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初中语文学本课堂构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保证预学的基础作用
遵循“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总要求,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要求。对于一篇课文而言,设计问题要紧扣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个基本任务,也要基于文本的体式:考虑课文作为某类文体的共性特征,更要把握其独有的个性特征即“文本内在构成规律”,对个性特征的解读,往往是设计问题的关键。预学问题不宜过多,一般两至三个。如《风筝》预学单就基于散文特点设计两个问题:
(一)初步阅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大意: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重点探究:借助批注法,体会作者依附于具体言词的情感(提供示例)。学生凭借预学单掌握了预学方法,养成了预学习惯后,教师就不必再每篇课文都设计预学单,逐步指导学生“裸预学”。尝试解决文本写了什么(文本的内容或主旨、情感与情趣);深究课文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行文风格、结构与方法、语段类型、语句与特色、语词特点与修辞等)。逐步培养语文意识和言语意识,更要激活原有经验(知识、生活、思维),提出自己的疑惑,为课堂上的思维、情感碰撞做准备。
二、落实合作的关键要素
学本课堂学习经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和全班展示交流等过程。因为有了充分的自主预学,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课堂的关键环节,成了学本课堂最有效的“组织学习”方式。
1.精心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来自于预学单。学生交流预学的收获,启动课堂学习,探讨预学的疑惑,快速、有兴致地进入学习情境。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个人预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课文重点、难点、疑点、盲点问题,特别是“学生能感觉到但表达不出来,或学生一望便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先合作讨论预学单设计的问题和疑惑,再讨论课堂生成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推进学生思维发展、直达文本内核和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在合作中,时时在意“语言的存在”,体现“语言的自觉”。
2.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组建好合作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使同层次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综合水平基本平衡;明确组员分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和管理小组的意识;建构小组文化,如创设组名,制定组训,特别要强化落实倾听细则、组内交流细则、组间展示汇报细则,掌握小组合作的要义;制定小组目标,形成小组短期和长期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可制作组标,时刻警醒、激励团队。合作问题和环节不宜过多,一般围绕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两三次深度合作。
3.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人人主动而有质量地参与学习讨论是有效合作学习的标志。学生预学充分,是讨论高效的前提;教师对预学情况全面了解和有效组织,是讨论高效的保障;明确的讨论要求,是高效讨论的关键;小组长的高效管理,是讨论高效的保证;及时科学的评价能促进讨论高效地持续发展;多样化的讨论方式,能更好地刺激讨论高效。“观点交流——观点改进——观点总结”是讨论的三部曲。
4.发挥教师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处适当、适时地引导,教给学生阅读的理念和方法;在“学生不喜欢的地方、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点拨,使学生读懂、读好,豁然开朗,领略文章之美、之味、之韵;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学生经自我阅读,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问题,而问题解决能力处于低水平徘徊,或由于问题难度大课堂处于停滞状态,教师更要适时适度地介入,以较高的思维水平引领课堂,或变换角度发问、择机指导,或分解问题、铺设台阶,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学生理解的粗浅处、矛盾处、错误处,灵活追问,催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强化思维的核心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把母语教学的整体体系建立在‘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三根支柱上”。蔡少军先生认为:“语文先学后教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即学生对文字以及文字背后蕴藏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积极的思维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思维力的培养是语文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有意义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学本课堂的核心功能。
1.要把学习权即学习的时间权、思考权、对话权、自主评价权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解放学生的智力,解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自由与文本、作者和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发掘潜力,提高提问与应答的能力、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发现与反思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2.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学本课堂中心环节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始终关注学生的学——学的内容、学的状态、学的过程、学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成效。王荣生先生认为,“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有三要素:“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经验要有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一堂课的学习环节,以2—3个为宜(即每个环节15—20分钟)。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工夫下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潜心琢磨语言文字,采用朗读、质疑、置疑、体验、品味、感悟、交流、展示等方式实现与文本、作者、同伴对话。只有学习活动充分展开,才能实现由“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转变,实现由“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向“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发展。
