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语言美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语言美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语言美教学

“美育”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的哲学家席勒用书信体写成的《美育书简》。“美育”实际上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按照蒋念祖的《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一书的说法:实施美育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他还提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数学、物理、生物、政治等课无法相比的”。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实施大成美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低下,根本就无法谈“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而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的特点等原因,又使得语文教师较其他科目的教师在实施大成美育中的地位特殊、责任尤重。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等外,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上课的语言美是个关键。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文老师说出,学生的反应会绝然不同。譬如,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有些老师会直言不讳地去责骂甚至体罚学生,而郭沫若的老师对小郭沫若偷桃违纪却说:“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马上答曰:“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你看,同样是批评,效果绝然不同:小郭沫若不但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无形当中还培养了男子汉敢作敢当的精神,而且空前地高涨了学习热情。很明显,我们看出郭沫若的老师的语言美在含蓄、美在文采。

何谓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暨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语言美美在含蓄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很多时候讲究含蓄。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对话式、提问式、探讨式等上课。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上杜甫的《石壕吏》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老妇人对差役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思考的价值就不大。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老妇人为什么对差役说这一席话?”味道就不同了。后面的问语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老妇人说了什么?她说三个儿子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孙子和媳妇的用意又是什么?不说出老翁的原因是什么?老妇人苦苦哀求无效,最后向差役提出了什么要求?老妇人为什么要提出自己应征的要求?问题思考清楚了,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深刻理解到: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是悲惨的,老妇人被征,只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这样提问,抓住了全诗的主旨,体现了诗人的构思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到诗人写此诗时痛切而又委婉的含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面对早恋的学生时,我们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直言直语、露骨地去批评学生。如果此时你非常露骨地、毫无顾忌地去指责他们,甚至报告家长去严惩,那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对立,后果更糟。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理智些,在话语上含蓄些,我想会有效果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做班主任的一定要多多地想办法灵活处理。如有一次,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找几个未熟的酸酸果,分别给他们吃,分别问味道如何?他们此时往往都是酸弯了腰状,嘴里直说“酸、酸……”“你们的事,就是这酸酸果!”他们基本上都呈猛然、愕然、愧然状,酸果僵在嘴边……此时,我再乘机动情地晓之以理,他们果真将感情暂束之高搁,学习成绩又上升了。

语言美美在幽默

我个人认为,幽默是语文老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老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相对而言,现代的学生是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学生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曾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

“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

“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学生听了都捧腹大笑。笑后牢牢掌握了知识。

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讲普通话时,举一例:时,有一思想宣传队下乡演出,报幕员普通话走火,说成“思想宣传队,现在‘嘎势’演出!”(学生笑弯了;“嘎势”——方言,为:“开始”意)以后就特注意咬准字音,以防走火。

有时,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课时的很多动作,无不能体现幽默。事实上也是,形体语言的幽默,有时更加幽默。

语言美美在抑扬顿挫

我们语文老师上课绝对不能用一个音调上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寡淡无味,甚至昏昏欲睡。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调,效果会明显地不同。讲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作者或化听觉为视觉,或融听觉、视觉于一体。老师抑扬顿挫,学生亦顿挫抑扬。讲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带着极为浓烈的、饱满的深情低回、动情地读教“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极便于我们老师发挥抑扬顿挫地读诵的教法,这一课文我认为完全可以花50%的功夫去抑扬顿挫地读诵、读背,边读边揣摩诗的美妙的意境,把自己也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涵咏、体会。

语言美美在抓住重点

语文课,也应该切忌套话、大话、空话、废话。不要惟恐学生听不懂地对全文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讲,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这样既不可能讲清课文,学生听起来也觉得烦琐,不得要领,不能得到应有的美的欣赏。

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像“猛插”、“切断”、“赶”、“占领”、“阻住”、“高喊”、“打”、“摔”、“扑去”、“抱住”、“掐住”、“紧握”、“衔”等等。紧紧扣住课文,将这些动词讲深、讲透,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也就很好地揭示出来了。这样抓住了重点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有亲临其境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志愿军战士产生共鸣——恨敌人,这也是一种美的感受。

语言美美在破难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课的难点就是全文里20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囊括了文言文里“其”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我用编序号之法引导学生逐个解之。为了巩固,我又选用了一则寓言,来趣练“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这则寓言用了12个“其”字,几乎用尽了“其”字的用法,很典型、很有意味。第①个“其”字表推测“大概”意;第②个表假设“如果”意;第③个是指示代词“其中”意;第④个是自身代词“我、自己”意;第⑤个表“将来、将要”意;第⑥、⑨个是第三人称代词“它、他的”意;第⑦、⑧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意;第⑩个是指示代词“这、那”意;第⑪个表期望,有“希望”意;第⑫个表反问“难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