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医学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医学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

1调摄精神,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为生命始生之物质,精神、意志是人的根本。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不畅可使疾病恶化;而精神愉快,则有利于恢复健康。《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调摄精神、保持精气,可以增强正气、抵抗外邪,益于身心健康。中医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未诊病者,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说明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遭遇的不同,亦会影响人的情绪,造成心理上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剧,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人出现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甚至导致精神障碍。

2加强锻炼,合理运动

我国提倡仿生医疗体操的历史十分久远,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里,就有描绘各种导引动作的帛画《导引图》;汉代的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来锻炼身体;唐代的孙思邈提出“每日必须调气补泄,按摩导引为佳”,其长寿的奥秘是“四体勤奋,每天劳动”[2]。此外,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鹤翔桩、易筋经、八段锦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适量、持久、合理的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以及精神和智能,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逸过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精,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也”。孙思邈注重饮食疗法,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消化道溃疡;酗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并可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食用过多的脂肪、蛋白质、糖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肥胖症等。

4预防疾病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对传染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3]中提出:“天行瘟疫,取初病衣服,于曾瓦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中写道:“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柱香久,则全军不染。”唐代对麻风病人已设有“疠人坊”,“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清代曾制定了将患天花病者迁移隔离的规定,并设置“查痘章京”之官职以管理此事[4]。近年来,人们运用中草药预防某些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用板蓝根及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等。

5人工免疫

我国古代人民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朴素的免疫概念。东晋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民间利用狂犬脑预防狂犬病的记载;张琰著《种痘新书》介绍我国早在公元16世纪初即已推广种人痘,以预防天花;1695年,张路所著《医通》中记载了运用痘浆、旱苗及痘衣等预防天花的情况。17世纪时,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英国、俄国[5]。人痘接种术是人类发明牛痘接种术之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开了人工免疫法的先河。

6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的质量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吕氏春秋》说:“轻水所,多秃于瘿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魏嵇康《养生学》载:“赤居晋而黄”。在夏商,我国劳动人民已知凿井而饮;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附近有排泄废水的水沟;在周代已知通过除害来改善环境卫生;到秦代时,都市已有了下水道、公厕、洒水车等。特别是唐代以来,用开水泡茶之风逐渐盛行,对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国古代即养成早晨“盥洗”的好习惯。如《礼记·内则》曰:“鸡初鸣,咸盥洗”;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元代《饮膳正要》云:“清旦用盐刷牙,无齿疾。”[6~8]。

综上所述,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上海医科大学,河北职工医学院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4]钱宇平.流行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耿贯一.流行病学.第二版,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6]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8]上海医科大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第一卷,预防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