项

1.上夹板固定前,先检查并处理伤口,不可将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若有休克,及时抗休克。

2.夹板的长度应适宜,必须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

3.夹板与皮肤之间应有衬垫,以免皮肤摩擦破损或固定不牢靠。

4.固定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失去固定的作用;固定时,一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

四、搬运

伤者经过上述现场初步处理后,需要将其转送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诊治。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者搬离事发现场。搬运工作的准确,可减轻伤者的痛苦,否则会加重病情,以致贻误治疗。搬运的方法包括徒手搬运和器械搬运。

搬运用物有:担架、椅子、门板、毯子、绳子等。

(一)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适用于转运路途较近、伤情又轻的伤者。

(1)单人搬运法

扶持法:适用于病情轻,能站立行走的伤者。救护者站在伤者一侧,使伤者手臂揽着自己的头颈,然后救护者用外侧的手牵着伤者的手腕,另一手伸过伤者背部扶持伤者的腰,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者,扶着行走。

抱持法:救护者站在伤者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伤者若有知觉,可让其一手抱住救护者的颈部。

背负法:救护者站在伤者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伤者背起。胸部创伤者不宜采用。如伤者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者可躺在伤者一侧,一手紧握伤者的手,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者背上,而后慢慢站起。

(2)双人搬运法

椅托法:甲乙两人相对而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伸入伤者大腿之下而互相紧捏,另一手彼此交错支持伤者背部。

拉车式:两个救护者,一个站在伤者头部,两手插到腋前,将其抱在怀内,一个站在其足部,跨在伤者两腿中间,两人步调一致慢慢抬起。

平抱或平抬法:两人平排,将伤者平抱,亦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将伤者平抬。

(3)三人搬运或多人搬运法:可以三人平排,将伤者抱起齐步一致前进。四人或以上面对站立将伤者抱起。

2.担架搬运一般救护者将伤者水平托起,放入担架上,使其平卧位,头朝后,脚朝前。搬运途中尽可能使担架保持水平。上坡时,脚放低,头抬高;下坡时则相反。

(二)注意事项

1.搬运途中,要随时观察伤者的伤情有无变化,如神志、表情、面色、脉搏、呼吸等。

2.昏迷者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采取侧卧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3.对于脊柱损伤者,应先固定颈部,再用硬板搬运,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保持脊柱伸直。

4.对于骨盆损伤者,应用大块包扎材料将骨盆作环形包扎后,仰卧于硬板或硬质担架上,膝微屈,下面加垫。

5.对于腹部内脏脱出者,可用大小适当的碗扣住脱出部分,并用三角巾包扎固定,令其双腿屈曲,腹肌放松。严禁将脱出的内脏纳回腹腔,以免引起感染。身体带有刺入物的伤者,先包扎伤口并固定刺入物,应避免挤压、碰撞;外露刺入物应专人负责保护看管;途中严禁震动,以防刺入物脱出或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