3.努力构建思辨课堂。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慧眼敏锐地发现文本中“似是而非”的模糊处,“计白当黑”的空白处,“以一当十”的凝练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戛然而止”的结尾处,抓住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之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变成质疑、置疑的人,就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以问题作为纽带,组织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四、紧扣言语的根本目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育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会走向自我消亡的悬崖。”紧扣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逻辑起点、学科基点和根本目标。无论教师备课、课堂学习,还是学生作业、作文、考试,都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展开。语文凭借汉语语言为我们诉说出美的世界,学本课堂要引导学生真正地凝视再现这世界的汉语形象本身。汪曾祺先生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应围绕汉字的构造方式、词汇的组合方式、句子的构成方式、段落的布局方式、文章的技法和表现艺术,积极主动地想象、联想,反复玩味品咂,悟出其中的意思、意味和意蕴,情趣、理趣和意趣,抵达文本核心,体味“言说”的初衷、目的和旨意,做到“始于言语形式,经于言语内容,终于言语意图”,领悟文本的核心价值。学本课堂非常强调学科特性,要以“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突出整体感悟,多运用诵读感悟、语句品析、体式把握、篇章探究、留白质疑、视角分析、意象推敲、切己体察等语文学习方法。洪镇涛先生倡导的“在比较中揣摩语言以培养语感,在语境中感悟语言以获得语感,在切己体察中品味语言以养成语感”的语言学习方法,更是对传统语文学习精华的高度概括。直入文本、独见灵性的批注是古代名家学习的宝贵经验,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在预学中完成的个性化批注,不仅共同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还能共享“碰撞的火花”“发现的惊喜”。既是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产生新见的过程,在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高密度、大容量的言语实践中敏于文字、发现问题、构建意义。针对不同的言语内容,宜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如寻找文字推敲处、学生浅读处,学会咬文嚼字;寻找文本主旨处、矛盾处、空白处,选取学生疑难处,用“追问”来引导研读;寻找文本精妙处、学生误读处,运用比较法品读。
五、构建反馈的保障机制
语文被人诟病之处众多,其中就有教考分离、学用分离,缺少有效的课堂反馈和评价机制,无法检测教学效果。学本课堂特别安排“课堂反馈”一环,及时落实反馈保障的机制。既有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馈,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生生互评。学生自我反馈评价,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情况等内容。自主评价不是孤立的,应该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借助同伴的帮助,真实评价自己各方面素质,发展、健全自我意识。教师多方面观察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加以引导,使“关心学习的评价”走向“促进学习的评价”。学本课堂作业和检测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宜尽量做到“超前断后”。“断后”就是课内当堂检测训练、不再留课后作业;“超前”就是在新授课之前只布置新课预学单。结课前,可让学生自我出题,也可交换命题,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拟一组需要5—10分钟的自测题,自己评分、检查学习效果,或给小组其他成员检测;也可教师出题及时进行检测,反馈学习效果,对不能过关的学生课后及时进行指导,为后继学习扫清障碍。除了当堂检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如谈收获(说),迁移学习方法写片断(写),运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做访谈,去调查,开展课外阅读。可让学生整理作业,让学生有自主管理、独立思考的时空,养成自我纠错和及时订正的习惯。也可以安排单元整理课,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我架构知识框架,及时巩固相关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当堂检测应该与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从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有效的设计,注意“学生感到需要”和“教学目标需要”的结合。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在考虑具体的学生“学习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检测),批改时要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效果做出评价。多提供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六、追求美的教育境界
学本课堂追求充满人文情怀、闪烁着智慧光芒、荡漾着融融爱意的美的教育境界,让学生以“有限”的课堂为发端,发展“无限的言语能力、思维力”,进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学本课堂以学生为本体,建立学生自主阅读、发现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关注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的多样化,体味到学有所得的快感,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和对学习的敬畏,是“爱”的最好诠释。学本课堂以学习为本位,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感悟语文本身之美: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情理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结构的变化美……学生自我开采美的矿藏,进而自觉主动运用言语创造美。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作品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情感的共鸣,情又吸引学生忘我地投入,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荡漾情感之美。学本课堂力争做到“学教合一”,民主和谐是学本课堂的必然诉求。允许闻道有先后、理解有快慢,允许说错话、做错题,允许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犯上”。教师成了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学生乐意和教师、同伴互动。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想、情感与文本不断碰撞——新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方向不断提升,认识活动和实践体验不断加深,教学相长是学教合一的必然结果。学本课堂是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生产灵性和智慧的课堂。
作者:李新平单位: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