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学院校新生学习动机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心理学理论一般用动机来描述个体释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频率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任何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驱动下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顺利实施,学习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007年石敬萍等曾对2048名在校高职医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了解的情况,将医护生学习动机主要归纳为以下7种类型:就业动机;专业动机;家庭动机;从众动机;理想动机;专升本动机;随意动机。虽然学习动机类型众多,但是就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动机减弱,导致学习不刻苦甚至厌学。因此根据医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经过激烈竞争进入高校学习后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两大条件,一为内在需要,二是能满足需要的外在事物,所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便要在一定的教学及实践情况下,利用内部及外在的诱因,使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开始重视提升“学”的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今之教育者,我们应如何对医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与激发,使学习动机转变为兴趣,做到“好学”乃至“乐学”呢?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一、做好价值教育,加强责任意识
通过多年来我们对大一新生的接触和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习目标比较单纯和明确,而一旦跨入大学校门,突然失去了一个相对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紧绷的弦突然得以释放,再没有家校双重的紧箍咒和恐怖的题海战术,仿佛进入了一个“理想空窗期”,于是学业懒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快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需要,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大学新生入校后,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新生入学思想教育课、参观校史馆、优秀业内名人校友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使社会和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医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其高尚的远景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耐特和瑞莫斯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被试者认定了一个学习目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校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进行组织,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最有效的刺激作用。前面我们提到过7大学习动机中,专业动机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也反映出入校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知之甚少或认识模糊,有些学生仅仅是因为高考失利选择了冷门专业或被调剂,所以这些学生对专业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的。有学者曾对高年级的大学生做过专业思想调研,结果发现,他们中更喜欢自己专业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二年级为16%,三年级为45%,四年级为62%。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对专业有更多的了解所致。所以在新生入校时,院系可以采取专业实训基地参观、专业教育动员、新老生交流会、校内就业招聘会观摩等形式,帮助学生尽早认识专业角色,接触专业实际,从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市场需要、发展前景及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兴趣作用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培养起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另外,因为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多是公共基础课和部分的专业基础课,这些并非专业核心课程,无法让学生识得“庐山真面目”而“爱它没商量”,所以这些专业教育工作在新生入校时就要尽早安排,这样做一方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让部分实在不感兴趣的学生为转专业进行积极地准备而不至于懵懂的错过时机厌学到底。
三、树立教师榜样,优化课堂教学
在对大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好的教师”成为学生最富激励作用的诱因之一。“好的教师”在“德”“、能”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与散发出来的意气风发往往可以成为学生模仿与追求的榜样。作为学生,课堂是他们拼搏的主战场,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也会激起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热情。所以学校应积极倡导教师勇于改革教学内容,让所学知识密切联系行业新发展、专业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知识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做到理论学习与临床案例讨论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生动、有趣、贴近临床,富有吸引力,激发医学生近景性内在学习动机。
四、开展社团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利用学生已有的参加某种活动的动机,因势利导将其转移到学习上来,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成为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动力。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刚刚经过了高强度的高考学习冲刺与洗礼,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依然保持学习的热情,这个时期相较于学习,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往往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信感。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便利,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参与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同时丰富第二课堂,诸如仁心仁术演讲辩论、医院风云微电影、自种药材大拍卖、医术才艺大比拼等等。这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在合力作用下是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
五、运用强化理论,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
盖杰和伯克纳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但是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奖励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感受,如得到教师赞许、各种优秀表彰、奖学金评选等。而惩罚能使学生产生不愉快的体验,如挂科留级、教师批评、学校给予的行政处分等。强化理论认为,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重复出现。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并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告知教育,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学风、成绩、进步等加以正确评价,合理使用奖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研究表明,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若滥用,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因此表扬和奖励也要适度。
六、走出课堂服务社会,增强求知欲与成就感
由于大一新生的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更多的是接触公共课及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个阶段基本还不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枯燥的理论学习往往容易对自己的课堂所学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以老带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比如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义工活动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作用和力量,进而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以强化和稳固已有的学习动机。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在具体实施策略时,要内外结合,也要因人而异。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动机系统,要注意培养和激发系统内各种学习动机,使之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新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柯琼莺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