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匠精神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匠精神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匠精神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浅析

[摘要]职业技术人才支撑着社会各行业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并输送职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在职教改革的关键时期,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紧迫。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工匠精神融入该专业必要性及目前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开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就如何提高该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出了培养对策,旨在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素质,适应企业需求。

[关键词]工匠精神;园林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包含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其作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应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的基本职业道德。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中共报告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同志多次提出、一再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次写入工匠精神。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匠精神的弘扬、贯彻,与党中央要求、用人单位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1]。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紧迫。

一、工匠精神融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不可缺失的精神态度

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等中国数不胜数的优秀园林作品,让我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感叹一代代园林匠人对品质、对美的极致追求。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工匠精神正是现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缺失的精神[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园林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的号召下,对园林专业学生素养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要牢固树立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品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家乡绿化、祖国绿化添砖加瓦。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应在园林专业学生入学教育中灌输工匠精神,使其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在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中树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等的优秀品质,对其专业及今后就业具有积极情感,以提高职业意识。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学生职业意识培育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职业理念,牢记职业道德,为将来就业找到好的定位,为将来择业及创业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只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内化,才能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就业,才能从行动上规范学生。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会成为一种职业信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引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心怀敬意,从而踏实工作,努力创造出一番成绩。

(三)工匠精神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务实的职业人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已成为一个职业人成功的基本素质,所有优秀职业人的事迹一再告诫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匠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正是凭着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对病毒反复研究,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我国领先世界上许多国家研发出肺炎疫苗,救人民群众于水火。对工作拥有务实的精神,才能成就拥有“工匠精神”务实的职业人。工匠精神的植入,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只有思想上有了前进的动力,才能在行动上孜孜不倦,才能按照职业标准、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向前。

二、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如果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很好地弘扬、贯彻工匠精神,一代代职业技术人才能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就可以影响各行各业践行工匠精神。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不尽人意。

(一)学生本身道德情操等基本素质整体偏低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学生本身具备的个人道德情操等基本素养尚待提高,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弘扬、贯彻存在一定难度。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现在的学生生源,基础教育方面尚待提高,个人思想素质普遍低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毫无想法,做事无所畏惧,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团队意识淡薄。大多数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控制玩手机游戏的意识不够,导致出现学习氛围不浓、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

(二)学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中对工匠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老师和学生感悟践行工匠精神的不多。大多数学校只是片面追求招生生源数量及学生就业数,忽视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也只是为谋得一份好工作,缺少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塑造,缺失了务实的职业自觉。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教师本身对工匠精神理解不足,自身掌握程度不够的问题,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工匠精神的意识淡薄,引导学生工匠精神的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将工匠精神带入课堂,融入知识体系。也存在学校本身对工匠精神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只是在参加一些比赛时刻意强调工匠精神的融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其不重视。

(三)校企合作没有做到真正的校企联动

高职学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等文件流于形式,在专业建设、实训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与企业脱节,在课堂上,缺少对企业文化、职业规范等的宣讲,没有将企业理念等深层次内容融入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3],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企业,以至于校企合作程度不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数学校在签订合作之后,只是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和输入,没有在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企业的职业精神,也没有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缺少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专业教师和企业来往不多,交流不够,教师本身缺少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理解,以至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失了企业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一)打造具有园林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和课堂环境

学校灵魂最直接的体现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传承。学校应该在校园景观打造方面注重体现园林特色,要重视文化走廊、校史馆、文化墙等的建设,在学校文化软实力方面下功夫,通过校风、校训、学风、企业文化等途径,潜移默化指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工匠精神。开设园林专业的系部要特别打造具有该专业特色的外围环境和课堂氛围,努力将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些代表作和体现区域地方特色的代表作展现出来,或者尽可能带学生出去参观一些特别的园林景观,让学生欣赏、观摩,日积月累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园林“初心”。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发现我身边的工匠人物”“讲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工匠人物”等活动,利用手机、多媒体、板报等媒介宣传“工匠精神”优秀事迹。邀请校企合作方具有特别贡献的优秀员工、优秀校友到校进行交流。开展“工匠精神”在我心户外拓展或实习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开展针对某个岗位、某个对口企业的职业需求、企业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就某个知识上网查找相关的知识,通过举办一些相关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重视开学的认知实习,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在对口合作企业参观学习一段时间,从迈入大学的第一天,树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在自己心里找到合适的定位。

