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孟宪伦老师将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坛颇有影响的几种流派作了总结。

1.剥笋派

这种流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语教学的精雕细刻和用词造句之精妙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字、词教学入手,然后一层层剥进去。大致可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然后进行组词、辨析,进行造句练习;通过对词语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其长处在于让学生细细咀嚼,从中积累词汇,懂得用法,打下扎实的语言训练基本功。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高润华就是剥笋派的代表人物。

2.得得派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教学重训练,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是“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文训练”的教学体系设计思想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一课有一得”的能力训练。

这派代表人物是上海市华东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陆维椿。

他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初中语文教学一百零八个训练点,实行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每个单元完成一个训练点的教学,每个训练点选二、三篇文章作课文,从中取例指导学生训练。“一得”是指教学的共同要求而言,至于学生自己领会所得,越多越好。他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从中三次取例为三个不同训练点服务。第一次是用文中记叙百草园的部分作为精学课文,训练学生“细致地观察环境的一角,体味观察的情趣,抓住感受到景物的特征,掌握组织叙述层次和描写特征的词句,记叙环境的一角”;第二次是用文中记叙的三味书屋的部分,作为略学课文,训练用综合印象片断提炼典型作记叙,补充训练“记叙一个场面中的不同情绪反映,具体观察(或回忆)一个学习场面,有重点地写师生活动的情景”;第三次是用文中记叙雪地捕鸟的段落,作为记叙人物动作的自学作业。这种教学风格长处在于“注重实际应用,讲究实效,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强一些,把课教得实惠一些,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使教学效率高一些”。(陆维椿《教学重训练,一课有六得》,见《现代语文论坛》)

3.情感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重视语言因素的同时,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因素,提倡以情动人。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充沛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巧妙的课堂设计,艺术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对语文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探索课堂教学最佳效益。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是其最具代表的人物。比如她在设计《茶花赋》导言教案中写道;“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向往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著称于世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一切,心中就会激荡起挚爱祖国的感情,可是要我们动笔写诗,又难以下笔。有的同学就问,祖国这么大,怎么写,怎么表达啊,话问得有道理。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写诗作文讴歌她,多少画家挥笔描绘她。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而且写出新意呢?杨朔同志的《茶花赋》在这方面可给我们很大启发。”(《全国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案选》第31页)

这种教学的长处就在于教者十分重视情感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挥审美活动的作用,把语文教学巧妙地同教育结合起来,进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4.设疑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比较强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动脑筋,勤思索。这些教师认为有疑、无疑,即是教学始末。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使整个教学处于师生的共同解疑之中。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便是上海光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他在教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时,“当学生熟悉内容后,我就引导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通过一条狗来展开情节呢?时间为什么安排在中午?地点为什么设置在广场上?使学生沉浸在矛盾之中。一旦矛盾展开,思路豁然开朗,不但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且得到了一种享受。”(《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54页)

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一改过去被动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文章的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自己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经过相互启发讨论,求得对问题的比较一致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上海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语文教师徐振维是设疑派的行家里手。转.畅想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代表人物是北京八十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宁鸿彬。他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出发制定了从教材、教法、考试和课外活动四方面进行改革的方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他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宁老师管它叫“浓缩教学内容”。他追求教法的“精”和“巧”。他注重从教学的整个特点过程上加以改革,从引起、控制、调整的各个阶段上去实现“精”与“巧”。他注重从教学的整个特点过程上加以改革,从引起、控制、调整的各个阶段上去实现“精”与“巧”。他大胆进行“比较单元教学”,例如《一面》和《背影》两课,当教师安排学生通读两课之后,谈谈它们的异同时,学生便能指出:这两课都是用白描的手法,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写了人物的一个侧面。不同的是《一面》的三次肖像描写是由远望到近视,再到注视,这是步步深人的写法;《背影》则是在中间具体描绘背影形象,前后几次提及背景,这是前后烘托的写法。另外他注重发展求异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通讯·宁鸿彬:全面改革语文教学的探索》)

6.规格派

这一派的特点是教学有固定的模式。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规格”。

代表人物要首推上海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他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三主”教学观问世十多年来,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三主”教学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练习、复读”教学模式中。他的“自读”规格是自读六步法;认读、辨读、审题、回答、质疑、评析。在钱老师看来,所谓“规格化”就是把这个“流程”用若干明确的步骤规定下来,每一步怎样走都有一定的规格,从而使学生在严而有“格”,“格”而不死的训练中逐步摸索出阅读的门径。我觉得这实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治本”之法(《语文学习·钱梦龙:自读初探——关于自读训练的对话》)。被吕淑湘先生赞为“年青的教育家”的辽宁省盘山县三中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总结实验了“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也有固定的基本式。魏老师的改革坚持了教学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他将语文知识结构化,以知识为先导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无疑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工作。

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7.大语文派

这派的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并全方位地与之结合,开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

这派的代表人物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和他的弟子张国生。张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打开社会生活这个学语文的源头活水,建立一种具有三个层次的语文教学体系: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辟第三课堂,促使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大语文教育’的主要主张。”(《语文教学通讯·张国生:语文教学的第三课堂》).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打破长期以来局限在“狭小的笼”内小课堂的局面,开拓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这样使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开放型的、全方位的语文教学系统。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流派不止笔者所列举的七种,还有一些,不想赘述。

尽管多种流派竞相标新立异,风格调然不同,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1)改革者都具有现代教育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2)试图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封闭教学式向开放教学,从单纯重知识传授过渡到侧重于能力培养、智力的开发;

(3)不囿于方法论的探索,而大多体现教学整体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

(4)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突出运用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的侧重于陶冶学生感情,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的致力于学生思维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的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机结合。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流派,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日臻完善的,它是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下诞生而发展的。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或者正在达到日趋成熟阶段,积累了一些比较宝贵的经验。众家崛起,竞相争鸣,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充满生机的表现。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风格流派给予我们很大启示,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