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专业群下职业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专业群下职业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专业群下职业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探究

专业融合教学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之一,以专业群为单位的综合技能教学方式下,不仅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其职业人文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融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成果,探索职业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新路径。要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我国人力有时,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新的发展理念下,要将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师资队伍,重视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发展背景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新欧式,因材施教,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探讨以专业群为单位综合技能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建设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基本以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为蓝本,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到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院校高度同质化。偏重强调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传授,弱化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学科属性明显,职业属性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从长远战略发展角度部署职业教育的方针大计,出台了不少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文件和实施方案,但高职院校在落实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师资、教学、招生、就业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塑造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同时,很多学生自身也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可,忽视了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不少学者认为,结构化强的课程建设模式,的确有助于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学习技术技能,但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学生毕业投入到工作岗位后,展现出来的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存在较大差异,用人单位对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企业不能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出现就业和招聘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当前发展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考察员工的技能技巧,还看重员工的综合素养,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这无论对高职毕业生,还是对高职院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高职教育改革遭受一定的质疑和损害。

2把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是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把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未来的办学目标,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软性的文化氛围和个人品格,也是弘扬社会普及价值观的群体诉求。尽管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教育内涵,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具有诸多相同点和一致性。加大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力度,对其毕业后投入社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有助于推动学生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心态开展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提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根据专业群的教学特点,推动项目化课程教学,职业岗位致力于学生在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双提升,通过不断优化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落实,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渗透到职业技能教学当中。

2.1提前部署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行的融合式教学内容

东职院一直秉持“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支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每学期开学前,提前对职业技能教育进行周详的安排和部署,落实全学期所有课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让学生有序地开展技能学习和实践应用。除必修课外,东职院还开设了种类繁多的通识选修课,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开展知识点多、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人文素质课程,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学习与跨专业领域的人文科学知识,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人文素质水平。

2.2实施分类教学,为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清单

随着高职扩招百万的政策落实执行,高职院校的生源从以往高中毕业生的单一来源,逐步扩展到生源多样化。学生的文化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需求等各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东职院的培养模式从传统的3年固定教学制,扩展到与企业合作的“2+1”定向培养班,混合所有制的“1+X”班,跟中职院校贯通衔接的“三二分段”培养班,与本科院校建立无缝对接的“3+2”专本连读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架构。在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不同课程的专任老师,结合课程的特点,把职业岗位的相关人文素养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掌握专业技术岗位所需的人文素质。

2.3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三大学堂”

第一课堂: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1)开好、开足职业类素质课程。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当今职业人必不可少的人文素养,是职业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立足资本和进阶需求。开设覆盖面广、种类选择多的职业类素质课程,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渠道,为其将来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提供充足的资源。(2)开精、开特通识选修课。不少高校把开设选修课作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的工作安排,对选修课的开设缺乏深入研究和周密安排。东职院为了提高通识选修课的授课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导向,每学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选修课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期望学习的选修课,把教学思路从以往传统的“教师想开哪些选修课”,调整为“学生想学哪些选修课”。为把通识选修课打造成东职院办学的其中一道名片,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引下,教务处采取了两道措施,一是明确要求每个院系必须从专业群的角度出发,对选修课的知识面实现范围更广的横向跨度延伸,让学生能学到更多与本专业关联,但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二是提倡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部门,开设更多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竞争力。(3)开活、开广网络平台课程。东职院从2015年起,构建了“乐学在线”网上慕课平台,作为常规面授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务处要求各教学单位以专业群为单位,安排专任教师在“乐学在线”搭建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在平台中与学生互动,一些不够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提及的知识点,可以在平台延展和补充,解答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点时遇到的疑难。第二课堂:搭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技能水平的竞赛和活动平台(1)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比赛当中。技能竞赛的获奖成绩,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其中一种有效方法。东职院各教学部门,每年组织各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尽管技能竞赛考验的主要是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竞赛除了展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把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作为评分范围之一,实现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双提升。(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优化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补充,也是检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高低的有效方法。除了专业技能学习,东职院还以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为牵头单位,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性质不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全校开展落实推进“青马工程”,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走进敬老院、担任“莞马”志愿者、参与镇街活动、清洁校园公共环境等公益志愿活动,成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项队伍,走进东莞镇街和省内地市进行专题调研及支教活动。大力开展先进共青团组织、优秀共青团员等表彰嘉奖活动,弘扬优秀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时代风貌,向全校学生传递“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展现典范人文情怀”的正能量。东职院为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以前的评分制,向学分制转变,把每位学生的活动成果量化展现,确保实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加深学生对社会、对职场的了解,为他们更好更快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第三课堂:搭建以政校行企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实践应用平台东职院先后与东莞市各镇街人力资源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合作模式多样化的政校行企育人平台。与中粮、玖龙、益海嘉里等多家优质上市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和定向招聘关系。与外商投资协会多家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沟通,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牵手松山湖港澳项目转化服务中心,共同推进莞港澳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合作,与香港科学园的IDM2项目的用人需求组织了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工程系等院校20多名学生与香港科学园相关负责人见面,并探讨“港澳国际职业技能提升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向各年级学生推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每年均举办多场"企业精英进课堂"讲座活动,邀请企业精英讲述高水平职业人文素质对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成立“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开展多次职业规划指导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一系列多渠道的研习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水平。

3结语

东职院推进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不仅需要狠抓技术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处事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日后在职场、在社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钟亦文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