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行为训练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对高职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完全无法达成预期效果,因此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职业心理素质行为训练课程展开教学设计研究,以期为学生未来职场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行为训练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职业心理素质行为训练是面向高职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用基础性课程。本文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教与学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研究。
一、课程背景:任务与难点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1.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热情;2.积极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与习惯;3.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开放和学习的心态;5.沟通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习惯与技巧等;6.团队角色扮演与团结协作精神;7.领导力与团队管理;8.正确处理竞争关系与人际冲突;9.工作所需的心理资源约束和工作习惯与方法等。
(二)课程难点
职业心理素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软实力,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1.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职业适应性差;2.个人学习为主,缺乏协同与分享;3.课堂学习与生活工作严重脱节;4.职业素养“知易行难”成为普遍现象;5.“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效率低、效果差;6.“大道理”说教难以被学生接纳和吸收;7.学生课堂行为的不可预知对教师充满挑战等。解决上述难题,切实发挥这门课程的积极意义,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一)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经验,通过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原有经验和新经验的相互交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即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自我成长的内动力,积极思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见图1。
(二)构建协同学习共同体
学习是社会协商,是知识建构,是观念转变,是共同活动。通过设计协同学习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组内成员之间协作互动,而且全体同学展开交流分享;不仅丰富了个人的认知,提高了人际技能,而且培养了尊重他人的态度,唤醒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
(三)借鉴应用“积极心理学”
爱因斯坦说:“没有人会认为教师的态度对塑造学生的心理基础会没有影响。”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面对不完美、不成熟的学生及其表现出的各种不如意的行为,教师的态度及引导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当下及未来。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促进对话,鼓励学生做真实的自我,积极地面对一切问题,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职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要求
职业心理素质行为沙盘训练是一门思想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操作,提高职业心理素质和改善职业行为习惯,这是教学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在思想观念上给学生真正的触动,甚至在其内心真正建立起一套正确的职业价值体系与职业行为规范,懂得它的重要性和艺术性,这是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应着重于对基本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并辅之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以此为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职业建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课程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不讲或少讲大道理:在实际活动中提高认识或改变认识,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2.不下结论、不做评价:让学生结合看到、感受到的“我”来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改变自己;3.因专业设计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尽可能结合他们的专业活动和最可能的岗位来设计和确定具体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对学生的要求
1.自我觉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教师不给评判,只指出学生的作为和现场表现出的现象以及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相关知识;2.行知结合:行动中认识自己或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并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己;3.贵在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我修正非一日之功。课堂教学只是开始,真正的改变在课堂之外,所以要安排好课内内容的及时总结与消化以及课外的执行和落实。
四、课程设计成果
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该课程经过开发和设计后将课堂真正还于学习者,变“知识传递”为“知识建构”。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观察者、引领者、学习者;学生是体验者、协作者、思考者、对话者、建构者。每一次教学都以项目情境引导操作,以交流分享引发思考,以反馈点拨引领学习,以项目体验建构认知,以课程日志提升效果。
(一)建构主义下结构化设计与动态化教学相结合
课程的结构化设计体现在课程项目的建立上,建构主义是基于项目进行学习的理论基础,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知识依存于情境,学习者自身建构知识,并在共同体中学习提高,教师从灌输型转变为伙伴协同学习。具体而言,课程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要素为支架,与三个目标(“认知目标———概念结构;行为目标———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体验目标———情感、意识与态度”)进行有机结合。其框架关系如图2所示。结构化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及需求(如不同专业、年级、班级文化等),有的放矢制订目标,灵活设计选择教学项目,最终实现结构化与定制化的动态结合。
(二)项目游戏化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正如游戏设计思想成为企业管理新思潮,本课程通过游戏化设计不仅让学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而且借鉴游戏四要素设计组织教学:1.清晰的目标———激发成就感,让学生“学得有劲儿”;2.明确的规则——任何项目得以自如运转,让学生“做得明明白白”;3.及时的反馈———提升士气,让学生“学得开开心心”;4.自愿参与———实现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让学生“做得心甘情愿”。
(三)所学即所用
传统课堂所学与所用常常分离,脱离现实社会环境及需求的教学内容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在本课程中,一切内容从实际出发,学生从对自我的认知到人际交往,从课堂到校园,从学校到家庭到职场,所有知识均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程日志———教学反馈及效果提升载体
借鉴日记式的个体心理行为记录,课程日志是本课程一个独具特色的设计体现,它区别于传统的书面总结,通过在内容、结构、工具等方面特有的设计,成为老师提供教学反馈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载体。
(五)注意事项
一方面注意及时捕捉及跟踪。因为同样的活动内容和同样的活动形式,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是可能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机敏地捕捉学生的反应,特别是他们暴露出的问题,迅速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原理,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注意课内模拟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典型地模拟现实情景,以突出有关问题,使学生既能切身感受,又能相对突出和集中于相关方面的体悟,并且要注意做到既有课堂的强化训练,又有课外长期的巩固与内化,才能形成相关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或良好习惯。综上,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直面职业心理与行为问题,直面人生,直面自己以及同学的长处和缺陷,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产生对一定职业心理与行为甚或人生问题的切身体会与感受,达到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和职业心理行为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增加对其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培养其积极、开放、学习的心态以及正面积极看待与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加强其责任心,提高其领导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帮助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员工关系技巧,并掌握一定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06.
[3][美]哈罗德D.斯托洛维奇,艾瑞卡J.吉普斯.交互式培训:让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愉悦的承认培训新方法[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01.
[4][美]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09.
[5]杨永青.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继续教育课程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
作者:孙晓岭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