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毋庸赘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不良的心理:一是怕同学嘲笑,二是怕老师责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应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去,问题意识才能够得以激发和培养。因此,教师要做到:一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甚至是幼稚可笑或者荒缪,教师要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比如,在执教《凡卡》这一课时,有个同学问:“凡卡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他自己不跑回乡下?”班里的一些同学哄笑起来,我首先肯定该生的提问,然后,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即使凡卡自己跑回乡下,那他的悲惨命运能改变吗?二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时,教师也要认真倾听,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总之,营造一种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敢问的意识,引导学生选择有探索意义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会得到更好的开发,课堂会更活跃,更加充满求知创新的生命火花。
二、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
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竞赛、评比等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就会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另外给合作学习小组加分,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最重要的是,要创设机会激励那些性格内向、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同学发言,哪怕问题没什么价值,但只要是说清楚都给予肯定。另外,教师注意运用肢体语言,如微笑、注视、点头、摸头等不经意的小动作鼓励学生,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见解,乐意提出疑问。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会问
学会质疑,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信心来源。“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质疑。
1.学会问什么。
学生的提问有浅层次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问题,如促进深入思考的探究性问题、品味表达方法的鉴赏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搭石》伊始,学生只提出一些浅表性问题,如:什么是“搭石”?谁“搭石”?怎样“搭石”?我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搭石”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组问题,哪些问题更有思考价值。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2.学会怎样问。
在重点之处可“联问”,如《一夜的工作》“为什么说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联系课文出示的“阅读链接——总理的一天”;课文的“空白”处可“添问”,如《狼牙山五壮士》“当五位壮士在跳下山崖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不认同处可“驳问”,如《草船借箭》“诸葛亮明明是设计骗箭,为什么偏偏说‘借箭’呢?”事实说明,只要学生在个体活动中进入问个“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情境中去,就会积极去探索,自主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留给学生发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问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得更主动更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质疑问难。质疑问难的时间可以在上课前、上课时,也可以在课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课中,引导学生专心听讲,边听边提问题;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继续提出问题。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在结尾时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个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五位壮士要跳崖”,这时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我就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壮士的英勇”,有的学生说:“因为五位壮士无路可走了”,有的学生说:“五位壮士不想做俘虏”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发问,可以检查出学生还有哪些疑惑,也为我们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或者辅导明确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多问,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黄爱婵 单位: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