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温阳法治疗杂病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温阳法治疗杂病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温阳法治疗杂病

【摘要】温阳治疗虚寒久泻、顽固性哮喘、顽固性背痛、顽固性流涎等内伤杂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辨证准确,选药得当,可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温阳法;腹泻;哮喘;背痛;流涎

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四逆汤、理中汤、大建中汤等方,开温补学派之先河,温阳法可谓源远流长。现代社会关系复杂,人们精神压力较重,在四川地区人们常年进食麻辣火锅与烧烤炙搏之品,如遇内伤杂病,四川人常以湿热郁火为主。然笔者观察,男女老少虚寒之症亦颇常见;且有时对热症痼疾稍用温阳之药,疗效比单用寒凉药好,因此深感温阳法之重要。现将温阳法治疗顽固性杂病的四则案例与体会报道如下,欢迎同道雅正。

1背痛顽症,附桂善后

例1:女,35岁,初诊:20010815。持续性后背痛5年。日间较轻入夜重,尤其早晨4~5点,常因背痛严重而哭泣,病者苦恼不堪,有时兼有腰痛,不向胸前区放射,与气候无关;身体略胖,面有痤疮,口渴尿赤,舌红苔黄略厚,脉滑数有力;经医院X光、ECG等检查无异常,经中药、芬必得、杜冷丁、理疗以及封闭等治疗始终未完全缓解,停止治疗后即恢复原状。处方:中焦宣痹汤加减:

防己15g,杏仁12g,赤小豆18g,连翘15g,苡仁18g,栀子15g,滑石18g,法夏12g,葛根30g,羌活15g,三棱12g,莪术12g。

两剂后背痛减轻舌象正常,6剂后基本不痛,自行停药。9月28日复诊,诉15d前因劳累背痛复发,舌脉如初诊,再予前方无效。病机相同而无效,是何道理?基本治法不应有错,考虑因劳而发,前方再加狗脊30g,杜仲18g。服药后背痛明显减轻,前后服药二十余剂,自诉“好了七八成,背痛发作时也较前轻松很多,就是不能完好。”遂于复诊方基础上,加制附片、桂枝各10g。5剂后完全治愈。

按:该病员经商多年,积劳成疾,身体结实,湿热为患贯穿整个病程。之所以前医用独活寄生汤、右归丸加减久治不愈,忽略了湿热痹阻是主体,主症未清,反而温阳补肾,开始可能取效一时,久用反助湿热难解,终归徒劳。后见患者因劳累复发,“肾者作强之官”,知其久劳伤肾,此刻补肾正当其时,加用狗脊、杜仲获显效。最后辅以附桂治愈收功。

体会:治疗风寒湿痹或寒热夹杂痹症,用姜附桂,人皆知之。笔者体会,治疗顽固的热痹或湿热痹,经清散宣痹法获一定效果而久治不愈时,稍用附子、桂枝,略施温阳以鼓动经络之气,有希望治愈。

2附桂无效,矿物收功

例2:男,32岁,初诊:20011120。反复腹泻12年。菜不热透或稍吃辣食即可诱发腹泻,水样便,查大便多次未发现异常,多年来不敢进食火锅;冬季怕冷,常生冻疮,舌淡脉缓;另诉从小尿床,多方治疗无效,成年后夜尿频繁,2~4次/夜,偶尔亦发生尿床,病者引以为耻;曾服附子理中丸、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多年,有时生效,稍久还原如初。思索良久不得其要,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获启发,处方:硫磺250g,研粉,晨服10g,1次/d。1周后患者无发热反应,硫磺增到20g/次,2次/d,早晚服。服硫磺2个月,累计近2000g,腹泻痊愈,进冷食与吃火锅均可,无腹泻之虞,且夜尿明显好转,偶尔夜尿1次,病人非常欢喜。

按:长期观察该例病人,服硫磺并无不良反应,深感张锡纯著书之可信。

体会:现今社会,很多青壮年衣食住行和娱乐交往,无不用其极,劳心劳力劳色,且冷饮凉品嗜食无度,初则不觉,渐则耗气伤神,久则伤精损阳、脾肾虚寒。若右归丸理中丸等温补效果不佳时,酌情选用硫磺、紫石英等矿物药可提高疗效。

