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课评价观探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课评价观探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课评价观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课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好课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东,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一、一堂好课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教育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应”,重多元,重综合,重在“立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一生。语文应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讲,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学生在学校要生存,今后在社会上要生存,就要考高分,读好学校,找“好”工作,这一切都必须通过考试这一关,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是一个人能在社会上持续生存发展下去,并且“持续”得很好,就不应仅靠考高分,还应拥有较强的能力,在语文上表现为读写听说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能迅速、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通过学习语文懂得一点生活的情趣,建构一个精神家园,培养一种高尚的人品,形成健康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便构成了现代人发展的许多内涵。

二、一堂好课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要姓“语”姓“文”,体现它本身的个性,就必须体现出师生是在进行语言学习,应有语言积累、语言诵读、思维训练。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语文教学就要围绕着语言去做文章,大力提倡范读、诵读、赛读、析读、理读、比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样语文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才能体现出来。有人说“教育是人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学方法又要体现人文性,充满着人性的关怀,尤其是在教学评价上,更要突出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我们要贯彻“及时、客观、丰富、有情”八字原则。

1.及时——“趁热打铁”,知晓“学情”。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习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持续学习。

2.客观——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正误要分明,不能误导学生,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丰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学情不同,个性也有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用不同的策略。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又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宜“激将”就多“激将”,宜表扬就多表扬。评价时的方式也应丰富多彩,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语言本领,可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朗读方面可侧重于语速,可侧重于重音,可侧重于变调;写作方面可侧重于开头,可侧重于结尾,可侧重于表达方式,可侧重于语言表述……4.有情——热情鼓励,增加动力。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是为“学”而来的。对正确的学习行为与结果要肯定表扬,对不正确的学习行为的评价要讲究策略,可变直为曲,变灌为导,变批评为启发,变严肃为幽默。一切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一堂好课是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手段就要改革,这是必然的。手段要为教学服务,要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不能总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打天下”。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调动一切可用因素为教学服务。所以,语文课从其学科本身角度来看是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四、一堂好课是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活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所谓活动的多样性是指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内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真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充分性是指我们开展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表面上的“哗众取宠”,而是让活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活动充分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浮出课面。这里所说的“浮出课面”,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作用。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对学生的关注不是包办,不是“替蝶破茧”,而是要让“蝶”自己尝试着努力挣扎,自己独立破“茧”。这是对学习主体的尊重,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不断实践。

在创设多样性与充分性的活动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多与少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活动总是越多越好,活动的数量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与教学形式协调配套。二是动与静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总是“动”着就好,因此,外显的“动”是必要的,但这应是课堂的必需;而有时候学生深层次的“静”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的表现,也应大力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