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教融合下高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职业素质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为此,高职院校管理者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统筹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结合行业从业规范,制定更加明确务实的教育目标,融合产教融合企业要求,确定更加具体翔实的教育内容,挖掘行业一线真实案例,积累更多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产教融合特殊优势,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调动行业企业骨干力量,发挥更多实战型教师的作用,采用多主体全方位考核方法,实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素质教育;高等职业
教育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仅是考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既对职业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新内容、新期待,也为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理念、新平台、新方法。
一、职业素质教育对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一)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能用、会干体现的是学生的能力水平,能下去、能留住而且要认真干、干得好,更多体现的就是思想态度、素质素养了,因而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职业素质的教育。在越来越重视员工价值观、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市场环境下,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继职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之后更加重要的就业核心竞争优势,成为走向就业市场的“敲门砖”。
(二)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的稳定器
在行业调研过程中,高校应届毕业生离职率的急剧攀升成为近几年用人单位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困难、压力,就轻易提出辞职,缺乏远大的价值追求、职场适应能力和坚持的精神动力。职业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就能更快地提升职业兴趣、增强工作信心,更好地立足岗位,更早地积蓄发展动力。职业素质是学生走向社会、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的“稳定器”。
(三)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力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过多强调培养目标的工具性、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的社会适应、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当下正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容易被更新、迭代,这对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当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职业素质强调的是思想道德、职业态度和心理品质,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维持成长动力、激发创新思维、浓厚职业情感的内在品质,是实现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四)职业素质是高职毕业生幸福工作、生活的保障
新一代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谋生手段上,而是更加在乎“美好生活”的主观体验,从而促使教育要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养活自己的一项技能。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培养更加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乐观的职场心理,让学生在工作中正确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在拼搏和奋斗的自我实现中追求幸福,学会在宽容、平和、豁达中提高思想品位,享受品质生活。职业素质是学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催化剂”。
二、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素质教育理念转变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优势是素质和技术技能。缺乏正确价值观、情感意志、创新精神等素质的毕业生,容易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负累。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加了解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转型升级期间对人才规格的根本性要求,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素质教育。要教育学生将“做事”“做人”结合起来,将提升自身素质转化为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以此形成大气品格、一流技能,从而创造精彩人生,践行社会责任。
(二)推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产教融合要求学校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参与行业发展研究和企业生产实践的平台,让教师更透彻地理解职业素质对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教师要从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视角来思考育人的理念、培养的思路、教学的策略,以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更生动、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地将职业岗位的具体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实际或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三)搭建更广阔的学生实践平台
情境学习理论主张在学习者与学习情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知识的意义,通过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学徒制等来组织学习。通过产教融合构建学生参加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深层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能够以“学徒”“准员工”等身份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现场熏陶和帮带师傅的直接指导,与企业员工一起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融入“工作圈子”,在情境化的环境中深刻体会职业素质的内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职业素质的生成。
(四)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进行学习,实现学习者的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和自我效能感提升。通过产教融合构建的协同育人机制,将教育教学置于社会化环境之中,提供先进企业制度、优秀企业文化、杰出员工榜样、真实案例资料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言传身教、情景交互、效能感激励等社会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在真实情景现场中感悟体会,学做融合,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培养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质。
(五)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评价形式创新
产教融合通过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协同育人机制,让企业参与并主导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以行业的标准和岗位的要求来设置评价指标、考察内容和评价方式,在共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参与、工作交互等方式长时间、多维度地深入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摒弃通过书面考试、操作鉴定等传统应用于知识、技能评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有助于客观、公正、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素养。
(六)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发展
当前,新产业、新技术、新服务层出不穷,传统行业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新定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过程被重新构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特质的要求从简单的懂技术、会操作逐步向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职业素质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虚心进取的学习意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诚信敬业的道德品质、抗压力抗挫折的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素养,成为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新要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路
(一)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统筹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
职业素质教育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从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育载体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谋划,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职业素质教育不是独立的课程或教学活动,需要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与职业技能训练充分结合、与课外实践活动深度整合、与企业顶岗实习高度耦合,避免出现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互相割裂的情况,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性特征和整体性要求。
(二)结合行业从业规范,制定更加明确务实的教育目标
职业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在具体的要求和内容上与行业、职业、岗位密切相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性,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必要与具体的行业从业规范相结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充分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指引、职业行为准则等文件,整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优秀员工培养目标,使得目标更加详细、具体、明确,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按照产教融合企业要求,确定更加具体翔实的教育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需要融入职业情境之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效,教育内容与具体的岗位要求、工作场景、业务流程相融合,才更形象生动、更具有感染力。高职院校要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优势,借鉴优秀企业的员工培训经验,与企业合作确定具体翔实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将生硬的规则规范细化为可演示、可操作、容易记忆的行动指南,如“匠人精神的30条法则”“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等,避免抽象化、空泛化、教条化。
(四)挖掘行业一线真实案例,积累更多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资源
职业素质的教育资源来源于行业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赢得学生的共鸣。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有利条件,有意识地去开展凝练行业先进理念、解读企业优秀文化、整理典型工作案例、发掘员工榜样事迹、诠释身边的工匠精神等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工作,将抽象的职业素质转化成可感知、易认识、能观看、可交流的具象,使素质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五)发挥产教融合特殊优势,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条件。首先,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之中,利用学生在应用情境中参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个体、环境和行为的三元交互,在观察中学习,在行动中思考,在感悟中升华,实现素质内化的目标。其次,与优秀企业文化相融通,将先进的企业愿景、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等引入到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生成优秀的职业素质。
(六)调动行业企业骨干力量,发挥更多实战型教师作用
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行业(企业)师资由于与职业应用场景结合更紧密、对职业素质的理解更直观更具体、亲身经历的感悟体会更生动更可信,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充分利用,将取得比学校教师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与企业一起配备、培养帮带师傅,指导他们言传身教,不仅教学生“做事”,而且要教学生“做人”。定期安排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基层管理人员与学生交流座谈,引领学生成长为优秀职业人。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到学校开设讲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邀请优秀年轻校友回学校开座谈会、交流会,传授成功经验,开展朋辈教育。
(七)采用多主体全方位考核方法,实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
评价既是总结报告也是指挥棒,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激活成长动机和发展动力。产教融合情境下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要借鉴企业对员工360度全景考核的成功做法,突破学校常规的考试、鉴定模式,吸收帮带师傅、企业同事、工作主管、客户等职业情景的具体参与者作为评价主体,从价值观、道德品质、职业态度、主动性等职业素质的各个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发现学生的不足,激励学生更好成长。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仍具有深远意义,学校应当注重产教融合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结,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助力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鹏超.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4(5).
[2]李双根.新时代“美好生活”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9(3).
[3]郭惠君.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管理工程师,2020 (06).
[4]张海波.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重要论述的基本遵循[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作者:王祝华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