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宋明理学分系哲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宋明理学分系哲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宋明理学分系哲学

由於自今年四月起,我擔任公開大學「宋元明哲學」科的導師兼網頁管理員

,以及策劃和統籌人文哲學會的宋明理學讀書組,有不少時候與學生和朋友討論

有關宋明理學的種種哲學問題。這些問題及其討論,往往很有哲學學術的價值,

因此,經過了多番考慮後,我決定自即時開始,將一些我以為值得大家深入討論

的問題,陸續在人文哲學論壇刊出,希望這個做法能促進中國哲學學界有關的討

論。

至於我的提出問題的方式,基本上是先講述一些背景資料,然後才提出問題

,讓各網友在論壇上自由討論。如果我對該問題也有自己一套看法的話,也盡可

能在論壇上提出,希望能收到拋磚引玉之效。

第一個要提出的有關宋明理學的問題,是關於宋明理學分系的問題。就我認

識所及,目前中國哲學學界就此問題,有三種主要的觀點,略述如下:

a.一系說(勞思光的觀點)

此說由勞思光先生所提出。勞先生以為,宋明理學不應分為不同的派系,因

為派系之說須排斥共同判斷的標準才能確立,但所謂宋明理學的各個派系,都有

共同的標準--回歸先秦儒學(孔孟之學)的基本方向。因此,任何將宋明理學分

成不同的派系之說,都不能成立。

勞先生雖然以為宋明理學沒有派系之分,但卻有發展階段不同之別,略言之

,如下:

第一階段:周張之學。此階段以「天」為主要觀念,混有形上學與宇宙論兩

種成分。

第二階段:二程及朱子之學。此階段以「性」或「理」為主要觀念,淘汰宇

宙論成分而保留形上學成分。

第三階段:陸王之學。此階段以「心」或「知」為主要觀念,所肯定者為最

高的主體性。

總的來說,三階段的發展概況為越到後來,就越趨成熟,越有理論的價值,

因為最能夠達致回歸孔孟的道路。

b.二系說(傳統的觀點)

這是傳統以來流行的觀點。在南宋時候,朱子和陸象山俱建立出龐大而嚴密

的哲學系統,對當時學界造成極大的影響,一般學者便將二人以「朱陸」並稱。

然而,二人的哲學系統雖同屬儒學,但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例如儒學所重的尊德

性與道問學二方面)出現重大的分歧和爭論。到明代王陽明的時候,他一方面發

展了象山的哲學,建構出空前嚴謹的宋明理學系統,即後來一般所謂「心學」的

系統,一方面對朱子的哲學系統,即後來一般所謂「理學」的系統,加以猛烈的

批評。他的主要觀點,是以為朱子的哲學講求「性即理」和「格物致知」等,是

向心外而求理,這樣,便忽略了理不外於心,亦即「心即理」的道理,故主張「

致良知」教加以反對。後來,一般學者往往將陽明與象山以「陸王」並稱,屬心

學一派,而將二程與朱子以「程朱」並稱,屬理學一派;並將他們以「程朱陸王

」並稱,代表宋明理學的兩大學派。這就是傳統二系說的基本觀點。

c.三系說(牟宗三的觀點)

三系說是牟宗三先生的創新之見,他以為宋代表人物有九位:北宋四位--濂

溪、橫渠、明道、伊川;南宋三位--朱子、象山、胡五峰;明代兩位-陽明、蕺

山,並認為宋明儒學的發展應分為三系:

一、五峰、蕺山系:此承由濂溪、橫渠、而至明道之圓教模型(一本義)而開出

。此系客觀地講性體,以《中庸》《易傳》為主;主觀地講心體,以《論》《孟

》為主。此系特別提出「以心著性」義,以明心性所以為一之實,以及一本圓教

所以為圓之實。於工夫則重「逆覺體證」。

二、象山、陽明系:此系不順「由《中庸》《易傳》回歸《論》《孟》」之路走

,而是以《論》《孟》攝《易》《庸》而以《論》《孟》為主者。此系只是一心

之朗現,一心之申展,一心之遍潤;於工夫,亦是以「逆覺體證」為主者。

三、伊川、朱子系:此系是以《中庸》《易傳》與《大學》合,而以《大學》為

主。於《中庸》《易傳》所講之道體性體只收縮提煉而為一本體論的存有,即「

只存有不活動」者之理,於孔子之仁亦視為理,於孟子之本心則轉為實然的心氣

之心,因此,於工夫特重後天之涵養(「涵養須用敬」)以及格物致知之認知的

橫攝(「進學則在致知」)。此種工夫大體是「順取之路」。

此說中的後二派系,相當於傳統所說的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故此說的突出

之處是將二程兄弟區分成對立的兩派,並把北宋的周濂溪、張橫渠、程明道、南

宋的胡五峰、明末的劉蕺山歸為一系;此系與象山、陽明系俱為宋明理學嫡系,

二系是「一圓圈的二往還」,前者是道德進路,後者是宇宙論進路。至於伊川、

朱子系只是「別子為宗」,是歧出的系統。

上面略述三種分系學說的大概。現在再提出問題讓大家思考和討論:

究竟三種分系的學說,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大家以為,那一種學說較為合

理?

