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对照观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对照观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对照观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缺血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5年5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6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SPSS10.0统计,对比分析纳洛酮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眩晕患者36例,总有效率纳洛酮组为94.74%,对照组为41.18%,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7.21,P<001)。纳洛酮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缺血;纳洛酮;眩晕

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病在临床中常表现为眩晕、耳鸣伴恶心、呕吐、偏侧肢体麻木等一组综合征。由于其缓解慢、复发率高,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笔者试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所致的眩晕,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

1.2研究对象2004年9月~2005年5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的诊断标准[1]的36例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及梗死。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1.26±16.29)岁;伴随症状:恶心、呕吐13例(6842%),偏侧肢体麻木9例(47.37%),耳鸣6例(31.58%),视物不清、复视及眼胀痛5例(26.32%),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1例(5.26%)。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9.34±13.24)岁,年龄分布及伴随症状两组具有可比性。除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出现皮疹而中断治疗外,其余患者全部完成10天的全程观察

1.3设计、实施、评估者本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由笔者完成,评估由经过训练的小组成员进行。

1.4干预措施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天。纳洛酮组:给纳洛酮注射液(湖南益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金尔伦,规格0.4mg/支)2~4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其他一般对症治疗相同。

1.5主要观察指标眩晕症状判断评分:无头晕、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0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2h,轻度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1分;眩晕间断发作,每天发作累计时间在2~6h,评2分;眩晕每天发作累计时间>12h,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评3分;持续性眩晕并且不能睁眼,并完全需卧床休息,评4分。

1.6主要结局判断标准完全缓解:无眩晕症状发作;显效:评分减少3~4分;有效:评分减少1~2分;无效:评分无变化或增加。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其性质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疗效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U检验。

2结果

2.1治疗对比结果见表1、表2。

表1纳洛酮治疗眩晕的疗效及与对照组的比较(略)

注:经秩和检验,U=7.21,P<0.01

表2纳洛酮治疗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的比较(略)

注:**P<0.01,*P>0.05

2.2药物不良反应纳洛酮组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减慢滴速后消失。无因纳洛酮不良反应而脱落者。

3讨论

纳洛酮(naloxone)又名烯丙羟吗啡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有3类: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肽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和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活动等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作用。吗啡样物质可与体内的吗啡受体结合。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也存在于心、肺、肾、小肠等器官内,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β-内啡肽高,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疗效[2,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4~7],临床症状以眩晕、呕吐为主。

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的β-内啡肽免疫活性增高,纳洛酮为广泛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拮抗作用可使脑血流量增加,减轻脑灌流损害。β-内啡肽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纳洛酮可对抗β-内啡肽,重建前列腺素对微循环的调节,保持PGI2/TXA2平衡,抑制钙离子内流,缓解脑血管痉挛。此外,纳洛酮尚具有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拮抗膜脂质过氧化、促进细胞内环磷腺苷合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对于防治缺血性神经损害有积极意义。观察36例,纳洛酮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纳洛酮组24h起效的患者有13例,占总病例数的36.11%,对照组起效缓慢,疗效反应多在用药4天以后,24h无一例起效的病例,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长于纳洛酮组。这说明纳洛酮起效快,可能与纳洛酮脂溶性高,能迅速分布全身,易透过血脑屏障有关。纳洛酮有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可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8],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笔者在临床使用中体会到:纳洛酮毒性低、安全、毒副作用小,文献中尚无纳洛酮中毒病例报道。本组病例最大单次用量达4mg,无任何毒副作用。仅个别患者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因此,除对已知纳洛酮过敏者外,在急诊中无绝对禁忌,但对高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用药剂量要谨慎选择。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家眉,丁铭臣.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599.

2朱友成(节译).镇痛药、阿片类阿片受体.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4,11(5):288.

3徐叔云.临床药理学(下).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71.

4LiXZ,ShiHR,ZhangGZ,etal.DiagnosisofvertebrobasilarischemicdizzinesswithcombinedTCDandMRA.ZhongguoLinchuangKangfu,2003,7(1):102.

5陆曦,陈金姐,蔡斌.脑磁共振血管造影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315例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70.

6WeintraubMI,KhouryA.Cerebralhemodynamicchangesinducedbysimulatedtrachealintubation:apossibleroleinperioperativestroke?Magneticresonanceanbiographyandflowanalysisin160cases.Stroke,1998,29(8):1644-1649.

7FoxD,HerronBE,YonoverPM,etal.Masticationsteal:anunusualprecipitantofcerebrovascularinsumciency.JVascSurg,1999,29(4):734-736.

8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