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

社会需求的转变决定了对于当下的中职教育,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根本,更要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理念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不仅承担了培养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责任,也要为培养学生更健全的心智和品格贡献力量。本文以解读现阶段国家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需求为基础,以分析现阶段中职学生在自身发展上的德育缺失为准绳,以上海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科书为材料,以德育中的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为切入点,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方法。

关键词:

德育;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一中职语文的发展及趋势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

中职教育对于一些有着陈旧思想的中国人来讲就是学好专业课。事实上,在中职教育的发展史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很长的时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轻视基础教育。降低基础课学业要求,减少基础课学时,其结果就是学生不但没有提升自身在专业课领域的技能水平,反而因为缺少了基础素养的提升,使得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局限。上海市教委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了《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目的就是要调整中职教育中的课程结构,再次肯定基础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基础课水平来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能够毕业,以及升学的重要依据。而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的要求,上海市教委在确定在新一轮改革下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作为新的中职语文课程定位。新的课程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在提升中职生文化素养,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二)健全学生的人格精神

中职学生在中考结束之后,分流进入中职学习。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中职的认识不够全面,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学业不自信和对未来迷茫。在精神层面上的缺失,使得学生对待学业和生活没有信心,更没有方向,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拼搏和奋斗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无疑是能够解决学生精神层面上问题的好方法。笔者在论文中也会以语文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生活中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人为出发点,简要论述在中职语文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三)完善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以注重文化熏陶,培育人文素养为课程理念,引导和激励学生阅读中外经典,吸收文化精华,增强文化精神感悟,陶冶道德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没有完全建立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就更应该以德育为侧重点,不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国家的发展中急需一批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所谓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也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符合现代社会中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够具有肯吃苦、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中职学生未来作为这些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如何能够更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中职教育的重点课题。

(二)国家政策积极影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的战略部署,要求职业教育为能够培养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上海市为了坚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施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配套推进,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不同的发展需求;坚持稳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了《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学业水平考政策的出台,无疑是给上海市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上海市中职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新评价办法的出台,不仅要求中职学生要不断提高基础文化课水平,从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特别是在升学问题上,提供了超今越古的平台。根据《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以外,还要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德育情况录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而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很多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语文教学。

(三)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不难发现很多同学没有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事物都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中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仅是学习,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同样重要。学生能不能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养成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自律自强的人格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帮助他们健全心智品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比教会他们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性策略研究

(一)研读教材、以“德”为纲

研读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全三册)不难发现,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论是在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选材上,都不仅仅是挑选语言规范、影响广泛的名家名篇,还有很多适合德育的人文教材。特别是在文言文的单元,编者更是以“立德树人”、“仁者爱人”、“励志自强”、“怀抱祖国”等为题目,挑选了很多适合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的文章和选段。但是这些课文所选的德育的范围较大,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很难以一节课的内容为例,让学生全面、深刻的体会一种精神。其实,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如何能够巧用教材,使教材发挥到最大的功效,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在研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适当地对教材课目进行重新的组合,将具有相同的德育内容的课目调整在一个单元,更有助于将德育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尝试将《璀璨星光——中职生之歌》、《象和蚁的童话》、《最后的常青藤叶》、《在困难中更要发奋求进》几篇课文,作为一个德育单元,向学生讲授自强、拼搏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学生激情。首先通过《璀璨星光——中职生之歌》、《象和蚁的童话》两篇文章,使学生明白“驼负千斤,蚁驮一粒”、“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使他们理解不管别人怎样,我们应该活出真正的自己。再通过《最后的常青藤叶》、《在困难中更要发奋求进》,让他们清楚人生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应该心怀希望。

(二)文以载道,以“德”为本

在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第一册)中,编者将《璀璨星光——中职生之歌》选入教材之中。这首歌是由上海中职教师参与填词的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贴近中职生的生活状态。在初次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以语言文学为导向,重点带领学生去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借以去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样的教授方法,虽然可以通过反复的教授和练习,让学生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有很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楚关键词以及关键句在诗篇中的提取和作用。但是,学生并没有对诗歌中的那种梦想的自信和能量有深刻的理解。笔者在反思之后,再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以自强和拼搏的德育主题为导入,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创设了一个德育的情景,使他们更好的将自己的角色带入。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就是那些璀璨的星光,就算是不同的道路,也能散发出相同的光芒。再借以通过意象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只要肯努力就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拓展迁移,以“德”为先

在教材的课目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目都适合给学生以德育的引导。所以,在每个学期中,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的斗志而做出努力。所以,在班级群或是易班平台上,也应该适时、适量的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精华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卢志宁.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硅谷,2009(07):155.

[2]刘丽平.新课改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4):85-86.

[3]马予静.道德化育:语文教学的奠基任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徐剑军.以班级APP为平台显“互联网+”时代的德育魅力[J].教育现代化,2016(37):348-351.

[5]周冠祥.中职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70-271.

作者:黄宇佳 单位: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