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拉伯雷人文主义幸福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摘要】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宣扬虚幻禁欲的来世幸福观,以蒙蔽信徒。拉伯雷的《巨人传》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人应追求现世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幸福,人的幸福应由自己创造,而非靠上帝的赐予。本文即是对拉伯雷的人文主义幸福观各方面的分析。
当教会要求基督徒以现世的禁欲换取飘渺来世的幸福时,大多数教徒都将赎罪作为此生的任务,过着苦行僧式的禁欲主义的生活。但是,在黑暗的教会阴霾下也是有曙光的——一位巨人试图冲破中世纪神学的禁区,并以他的代表作品《巨人传》登上历史舞台,屡经坎坷,在中世纪的风风雨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这位文学与思想的巨人——拉伯雷,携其作品中的巨人卡冈都亚,在中世纪的黑夜中,高举起了人文主义幸福观的火炬。
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形象却意味着对“神”的挑战和基督教原罪说的反叛,“巨人”形象化地体现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代表着足以与“神”相抗衡的“人”。拉伯雷借其以“人性”的天然合理性对抗“神”的权威,以肯定现世幸福来对抗禁欲主义、苦行主义及基督教关于来世的许诺,以歌颂人的智慧,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对抗蒙昧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卡冈都亚代表的是一种现实的世俗的幸福。拉伯雷就是要通过巨人“卡冈都亚”来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使人从忏悔、祈祷、期待来世的消极状态中挣脱出来,拉伯雷的幸福观在“卡冈都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谋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幸福,并在这种幸福观指导之下,自觉地开创生活,注重现世的享受,谋求现世的幸福——而非陷身于以现世的痛苦换取来世的幸福的漩涡中。
一、强调物质意义上的幸福
天主教教义认为,人生而有罪,因此,必须禁欲以避免增加罪行。
拉伯雷自然反对这种禁欲主义的幸福观。在《巨人传》中,他就通过夸张的数量描写来肯定人们的物质享乐,抨击教会的禁欲主义,表明作者对现世享乐的肯定,强调对人的欲望的肯定。
拉伯雷在故事的一开始便给教会极力倡导的禁欲主义以有力的一击。首先就是对人的食欲追求的肯定:卡冈都亚的父亲“大肚量”的嗜酒与好吃是超出常人想象的,达到了放纵的程度,有这样的数据为证:千百只火腿、成担的熏牛口条、腊肠数也数不清、大量的芥末腌牛肉、干鱼子和大号香肠。大肚量以其惊人食欲的满足为生活的乐趣,并一味地以此作为他幸福人生的真谛——这完全违背了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拉伯雷却肯定了大肚量的这种幸福追求。拉伯雷借大肚量的暴饮暴食对禁欲主义作无言而有力的抨击,使当时的市民读者在惊讶之余开始向往物质的享受。
文章中也不乏拉伯雷对性欲的肯定。文中不乏直接的描写,将人出于本能的性欲袒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作者虽未直接给予肯定或赞美,但能让当时的市民们一目了然:禁欲主义是对人的本性的扼杀;人的本性是自由的,是天然合理的。在拉伯雷看来,性欲是人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性欲的满足也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另一种方式,从而表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拉伯雷对“幸福”的定义是建立在人们自由追求和满足食欲与性欲的基础上的——这也成为拉伯雷向世人坦言自己幸福观的有力开场白。
二、追求物质享乐之外的精神幸福,认为实践创造幸福
在强调人的自然欲求、肯定现世的物质享乐之外,拉伯雷还通过描写教会神学对人性的迫害来抨击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其中包括欺骗性),体现了拉伯雷对精神上的幸福的追求:摆脱神学的束缚,学习真正的人类文化精华,并通过实践劳动去创造幸福。
卡冈都亚因为学习神学变痴呆的经历是作品详细描写的一部分:卡冈都亚师从神学大博士,攻读拉丁文,学习《泰奥多莱神论》《文义解说》《雅歌圣行集》等,以能明礼聪慧,更贴近上帝,更有灵性,从而更进一步接近世人所向往的“幸福”国度。神学培育下的卡冈都亚本应不同于寻常人,他也的确不同于寻常人:他比普通人更糟——“反而变得呆头笨脑,失魂落魄,目滞神昏,口嚅舌钝”。一个头脑灵活,行为奇特出众的孩子就这样被折磨得面目全非。这是对基督教徒幸福的真实表现,更是对基督教神学的辛辣讽刺,也揭露了基督教神学中的幸福观的虚伪。
接下来,拉伯雷又塑造了另一种教育之下的卡冈都亚,进一步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天主教会神学对人性的迫害,从而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历史主动性,鼓励人们自觉开创现世幸福生活。卡冈都亚的新老师巴诺克拉用一帖泻药就把卡冈都亚的一切毛病和恶习完全清出脑袋,这样的情节安排诚然是作者对当时教会神学的蔑视和否定,借助泻药将教会神学的毒素完全排出体外,寓意是要将人从“神”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原为真实的、纯洁的人。拉伯雷主张培养全职全能的人才,于是他安排巴诺克拉忒这位少得的贤师,对卡冈都亚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从启发心思开始,砥砺卡冈都亚求学的志愿,教他用心攻读,不虚掷一刻光阴。巴诺克拉忒通过与卡冈都亚做运动、玩游戏,让他学习数学和各式乐器,以进行智慧的开发。巴诺克拉忒还鼓励卡冈都亚从事劳动实践,让他学习工艺,练习武艺,研究提炼香料。卡冈都亚感受到了真正的轻松快乐。拉伯雷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这里的“巴诺克拉忒”也许就是拉伯雷的化身,他愿成为世人的贤师,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彻底解放那些被“神”禁锢着的人们,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拉伯雷理想中的幸福国度在作品中的实现以及其人文主义幸福观的普及理想
拉伯雷将卡冈都亚治理下的国家塑造成了理想中的幸福国度。卡冈都亚和他的父亲大肚量都是“仁君”,提倡和平,反对武力,爱民如子,追求幸福,其治国之道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但卡冈都亚与大肚量的不同在于:卡冈都亚并不反对以武力斗争解救臣民,维护他们的自由和幸福——这与拉伯雷的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人文主义思想是相符的。而教会正是这种割据混乱局面的最大受益者。
拉伯雷认为,真正的幸福国度是在仁君统治下的自由国度。这种幸福国度的缩影就是以古代雅典城为原型的“德廉美”修道院。古雅典的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价值、决定作用在当时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和尊重。公民的意见得到了很大的尊重,因而多以天下为已任,关心城邦大事,且可凭自身能力去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精神上自重而独立,克制自己不适当的欲望(但这种克制是自觉的,这种学习、锻炼是自由的),生活上则各随所爱。
这种政治上和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也正是拉伯雷的人文主义政治主张:他所构建的人文主义幸福国度使市民阶层发出会心的微笑,鼓励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财富和生的欢乐,更加兴致勃勃地去开拓属于他们自已的未来与幸福,这也是拉伯雷想把自己的人文主义幸福观普及给大众的理想体现。
从抨击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而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到抨击教会的蒙昧主义而肯定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再到幸福国度的创建与人文主义幸福观的普及理想,拉伯雷一步步地以其作品阐述他的幸福观,且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中期求印证这种幸福观的可行性。可以说,中世纪的拉伯雷是在探索“幸福”的过程中完善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也可以说,他是在追求人文主义理想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幸福”的真谛。总之,这种拉伯雷式的人文主义幸福观对中世纪教会虚化、禁欲的来世幸福观给予了深刻批判和有力一击。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2]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