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诊断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诊断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方法对12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IVP、B超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左侧4例,双侧3例。结论IVP结合超声检查对诊断输尿管囊肿具有较高可靠性。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静脉肾盂造影;超声;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囊肿是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是输尿管末端在膀胱黏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也称为输尿管膨出。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2例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就有关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6~53岁,平均39.5岁,囊肿大小1.0~2.5cm,临床表现:尿频、尿痛7例,反复腰痛6例,全程肉眼血尿伴下腰疼痛3例,间歇肉眼血尿1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不尽感1例。

1.2检查方法本组12例患者检查中,腹部平片12例,IVP12例,超声检查12例,CT2例,MRI2例。

2结果

2.1腹部平片腹部平片12例,仅3例在患侧肾区及盆腔中部见结石影。

2.2IVPIVP12例,均明确诊断。表现为膀胱内一侧或双侧圆形充盈缺损7例,随膀胱内造影剂充盈完全,充盈缺损越清楚,边缘越光滑、锐利,大小在1.4~2.5cm,其中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左侧,1例右侧;4例囊肿侧输尿管下段扩张;2例囊肿内含结石,此例临床上罕见,另外5例显示“蛇头征”样充盈,大小在1.5~2.2cm,边缘见环状透亮影。

2.3B超检查B超12例,11例明确诊断。6例见患侧输尿管下段明显扩张,输尿管末端囊性扩张呈液性暗区,大小在1.0~2.1cm,5例囊肿者有间断收缩及膨胀。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1例有肾盂积水。2例发现输尿管下段结石。B超11例明确诊断。8例为正常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内膨出,3例为异位开口的膀胱内膨出。

2.4CT表现CT检查2例,CT平扫囊肿为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较光滑,位于膀胱轮廓线以内,囊内密度均匀,与膀胱内尿液等密度,囊壁厚度均匀一致,为环形。

2.5MRI检查MRI检查2例,患侧肾盂扩张,全程输尿管扩张,患侧输尿管末端可见约1.0cm×1.2cm大小类圆形病灶,边缘呈环状T2低信号,中心部分呈等信号。

3讨论

3.1分型、病因及临床表现

3.1.1分型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正位输尿管囊肿多发生于单一输尿管,囊肿常常较小,多见于成人女性;异位输尿管囊肿的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囊肿多较大,常见于女性婴幼儿,左侧多见,80%发生在重复肾上极肾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末端,常合并有上极肾的发育不良和积水。

3.1.2病因关于输尿管囊肿的发生,儿童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而部分成人则可能是后天性因素,其可能的学说有:(1)在胚胎第4~7周时,自中肾管分出的输尿管,其下端有分隔,输尿管和膀胱的薄膜正常情况下薄膜可被吸收,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可以造成输尿管异位开口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继而逐渐形成囊肿。(2)输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输尿管开口狭窄。(3)输尿管膀胱壁段过长、过斜,过于弯曲。(4)输尿管口本身和周围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瘢痕狭窄,因为本病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畸形,特别是异位输尿管囊肿者[1]。

3.1.3临床表现此病早期无症状,如果有则为囊肿梗阻及其继发感染引起,输尿管及肾积水能导致腰腹胀痛,囊肿增大阻塞尿道内口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潴溜,女孩由于异位性输尿管囊肿的开口部位多低于尿道外括约肌,常因不断滴尿而裤裆常潮湿,而男孩异位开口的部位通常高于尿道外括约肌,往往不见此现象;有的学者将正常排尿、持续尿淋漓及一侧肾功能低下列为此病的三联征,认为有此表现提示存在此病;而最常见征象往往是泌尿道感染,肋腹部疼痛,也可出现脓毒症、脓尿、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副睾炎以及因肾盂积水而扪及“肿包”,女孩若囊肿脱出可见粉红色“肿物”堵于尿道口等[2]。

3.2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3.2.1腹平片腹部泌尿系统平片无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若囊内形成结石,可于平片上相当于输尿管末端部位发现结石,并根据结石部位偏高或靠外,不随体位改变发生移动的征象,提示为囊肿内结石[3]。

3.2.2IVPIVP是显示输尿管囊肿的基本方法,单纯型输尿管囊肿:可以清晰的显示膀胱三角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异常密度影,其密度取决于囊内尿液的所含造影剂的浓度(与膀胱内尿液所含造影剂浓度对比),浓度高其密度亦高,反之亦然。在膀胱内造影剂与囊内充盈造影剂的衬托下,囊肿的壁所形成的环状透亮影即光晕征,加之输尿管下端扩张,全长片显示整条输尿管酷似头向下潜入膀胱内的“眼镜蛇头”,此为输尿管囊肿的典型X线征象[4]。本组5例可见此征象。当肾功能受损时,囊肿显影的密度比膀胱的密度低,呈淡薄而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异位型输尿管囊肿:膀胱内仅见透亮的充盈缺损,做逆行造影或膀胱尿道造影,有时可见异位的输尿管开口。患侧重复肾下肾之肾盂肾盏向外下移位,肾盏数较正常少,其最上缘与肾上缘距离增大,输尿管偏离中线较健侧远等表现,提示输尿管囊肿合并肾、输尿管重复畸形[5]。IVP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形态、功能,输尿管的走行全貌还能借助监视系统观察其排泄情况,可作为诊断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3.2.3超声检查输尿管囊肿表现为光环出现,呈圆形、椭圆形位于膀胱三角区偏一侧,光环时而膨大,时而缩小,有节律性改变,光环内偶尔可见一移动性虚线光点,是由输尿管排尿所致[1]。B超由于具有快捷、方便、分辨力高,价格经济并可观察囊肿变化,诊断正确率亦较高。但有时受仪器性能及检查者水平的限制,同时;对于异位型输尿管囊肿与来源于盆腔的囊性病变,如附件的囊性包块、膀胱憩室、前列腺囊肿等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其诊断价值不如IVP[6]。

3.2.4CT表现平扫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如果囊肿内并发结石可一起显示。CT检查不做为常规检查项目,因其检查费用高,无法动态下进行观察,不能显示囊肿的舒缩变化。

3.2.5MRI及MRI水成像检查可清楚显示肾、输尿管、囊肿大小及囊壁厚度,可准确诊断囊肿开口及囊肿分型,当囊肿内液体与原液信号相同时,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检查费较高,临床应用较少。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VP和B超联合应用,相互补充,可对此病作出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22-823.

2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91-692.

3吴恩惠.贺能树.李景学,等.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7-218.

4ChavhanGB.Thecobraheadsign.Radiolofgy.2003,225(3):781-782.

5臧达,贾桂静,余志红,等.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11-113.

6徐朝霞,贺洪德,张学昕,等.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表用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1):1019-1021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