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体语文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中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内容和形式都蕴藏着丰厚的审美因素,为学生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又是伴随着审美活动进行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审美活动,受到美的熏陶,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强烈地蕴藏于课文之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寓教于趣,在视听中感受美
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就是带有情感意味的注意。兴趣愈浓,观察就越仔细,感受亦愈强烈。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二、寓教于乐,在对比中鉴赏美
乐”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求乐爱美是初中生基本的心理特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教学抽象的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褒贬相间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教学这类课文,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依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展现出皇帝和骗子以及众大臣的伪善、欺骗、狡诈的本性,突出小男孩天真,敢于讲真话,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内心喜爱美好、厌恶丑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真正视学习国文如游泳在趣味之海里”,学生在赏心悦目、分析对比中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感。
三、寓教于情,在动静中领略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情感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学生情感充沛有助于深刻地感受美。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钮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钮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在教授《,你在哪里》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五个在这里’朗读时应带有怎样的心情?”学生也很难答出。我就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放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当同学看到人民怀着如此悲愤的心情,告别总理,看到当时人们的心象丢失什么似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其感情基点,把这几个“在那里”读的震撼人心。
四、寓教于境,在实践中创造美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兴趣才会得到激发,求知欲得到刺激,才能更有效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主动的参与、探索,从而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即:‘我为了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哪些情绪的诱因和需要的源泉而来的。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每一次舌头的转动、谈话和对话的动机。”这就是说,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而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语文说话和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想象”。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图书馆》时,先让学生在图书馆的电脑上学会检索,但只是会检索还不够还必须教会他们如何根据检索结果在书库中找出想借的书。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不可能半节课在课堂内学习,半节课到图书馆活动,时间不够。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在教室一侧摆放几个图书架,做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库,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每类书都从图书馆搬来一些,这样倒也有些像模像样了。在简单介绍了中国图书分类法之后,我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从电脑中检索出的自己喜欢的书的结果,到模拟小书库中找出这本书。刚开始同学们都怕失败,不敢举手,又经受不住刚才成功的鼓励,结果一位同学再三犹豫后举起了手,并且在几分钟后成功地找到了这本书,我趁胜追击,请他讲讲他是如何想的、如何找的。在他的基础上,几位同学也都顺利地根据检索结果在书库中找出了图书。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法,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已有的新颖的信息和对学生情绪有正面激励作用的信息;要将重点内容和关键词、句、概念、原理等,利用多媒体高效的集成环境,运用色彩闪烁,动画等技术方法使之和其他信息区别开来,或处理为热键、热区吸引学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