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课学生鉴赏能力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学生鉴赏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语文阅读课学生鉴赏能力培养

[摘要]自学是学生个体自主探究过程,在初中语文记叙类阅读课中做好自学环节指导,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品鉴,注重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不断在解惑中感到快乐,收获成果,乐在其中。

[关键词]自学;记叙类;阅读课;品鉴能力

“三究四学”教学模式如一缕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赋予了学生智慧的源泉。要想在初中语文记叙类阅读课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让学生由知之者、好知者转变为乐知者,应抓好自学环节。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四学”中的互学与评学是组内与班级的学习展示,要想学习高效,展示精彩,就应做好台下的准备练习工作,这就是自学与独学。自学类似于过去提倡的预习,但不再是泛泛浏览课文,而是课前与文本对话,触摸作者心灵的个体探究过程。独学是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小组学习中提出。由此可见,扎实有效的自学是独学、互学、评学的基础。

一、培养诵读习惯,感悟文本材料

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学生“阅”,教学生“读”。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就是要通过不断吟诵,积累优美字词,陶冶高尚情操,获得思想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善于朗读,在自学环节中以朗读为抓手深入文本。如《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如果学生只是浮光掠影地浅读辄止,只会明白文章由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组成,知道在云南,民歌歌唱活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三个场合在内容的侧重点、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是体味不出来的,更不用说去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对人物、环境、场面描写的方法,感悟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赏之情。可能随着作者深入文字,将三个场景认真研读的学生,是会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流进学生的心田。当然,心浮气躁的朗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朱熹说“:读书比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所以应培养学生“静心”朗读,细细品味“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沉下心思,只有摈弃喧嚣“,静”心潜读,走进文本,读出蕴含的韵味,读出忽略的情调,读出隐藏的激情……才能让阅读材料的营养如随风潜入的春夜细雨,给心灵注入蓬勃的生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才能潜滋暗长。

二、反复咀嚼字词,揣摩品味语言

学生的诵读不是一遍遍的机械重复,而是有梯度,有层进性的。初读,浏览文章,感知大意后,则是需要细细品读,慢慢欣赏,方可领会主旨,达上乘境界,否则,即使“玉盘珍馐”置于面前,也会熟视无睹。如何才能避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自学品味呢?首先,记叙类阅读材料都是文质兼美,有思想性,有感染力的美文,遣词造句都千锤百炼,匠心独运,所以,应让学生抓住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仔细品味。如《春光美》中“(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句,可指导学生抓住“丑丑”,联系文本思考其含义,从而品味出“丑丑”一词的多层含意———表面指小花不美的外表,更指小姑娘的残疾卑小,蕴含着作者对残疾卑小生命的怜爱。同样“,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句中的“黯淡”一词,都是极富表现力的。又如提示学生抓住“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悟出老人对女孩的呵护、尊重;揣摩“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句感受老人对女孩的鼓励。这样,一个崇高的老人形象就浮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主旨呼之欲出。同时,也需引导学生抓关键段。通过品析写景段、描写主旨段挖掘文本。在《云南的歌会》一文中,第四段写赶马女孩唱歌“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清和微风里不住点头”,还用小鸟的歌声和云雀的轻吟给赶马伴唱。在品读中,秀美的景物、女孩轻松随意洒脱的山歌融为一体,感知到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衬托美好的人物优美的歌。同样,还有《春光美》的最后一段,“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揭示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后,让老人的高大形象更加巍峨,深化了中心,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自学中的学生由于能力等原因在品鉴时可能找不准,分析不到位,相信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进行个体自主探究,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反思,学生记叙类阅读的品鉴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三、捕捉瞬间感悟,获得认识升华

对于阅读文本,我们既要钻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有所“感悟”。能独立思考,对文本有独到的想法,这是学习的更高要求,是学生知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是实践与拓展的跨越。记叙类阅读材料里有励志的,有写景的,有讴歌的,有抨击的……作为学生,不仅要立足文本去品鉴,也应超越文本去思考,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生品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文本本身的挖掘,也应该是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倡导学生在读中悟,已经成为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观念。如走进《云南的歌会》,质朴的歌声让人沉醉,作者巧妙的人物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让我们陶醉。跳出文本,掩卷沉思,不禁联想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句,多么可爱的民风啊!而作者沈从文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其娓娓叙来,引人入胜。学生会领略到地方民风的魅力和民俗文化的生动有趣,从而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应从教室走向社会,欣赏生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又如品读《春光美》后,学生通过老人一系列语言、动作描写会感悟到人性的美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正视生活,认识到生活的天空既有风和日丽,又有疾风骤雨,应勇敢面对,这就是通过“悟”达到了认识的升华、情感的提升。所以,悟是绝妙的,因有悟让文字成了一泓不竭的清泉,细细流淌,荡涤心灵,传承文明,滋润心田。

四、及时总结反馈,提升品味能力

由“读”到“品”再到“悟”,学生经历了一个感知文本、研读文本、联系生活的过程,在这个历程中,学生对记叙类文章积累了一些品析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品鉴能力,但此时的方法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能力是潜在的,不稳定的。只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整理自己摸索的方法,并不断在反馈训练中加以强化巩固,活学活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那么,学生该怎样进行自学环节的“反思”呢?首先,就需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例如:为什么我会注意到这个人物描写句?为什么我觉得某一段特别打动我?为什么阅读文章后我会想到生活中某类人或事?其次,还需不断总结品析方法。无论是句子品析还是段落品析都是有一定方法的,如:品析记叙类文章的词语、句子时,可扣住“晓技、知意、明理(情)”三个环节。“晓技”对于词语而言,即揭示词性(动词、形容词等)、词语运用特点(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等);对于句子来说,应分清是人物描写句还是景物描写句,或运用修辞方法句,还是哲理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此词、句表达的意思,即“知意”,传达出的情感或透露出的哲理。例如《春光美》中“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中“黯淡”一词如何品析呢?按照上面的三步,先指出“黯淡”这一形容词是对女孩的神态描写,“知意”即写出了女孩情绪的低落,“传情”是这一词流露出女孩的悲观心理。同样,品析“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句时,也应遵循“晓技、知意、明理(情)”的三步。即这一句运用比喻(晓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与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知意),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富有爱心(明情)。最后,将自己总结的方法与老师的讲授相融合,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反馈练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努力掌握好记叙类阅读课品鉴的各个环节,在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中发现问题,力求独立解决问题,做好“自学”,找到求知的乐趣,进而爱上语文课,成为“乐知者”,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萍.因感悟而提升,因交流而分享———初中记叙文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13).

[2]石兴友.浅谈如何在语文记叙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5(5).

[3]裴颖.记叙文教学提高初中生审美素养的作用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

作者:王红霞 单位: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