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

为了掌握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制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0~1996年连续7年,在14个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盟)的全国监测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同时全国各省(市、区)均开展了疫情调查(属监测的一部分)。现将7年来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

各省(区)上报卫生部全国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的布病防治年报表;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年度工作总结;收集杂志、专辑等发表的有关论文总结;全国布病专业、学术会议及部分省(区)联防工作会议的有关资料。

2结果分析

2.1全国人、畜疫情

2.1.1人间疫情1990~1996年据全国30个省(市、区)统计,对职业人群共检诊2461312人,检出阳性15386人,平均阳性率0.63%,新发病人7763例,平均患病率为0.32%。1992年人间新发病人数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仅为219例,年发病率为0.01/10万。但1994年以来,全国疫情明显回升,据统计人间感染率,患病率和发病率较1992年明显增高。特别是1996年新发病人3012例,其感染率为3.57%,患病率为3.20%,发病率为0.25/10万,在全国范围内出现86个暴发点,局部地区暴发流行。暴发点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北、辽宁、吉林、山西、黑龙江、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

2.1.2畜间疫情1990~1996年,据全国30个省(市、区)统计,共血检羊、牛、猪等主要牲畜5283.97万头(只),检出阳性畜89905头(只),平均血检阳性率为0.17%。1990~1995年,各年度畜间血检阳性率均在0.2%以下,而1996年血检阳性率明显增高为0.9%。畜间免疫率除1990年、1991年外,其它各年度均在90%以下,且逐年下降至1995年仅为59.62%,1996年虽有增高但也不足70%。

2.1.3病原分离据有关资料统计,1990~1996年内蒙古等10个省(区),从人、畜等检菌材料中分离培养出布氏菌220株。其中羊种菌(羊1、3)174株,占总数的79.10%,牛种菌(牛3、7、9)27株,占12.27%,猪种菌(猪3)1株占0.45%,犬种菌5株占2.27%,未定种型13株占5.91%。仅内蒙古检出140株,占总数的63.64%。

2.2全国监测点监测结果

2.2.1畜间

2.2.1.1血清学检查7年来各监测点,对牛、羊、猪等家畜进行血清学检查856770头(只),阳性276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32%。其中血检羊633373只,阳性1404只,平均阳性率为0.22%;血检牛178392头,阳性1121头,平均阳性率为0.63%。以畜种类而论,牛血检平均阳性率最高。以不同生产类型疫区而论,牛平均阳性率牧区高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平均阳性率牧区与农区持平,但高于半农半牧区。

2.2.1.2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监测在各监测点固定监测县范围内的牧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共血检羊9695只,阳性10只,阳性率0.10%;血检牛8328头,阳性25只,阳性率0.30%;血检猪8296只,阳性15只,阳性率0.18%;血检犬229只均阴性;血检鹿100只,阳性2只,阳性率为2.00%。

2.2.1.3病原分离7年间各监测点共收集羊、牛、猪检菌材料18098份,分离出布氏菌63株,出菌率0.35%。其中锡盟53株(羊1),灵寿7株(羊),东莞1株(猪3),乌苏2株(未定种)。

2.2.2人间

2.2.2.1血清学检查7年间各监测点对7~60岁,与家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28041人,血检60743人,阳性1399人,平均阳性率为2.30%,累计新发病人248人。7年间年血检平均阳性率最高是1996年,最低是1994年。从点上看,血检平均阳性率最高是石家庄为12.67%,其后依次为拉萨、塔城、酒泉、南通、锡盟和齐齐哈尔,分别为9.41%、7.21%、6.65%、4.51%、4.00%、3.82%,最低为济南(0.15%)。从不同生产类型的疫区看,平均阳性率最高是半农半牧区,其次是牧区和农区。

2.2.2.2病原分离对1628份人血进行布氏菌培养,分离出菌8株,其中锡盟5株、塔城2株、石家庄1株。

上述监测结果将为分析我国布病流行态势,评价防治效果,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讨论

从7年来的我国布病疫情监测结果看,当前布病疫情明显回升。局部地区疫情活跃,呈点状暴发。个别地区出现流行蔓延趋势,蕴藏着大面积暴发流行的危险。其依据和特点是:

