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务管理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单位转换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由政府全额拨款转变成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这就使得高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这些必然要求大量的资金及高效的资源配置,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筹资办学的积极性,是摆在学校各级领导和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任务。但高校的许多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明显不能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弱化了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的内部控制。而现实是这一部分资金所占比重很大,是不容忽视的;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2.盲目扩建、购置、引进教学资源,办学资金浪费严重。教育部对升格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指标有着严格的标准,为了达到要求,高校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买地、基建、购置设备、引进人才等,从而抵消了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带来的规模效益,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为了校区办学规模达标,不顾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对校园扩建工程缺乏论证与合理规划,造成重复建设,项目投资浪费普遍;为了教学设施达标,不考虑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的需求,购置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教学设备购置重复、价格昂贵,不能充分地利用,长期闲置甚至只能作摆设,造成学校资产的严重浪费;为了师资水平达标,过度重视学历、职称,在短时间内,付出高昂的经费成本,引进的师资并不一定是学校所急需的,造成人力资本的闲置、浪费。高校管理者重钱不重物,国有资产的损失浪费严重。不少学校的管理者,非常重视现金的管理,收支严格。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造成资产损失现象严重。
3.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巨额的金融贷款加大了财务风险。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学校办学起点的升格,国家、地方财政拨款和自筹收入等无偿性财务的支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对资金的需要量。学校为了搞好基本建设,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是,部分高校对贷款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贷款所增加的财务负担及到期不能还贷的风险。盲目贷款征地、上项目,其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潜伏了高校发展的隐患。个别高校,由于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沉重的利息支出使学校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现,难以抵御发生意外情况,这样必然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支出。
4.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弹性较大。一些高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1)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部门预算和高校内部预算脱节,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脱节;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有时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2)高校缺失对“债务预算”的管理规定,导致目前高校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有很大差别,使高校的举债问题难以处理,预算编制基础面临挑战。(3)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的评价的情况。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一些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对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全部报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5.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忽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财务处仅仅是履行经费收支的“大出纳”。对内对外提供的有关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未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随着学校升格后办学规模、经费来源的迅速增长,经济业务更加繁琐、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的财务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守旧的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要求。
二、高校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分析
高校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财会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型报账制”为主,这种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财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例如对学费的收取、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账上”,没有落到实处,重核算、轻管理、忽视落实。其次是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较差,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领导认为财务是后勤保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自己作为领导,没有必要懂财务,只要懂得如何抓好生源、抓好教学、妥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知道总的收入和支出就行了。不懂得最起码的财务知识,不懂财务制度、财务法规,不能意识到做好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及严格按财务预算执行经济活动是进行学校整体规划、决策的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又要求财务人员按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开展工作,给财务工作的开展带来被动,成为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1)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应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校内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规范学校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等。(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3)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学校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4)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广义上的经济管理人员不仅是指财务人员,而是指所有涉及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的师生员工。因为校内任何资金的活动都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上,人人都可能是资金的管理者、运用者、受益者。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理财的重要意义。
2.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建立项目评审、论证制度。(1)严格控制基建支出,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闲置的老校区土地推行置换、拍卖、出售等融资政策,收益用于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从而减少银行信贷风险压力。(2)加强校园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应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和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全面推行项目设计的招投标和专家评审制度;对于重大投资要建立项目决策人、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和投资绩效问责制;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校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3.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堵住资产重复、流失的漏洞,达到资源优化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1)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确保单位财产完整无损。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个人,各责任部门设账记录使用情况,检查纠正使用管理中的问题。(2)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3)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由哪个环节的责任人负责说明情况,说明不了问题的必要时要求其赔偿。这样能强化每个人的管理意识,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
4.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控制和管理。(1)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要使资金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首先保证人员经费,在公用经费使用中要向教学和科研倾斜,压缩行政性开支;对于自筹基建项目要慎重,根据学校财力情况予以安排;必须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要求,强化项目管理,尤其是重大项目的预算管理,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2)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校内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学校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经费。学校的监督审计部门应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调整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协同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5.强化校级财务统一监管作用,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综合业务素质、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加强和规范财务核算基础工作,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按预算科目级次合理归集和分摊各项费用。严格经营成本核算,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上来,充分发挥财务监管职能,使高校的资源效益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