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新课程思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新课程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新课程思索

论文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思索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课程要求教师课堂设计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文章针对新的要求就语文教学提出了教师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的建议,讨论了课堂设计方面的技巧。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谈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听听那冷雨》、《滥竽充数》等课堂教学进了实例分析。

语文是最丰富多彩的、最有吸引力的一门学科,它能使我们徜徉于奔腾不已的历史长河,感受上下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它能帮我们攀登一座座思想的高峰,关注一颗颗悸动的灵魂。在高声吟哦中,体味唐诗宋词光彩与韵味,在沉潜玩味中,去品味竹泉松林的高雅,在求同探异中,领悟缤纷的世态万象。但就是这样的一门本应充满吸引力的课,往往不能引起多数学生的兴趣,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寥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新课程要求为指导,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更新课堂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结构

1.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丰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语文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理性情感与智慧的结晶,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增强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能力的工具。所以人人都有接受语文教育,参与语文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爱学习、会学习、不断学习的人,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一个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家,一个知识渊博的“杂”家,一个充满激情的演说家。一个充满反思精神的改革家。

2.准确把握调整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爱好、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

一般来说,教师较难辨别哪些是学生自己就能理解的,哪些是学生想理解也理解不了的,哪些是他感兴趣的。工具性理论的长期盛行,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了两件相互独立的事。在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中,满堂灌、纯技术性的教学方式,致使语文学科唯美的特点难以体现,学生一个个成了高考的奴仆。不能说学生不努力,但收效甚微。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改革,一定要优化课堂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不应只关注自己的表演,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打开自己的心胸,在身心愉悦的阅读中去自我发现、自我吸收、自我创造。这就要求教师融入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和自由思考的时间,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去提炼文章的要点、难点和疑点,把课本真正当作一个例子,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解剖、推断、体会,或在学习中摸索不同文体的写作规律,或在学后总结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从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才能使学生提高水平尝到乐趣。

比如《听听那冷雨》课文中,在作者笔下,客观的雨富有了人性与灵性,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写雨。如果我们一句句去分析,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若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可以找出他们感兴趣的段落去鉴赏,找出他们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虽没面面俱到,但却强化了学生在作为欣赏者的主体地位,感受出了文中诗化的语言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3.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由于活动课形式新鲜,并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连,而且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方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错别字普查”;让学生组织环保小品演出;研究广告的创意,仿写广告;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比赛;为“感动中国”这个节目编写颁奖辞等等,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以趣味性带动知识性,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的,也是扎实有效的。

二、培养创新精神

1.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实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当孩子充满好奇,带着无限疑问走进学校时,我们应该充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把他们放进“套子”里让他们按统一的模式成长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他们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开发他们创造的潜力,能动的追求知识的创新,使他们在创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向成功,是我们的义务。写作教学中,好的作文题目首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写出富有情感而且富有个性的文章。否则只能是空对空,空来空去空成空。在分体裁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写一些幻想型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像续写小说,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古文改写成话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2.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一篇课文,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风格多样的教案。在教学中,要把课前预设与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结合起来,不能死板的照搬教案设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我们应首先引导学生从矛盾的主体东郭先生方面考虑,批判他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也可以从矛盾的客体齐宣王和齐缗王的角度进行分析,批判宣王好大喜功,爱面子,导致庸才盛行或者赞扬缗王明查秋毫,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从乐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批判他们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通过这种思维体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与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关怀,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看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诚信”、“心灵的选择”再到“人文素养与发展”、“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无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让学生在人与人交往中反躬自省,寻找人生的真谛,以博爱去面对人生,在物欲横流围困下,站稳脚跟,寻求人生的意义,这才是教育的初衷和根本。

新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恰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立的。学生能根据兴趣走近名家名著,潜心阅读、钻研。允许他们有选择的学习,根据兴趣进行学习。走近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走近屈原的“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近司马迁和文天祥,感悟死是一种勇气,而活着更需要勇气。阅读李白,敬仰他的“安能摧眉事权贵”的傲岸;阅读杜甫,感动着“大庇天下俱欢颜”的胸襟;阅读王安石,警醒着“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告诫。每一次都是学生在与伟大的心灵倾心交谈,都是学生精神家园更加充实,都会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每一个教师的心灵深处,他给教师进行教改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每一位教师责任感和危机感,面对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语文教改推向高潮,使我们承载着几千年文化的母语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冯永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甘肃教育》.2007.09(27-27)CN62-1024

2.朱超.《人文精神: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调》.《现代语文:中旬.教育研究》.2007.07(13-14)

3.兰秀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福建教学研究》.2007.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