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探究

辅导员这一职业存在于高校发展于高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独立的存在,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及其结构的趋势与特征就越明显。从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变化也反映了学生工作演进的轨迹。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且其作用的发生也并非是排他性的。在通常情况下,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在共同作用中居于主导性地位的因素不同,以及各要素之间发挥作用的效用比不同。2016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国家要求的不断变化都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是时展的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1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发展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确定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主要职责是思想政治工作,1966年-1976年“”期间,辅导员转岗严重,在1978年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后,主要由专业教师兼职,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但是政治辅导员的定位未变,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高校也出现了更多的情况,辅导员的工作也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到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方面,业务不断扩展,进入21世纪后,辅导员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发展。在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标准》规定,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也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与其他素质结构一样具有稳定性、发展性、可变化性等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之间有共同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职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辅导员素质结构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变革,但是我们也知道其总体目标没有变化,21世纪,我国的建设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发展已经形成新的局势和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工作专业人员,在这一大环境下,必须全面提升优化自身的职业素质结构,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大块组成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结构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在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一方面也作为构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预测,来间接地考评辅导员工作绩效,丰富考评办法,也做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努力方向。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义中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骨干力量、组织者、实施者、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每个角色定位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对不同角色的素质要求既有共同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作为骨干力量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行业执行能力,同时又还必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生活、学习的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能无缝转换角色和定位,对其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有机耦合要求高,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职业意识,丰富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标准》中将辅导员的职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等级设立了详细的职业能力标准,在每个等级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要求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在各块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等级以及工作需要展现不同的职业素质和水平,《标准》中所要求具有的九大业务能力在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中各成一个子结构,每个结构之间构建一个子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无论是职业定义还是职业等级的划分,对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构成都是统一要求,属相区分,相互作用的。

3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优化措施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由各个子素质结构构成,在选拔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经济水平、高校的实际需求和人才的流动走向,以及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发展定位和能提供的发展渠道导致整个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愈加明显,发展地区、发展中地区和贫困地区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一样,但是对素质结构中各个子素质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科院校、专科院校、职业院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我们必须注意到各个素质维度的个体差异和内在联系,同时也要关注区域差异、办学层次差异等之间的客观影响。要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既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大块整体出发,也要各个子系统逐一突破,有机整合,因时而异,因地而新长期进行。

3.1严把入口关,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培养学习型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人才任用标准,是整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的基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严把入口关,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人才,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校的教师的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在辅导员选拔的过程中,经过了第一轮的考察都是合格的,但是我们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专业限制,导致我们很多辅导员并没有教育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武装头脑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充实,有一部分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会在后期受社会冲击、环境更换等影响,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是增强辅导员道德素质的根本,因此各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各项理论培训的同时,要落到实处,加强各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提高其理论水平,帮助其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的发展定位,培养一批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学习型辅导员,树立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辅导员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优化高校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3.2夯实文化基础,丰富知识层面,培养新时代的特色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的职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新时代的到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考验和挑战,高校辅导员也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和挑战,传统的学习的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每个学生在知识、信息获取方面成为自己的主人,辅导员在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适应时代潮流,走在学生前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需,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所有辅导员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标签的特色辅导员。

3.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业务能力,培养全能型辅导员

《标准》规定,高校辅导员必须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其中要求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定期培训,在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一定的机制,例如,很多高校建立了自己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设立专门的辅导员研究课题,划拨专门的活动经费,不断地创新辅导员的培训机制,通过一些的院校间的经验交流、辅导员讲堂、辅导员之家等形式为高校辅导员搭建平台,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但是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还需要完成学校、二级学院安排各项事宜,尤其在临时和突发事件较多的时期,专题培训、经验交流都不能很好地保证效果,而辅导员之间的业务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概而论的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小组讨论会还无法满足个体业务能力提升要求,创新个性化的培训机制,还可以在实践中利用“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帮助新辅导快速成长,提高业务能力,促进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全能型辅导员。

3.4重视高校辅导员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培养健康型辅导员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所承受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是非常大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优化整个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根基,利用国家倡导的“三走”活动(走出教室、走出寝室、走出网络)等积极开展身体锻炼,同时各高校还可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业余体育活动,组建健康之家,加强设备建设和资金投入,培养体魄强健的辅导员。身体素质根基,心理健康是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健康引导,辅导员心理健康关系着高校行政能力的发挥,也对辅导员在处理各项事宜的能力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在高校工作的过程我们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咨询、疏导,高校辅导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来判断和帮助学生,其自身的情绪和抗压能力在实际工作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指导心理健康也需要一对一的咨询和专家的疏导,至此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潜能,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型的辅导员。辅导员素质结构在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是多维和多层次性的,青年辅导员的加入为素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需要加强青年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培养,才能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何磊磊,杨航征,李家辉,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演变[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4):30-34.

[3]刘琦,吴长锦.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5,(5):160.

[4]沈洪豪.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视阈下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68-69.

作者:阳海青 文忠菊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