3.1牧区的布病老疫区疫情活跃,半农半牧区、农区疫情明显回升。我国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未出现人间暴发点,而从1992年起连年有暴发点出现,并逐年增加,特别是1996年出现86个,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内蒙古、四川等19个省(区)。牧区80年代疫情相对稳定的老疫区,如内蒙古的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和扎兰屯市,当前疫情又活跃起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暴发点频现,且多分布在省(区)、市(县)毗邻边界地带,大有连接成片的趋势。如辽宁省(铁岭)与吉林省(辽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与内蒙古(扎兰屯)等省(区)间毗邻地带;山东省的章丘与青州等5个县(市)及陕西省的绥德与吴堡等4个县(市)间的毗邻地带。近年都曾发生多起暴发点,呈蔓延流行趋势。

3.2布病羊和牛仍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据各省(区)调查及全国监测点监测结果,除广东、广西的病猪为主要传染源外,其余各省(区)主要传染源仍是病羊和病牛。全国来看,羊、牛的存栏数量大,患布病阳性畜数量多,分布广与人接触密切。畜间疫情较重的地区,人间疫情也相应重。重点监测点和监测结果也表明,疫情活跃点的羊、牛血检阳性率,分离出菌数与人血检阳性率,新发病人数成正相关。如锡盟羊、牛血检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96%、3.0%,分离出51株布氏菌(羊种)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河北的灵寿,羊血检阳性率1.23%,分离出布氏菌7株(羊种)。再次南通羊血检阳性率0.65%,拉萨羊、牛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57%和0.91%。而这4个点人血检阳性率都很高,分别为2.07%、12.62%、5.03%和9.41%。新发病人占各监测点新发病人总数的61.82%。

犬、鹿是值得注意的次要传染源,监测点监测结果犬(S~SAT)阳性率1.68~13.04%。布病鹿在我国部分养鹿业较发达的省(区)长期存在。

3.3毒力强的羊种布氏菌已成当前布病流行的优势菌种80年代,从患布病人、畜可检材料中分离到的布氏菌,羊种菌占30%,牛种菌占40%以上,猪种菌占20%,其余为犬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而90年代以来,从人、畜可检材料中分离到的220株菌,其中羊种菌占79.1%、牛种菌占12.27%、猪种菌占0.45%、犬种菌占2.21%、未定种型占5.51%。不但羊种菌成为流行区的优势种,且大多数是羊1型少数羊2型和羊3型,都是强毒菌。

3.4非职业人群、老年人及儿童感染率增高进入90年代不但牧民及职业人群感染率高,而且干部、工人及学生等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也相当高,分别为4.6%、3.20%和2.54%。人群感染率从年龄角度看,51~70岁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而婴幼儿患的布病亦常有报道。与80年代中青年感染率高有所不同。

3.5布病病人临床表现典型化80年代,各省(区)多见轻症非典型病人,而进入90年代以来,各暴发点新发生的病人多表现症状重笃,血清效价高(SAT最高达1∶25600),临床表现典型化。此点与近年来毒力强的羊种布氏菌,成为布病疫区流行的优势菌种有关。

通过对当前我国布病疫情分析,预测我国布病疫情今后要有较大范围的回升和暴发流行的危险,将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因此,要继续加强监测,做好宣传和疫区处理准备。一旦发生人、畜间布病暴发要立即扑灭,防止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高淑芬、冯静兰.中国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1982~1991年).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2.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亚洲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控制策略专家研讨会论文集.

3.卫生部全地办.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年报表(1990~1996年).

4.徐宗环,等.豫、陕、晋、冀、鲁5省布病联防工作及评价.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11(5):303.

5.尚德秋.值得注意的布病疫情发展趋势.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5,14(4):228.

6.尚德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11(6):339.

7.张士义,等.布鲁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1996年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12(2):79.

8.张士义,等.布鲁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2):69.

9.胡德育,等.布鲁氏菌病控制达标后疫情回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15.

10.孙天志.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12(3):170.

11.黄志雄.广西人间猪种布鲁氏菌病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5,11(6):222.

12.王显军,等.山东省90年代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调查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12(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