我的問題在論壇張貼了一段時間,暫時仍未有人提出回應,故此我先提出自己的

看法,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

對於三種宋明理學分系的觀點,我以為各有其優點與缺點,而我暫時較傾向

於傳統二系說的觀點。

先說一系說。我以為,勞思光先生的觀點雖有其合理的成份--肯定宋明儒有

共同的標準,但卻有較多的問題。首先,分派系不必排斥共同判斷的標準。譬如

說,中國佛學一般分為天台、華嚴、禪宗三大派系,但她們同屬佛教,有共同的

判斷標準,只是大同中有小異(相對於儒家、道家等學派來說)。我們不能說因

為她們是三派便沒有共同的標準。因此,我以為勞先生將宋明理學看成只是一系

,容易令人忽略理學家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論的分歧。

此外,勞先生雖然持一系說,但卻承認宋明儒學有三個不同階段的發展,而

理論內容和價值亦有不同,其實亦間接承認了宋明儒可分成不同的三系。因此,

我以為勞先生的所謂「一系說」其實只是一種不一致的、變相的三系說。(我曾

聽人說勞先生的觀點是一種「三論說」。)

另外,勞先生的三階段說亦包含了一種被許多人批評的不太妥當的說法,就

是認定宋明儒學的主要價值只是講述道德主體,當理學家講述形上學問題時,便

是犯了漢儒的宇宙論中心哲學的毛病。漢儒的宇宙論中心哲學是否全無價值是一

問題,這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但以為宋明儒講及形上學問題時便即是混雜了漢儒

的宇宙論中心哲學的成份,這個看法實有問題。因為宋明儒的形上學理論,若依

牟宗三先生的說法,是一種「道德的形上學」--從道德的進路而建立的形上學,

其內容與進路與漢儒的形上學觀點大為不同,我們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再說二系說。傳統以來將程朱一系的理學和陸王一系的心學加以區分,這種

觀點普遍受到認同,因為前一系中的朱子哲學不但與象山哲學迥異,而且亦與陽

明哲學在一些角度上對立,亦無庸置疑。可是,此一系亦有不足之處,就是對於

二程兄弟哲學觀點間的一些重大差異有所忽略。據我所知,早在馮友蘭先生時候

已看到二程哲學有很大的差異,到牟宗三先生提出三系說,人們才更清楚意識到

兩者的重大的差異。我覺得傳統觀點在這方面有所不足,我們必須注意。

筆者雖然覺得一、二系說都有其不足,但並不表示我完全認同牟宗三先生的

三系說。我覺得牟先生的觀點雖比勞先生的觀點好,但卻在一義下並不比二系說

合理。那就是:牟先生對於朱子哲學的過份排斥,這是不少學者所未能認同的。

牟先生引入康德哲學的學說,以道德自律作為儒家的主要特質,這一點我其實並

不反對。然而,我的疑問有二:其一,如果如牟先生所言,只有五峰蕺山系和象

山陽明系是宋明儒學嫡系,講道德自律,但伊川朱子系卻是別子為宗,是歧出,

講道德他律,那麼,牟先生的三系說其實只能是二系說。因為,依上述判準,伊

川朱子根本不符合儒學的宗旨,只是非儒學的體系,根本就不能說是宋明儒學的

派系。其二,朱子哲學是否道德他律系統,這是個頗具爭論性的學術問題。牟先

生的《心體與性體》雖然有很多詳細而複雜的論證說明,但我覺得當中亦出現了

不少問題,但由於這問題牽涉許多細節,須另文詳述,這裏我暫且略過。

總括而言,我以為對於宋明儒學分系的三種觀點,各有其合理的地方,亦各

有其不足之處。然而,我以為,相對來說,傳統二系說所出現的問題較少,是我

目前較傾向的看法。不過,二系說忽略二程哲學間重大的差異,仍是一問題。因

此,我以為未來在宋明儒分系問題上,最合理的觀點可能是一種新的三系說的觀

點。但在這方面,限於個人的學力與水平,我暫時仍未能全面而嚴格地提出這種

新的說法,這有待於筆者或者別的學者未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