3顽哮苔黄,治以温补

例3:女,53岁,初诊:20030815。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10年,加重2年,复发3天。儿童时即有哮喘史,近两年春夏季节发作频繁,稍遇吹风受凉立即发作哮喘,口服中药西药无效,必输菌必治等高级抗菌药数周才逐步缓解,缓解几天又复发作,患者几乎丧失生活信心。刻诊:气急胸闷,颜面青紫,自觉时有发热,口渴尿赤,背冷,舌偏红苔厚微黄,脉滑数而细,尺关脉沉取无力;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前医从湿热论治效差,笔者诊为寒哮,兼有郁热。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桂枝12g,麻黄12g,白芍24g,干姜20g,川细辛10g,法夏15g,五味子10g,甘草10g,附片20g,石膏18g,葶苈子12g,补骨脂15g,紫菀20g。

患者担心燥火,犹豫服下两剂,并未上火,且胸闷气紧均有减轻,效不更方,继服4剂后各症明显好转。此后去葶苈石膏,基本均按温阳法治疗,哮喘发作时宣肺温散为主,缓解后温补肺肾为主。前后加减服用的药物尚有党参、黄芪、防风、熟地、枣皮、肉桂、山药、肉苁蓉等。另结合脱敏疗法调理数月,哮喘频繁发作基本控制,一般吹风受凉能够耐受。

按:该例哮喘,发热口渴尿赤脉数,极易诊为热哮,前面医生认为湿热亦在情理之中,给予清热化湿祛痰平喘之方,舌苔暂时可以变薄,哮喘不能有效缓解,必经输液才行。患者虽然一派热象,但尺关脉沉取无力,舌苔厚而微黄并非黄厚,背冷,微微受寒即可复发,由此可知病本为寒,病标为热,其本为命门火衰脾肾虚寒,故以重剂温阳法,获得巩固的较好疗效。

体会:典型寒哮,温而散之;缓解以后,缓补图之。但临床常有热象掩盖,如气促口渴苔黄脉数,须注意隐藏的阳虚表现,勿失温阳法应用时机,勿误病程。

4流涎痼疾,温补获愈

例4:男,1岁9个月,初诊:20020306。溢口涎21个月。出生以来涎唾甚多,下巴常垫毛巾,每日口涎打湿厚毛巾3~4条,有时更多,以致颈部皮肤时常糜烂,皮色潮红;舌质偏红苔白,指纹淡红。曾到两家三级医院就诊,按体虚夹热之口炎论治未愈。处方:炒益智仁60g,炒白术50g,共研细粉,每服3g,调入芝麻糊喂服,早晚各1次。1剂未尽即愈。

按:此例流涎,经多方中药治疗无效,察前方大多为清热渗湿之剂,少数药方含温阳药,却伍以寒药清火,虽有皮肤潮红糜烂、舌质偏红等“热象”,但指纹淡红,应责之虚寒,脾液为涎,肾液为唾,当以温补脾肾为法,病久缓图,施予散剂。把散剂调入芝麻糊中喂服,此为投小儿所好,使患儿乐于吃药,且监制益智仁炒白术之燥,故疗效良好。

体会:小儿外感多易化热,小儿杂症有所不同。小儿虽为纯阳之体,然而由于家庭溺爱、喂养无度、冷暖不调、小儿偏嗜饮料、禀赋不足、或患病后过用凉药等因素,极易损伤体内阳气,如,反复感冒、反复腹泻、消化不良、厌食、多涎、遗尿尿频、发育迟缓等,颇多虚寒之症,其中脾肾虚寒尤为常见,因此对小儿杂症,温阳法切不可废,切忌一见小儿舌红就贸然清火。

5温阳法理论探讨

经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章,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上述经文提醒医者应十分重视阳气的巨大作用。卢崇汉《扶阳讲记》认为人的生长衰老与病机转归均与阳气息息相关,推崇“阳主阴从”[1]的观点,这是清末名家郑钦安创立的火神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让笔者受益匪浅。笔者体会,对虚寒久泻、顽固性哮喘、顽固性背痛、顽固性流涎,还有其它不少顽固性内伤杂病,都应顾护阳气,这样可使难症转轻大病化小。可以说,保得一分阳气就保得一分健康;君不见,整部《伤寒论》就是一部扶阳之书。在临床上,特别是诊治沉疴痼疾,尤应搜索阳虚证据,结合体质、诱因、环境因素,仔细辨证,及时合理地治以温阳法,可望大大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卢崇汉.扶阳讲记,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4.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