(二)学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认知度要提高

学校作为培育主体,要提高对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培养的认知度,注重“立德树人”,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具有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学校要以教师为媒介,重点打造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加强各类培训对“双师型”教师理论基础的提升,通过带薪离职,鼓励“双师型”教师到企业、现场进行一线工作与指导,提升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引导“双师型”教师进行课堂改革,以点带面,创造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学习态度端正的有效课堂。学校要大胆尝试在暑假或者寒假期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这不仅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学习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朝气,使教师和企业融为一体。学校也要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在正常发放费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在企业多出成绩,通过自己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看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学校层面要重视对园林专业的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园林专业人才,建设园林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对一些在专业方面颇有成就的教师要适当引导,以点带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带领年轻教师承接除教学任务以外的社会项目,走出学校,接受来自社会的先进的理念、工艺、做法,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授学生。

(三)课堂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既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设置课程章节实践环节,以动手能力和完成度对学生所学章节进行客观评价,重点关注基础较差、行动较慢的学生,如果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孜孜不倦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可重点表扬,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懂得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4]。就园林专业学生而言,在校内可利用“园林施工仿真软件”,创造实训任务,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真实施工环境任务的探索;还可以利用园林施工实训场,亲自动手进行园林小品、道路铺装等的施工,在此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训难度和要求,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工艺和施工方法,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地完成实训任务,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针对园林专业相对应的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大胆尝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改革。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将相关课程予以进度匹配,比如省赛里面的一部分技能操作“园路铺装”:可以从园林材料、园林CAD、园林效果图表现技法、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中匹配相应的章节,制定相适应的课堂技能,最终在设计图纸的指导下,在园林实训场将作品予以呈现,不仅能够将知识体系融合串联到一起,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可以邀请相关教师、企业人员到场参观指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前准备了技能竞赛。要尝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展潮流,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向比自己专业建设更高的目标看齐、向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和作品看齐,不断努力。

(四)深度进行产教融合

更加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企业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接触基础工作,深刻领会企业对职业人爱岗敬业、协作共进的优良品质的希望和要求。针对山西气候特征,探究根据企业用工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学生前两年学习思政、企业文化课及基础专业知识,第三年制定与企业用工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让企业在需要职业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放手去实践锻炼;施工淡季学生回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校解决学生在实践锻炼期间遇到的问题,规划部署学生毕业之后融入企业的发展道路[5]。与此同时,可以派出专业课教师跟随学生去企业,在学校正常发放基础工资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在企业凭自己能力获得额外报酬。通过教师实践,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带动了教师“工匠精神”的传播,夯实了自己也感染了学生。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讲堂,一方面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员工进行业务、职业素养培训,同时邀请企业骨干来校作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每批学生赴企业实践锻炼之后,要定期去企业看望学生,了解学生在生活、工作过程中的困难,了解企业对学生、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要加强与企业的实时沟通,做到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和处理。学校要摒弃将学生送入企业之后就万事无忧的想法,要建立起和企业的实时联络机制,要定期开展和企业的交流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企业的温馨,让学生吃上定心丸,安安稳稳在企业实践,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企业的工作中,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企业的热爱和对职业的热爱。

(五)加大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的搭建

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源头,拥有创新精神,才能探究出新的施工工艺并创造出新的产品,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高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鼓励和引导,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或者设立创业园等为学生创造场地和环境,在高职“就业与创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感染和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严谨认真、孜孜不倦、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园林专业的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比如插花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花型的了解、花型的选择和搭配、花型的加工和修剪等基础技能的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创办自己的“小公司”,成型的作品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给有需要的人,方便了学校学生,也带动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业思路,当然也赢得了自己的启动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举办系部或者专业活动,一举多得。可以跟随教师队伍,在承担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组建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班组,在园林测量、园林设计、造价、施工等方面,充分锻炼学生,既加深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又接触了社会,学到了真正的本领。真正做到了做中学,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以老带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弘扬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一届传一届,努力创建名师工作室或者创新团队,做好做响自己的专业,努力在省内甚至于国内将自己的专业做强,提升学校知名度,从而加大专业招生数量,获得社会认可。工匠精神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是多方面的,是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高度协作和融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工匠之师”不仅讲解书本知识,同时传授职业技能;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同时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一代传一代,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修松.用工匠精神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N].光明时政,2020-05-23(5).

[2]陈淑君.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9-12.

[3]江朝.“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9):99-101.

[4]周微,宋田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2020,524(1):45-46.

[5]葛明慧,张煌强.“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7):85-86.

作者:张士俊 郝转 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