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外语教学探讨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外语教学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外语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等的不同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不同母语背景的人在交流中产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从文化视角进行语言教学,使学生提高文化敏感性,使之尽量达到恰当并且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关键词:语言;文化;外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文化的方式,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所具有的诸如语音系统,文字系统和特殊的语法结构等特征,即可被看成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文化进行相对全面详尽的解读。事实上,这种有关文化的教学,即便没有特意安排,无意中也会有涉及。本文从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旨在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化

从词源来看,“文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e”,包含拜神和耕作两层意思。处制土地开垦、植物栽培;后来扩充为表示对于人的身心、尤其是艺术和道德能力的培养;进而泛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司联合,2001)。

文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诸如组织、学校等,而且包括非物质的东西诸如思想、语言等。戴炜栋和何兆熊编著的CourseonGeneralLinguistics中,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对于泛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的定义是侧重指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是指在一定的共同体范围内生活的人们不同程度上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等等(129)。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语言文字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其中即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张汝德,2007)。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征,包括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和社会方式。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受制与文化,反映文化。语言,包括其本身和使用方式都不能脱离文化以及其所依附的民族而存在发展。语言是由人类创造、使用和发展的,离开了使用语言的人类就无所谓语言;而语言的产生又使人类有了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表征。语言的这种双重功能及特征,确定了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具有三个同一性,即:主体同一性,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归属同一性,语言与文化都属于社会和民族,不属于个人;习得同一性,语言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也不是与生俱来和父母遗传的(王德伦等,7)。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中所体现或蕴含的文化元素是不可分开。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语言系统自身,更要了解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运用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每个单词都认识,却无法理解某一短语或句子意思的情况。比如这样一个句子:

Everydoghashisday.

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可能很难领会其中的含义。事实上,如果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会知道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泛指个人。上句的意思既为:人人皆有得意日。

同理,英语国家的人在学习汉语时也会有种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比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描述一个人很红的时候可以用“红得发紫”这样的短语。此处的红和紫其实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简单的颜色词“red”和“purple”,而是指流行和非常流行。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述方式,很难有有人可以说得清楚,它已经成为汉语的整个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四、外语教学探讨

社会文化习俗作为母语干涉的社会因素,在社会中有其广阔而深厚的存在,有些甚至不宜被觉察或注意。外语教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交际并且是得体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当然不光指语言能力,还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关系密切的社会文化的熟悉和正确理解。一个人即使掌握了词的用法,句子的构成规则,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做支撑,也很难在交际中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所以语言教学不仅是对语言本体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指与人类交际或外语教学有关的知识的传授,也就是研究两个社会文化的相同和差异之处,使学生对文化查系有较高层次的敏感性,并把它用于交际中,从而造成圆满成功的交际(司联合,103)。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计划的切入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克服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语用失误和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相对而言,文化的东西因为其独特之处,比较容易吸引人的兴趣。

因此,在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时,首先应该注重对外语词汇的讲解。不仅要知道一个词所具有的概念意义,还要分析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比如,英语中peasant不是如字典中所解释的那样,仅仅指农民,而是暗含了“粗鲁、未受过教育、社会地位地下的人”这样的涵义。单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是相对比较容易捕捉和发现的。比如中国学生在第一次接触“Christmas”这个单词的时候,便会或通过老师的讲解,或通过查阅资料,逐渐了解圣诞节这样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节日以及它附带的背景知识,包括起源、习俗等。

其次,更应注重对文化本身的探求,不仅是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还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详细的了解,加强对文化敏感性的培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障碍。事实上,有些文化是不直接影响交际的,比如一个国家的历史或社会制度,但是有些却会造成误解甚至不良效果。比如,中国人会以“吃了吗?”作为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其功能类似于打招呼而非是个问句。但是英文文化只会将其理解为邀请对方去吃饭。

五、结语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想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需深入透彻的理解它所负载的文化信息。而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宗教信仰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真实写照。异国文化间存在的各个方面的诸多差异,在语言学习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放到同等高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文化错误,减少语用失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工德春.多角度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昊有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þ994

[7]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8]李美伦.跨丈化交际与语言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1994,(4)

[9]司联合,《过渡语、语用能力与文化教学》,《外语学刊》2001年第2期,102页到106页

[10]王德伦,王慧莉,刘文宇:《浅谈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课程与教学》2001年4月,9-13

[11]王秉钦.论东西方思维方法差异及其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2]张朝宜.文化像座冰山.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13]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世界汉语教学,1995,(1)

[14]张儒德,《语言·文字·文化漫谈》,《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