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有企业资本预算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为各自的生存与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地追求自身价值,同时根据市场的千变万化,经历了调整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求调整的阶段。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实践后逐步感觉到步履艰难,固定的资本性费用难以消化;投入产出的比例逐年减少,现金流量周转困难。这一切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着较大的关系,相当一部分的经营者把精力集中于产品成本上的降本增效,而对资本预算,长期资产的投入,研究分析的太少,甚至出于某种需要,对于资本性支出的随意性较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预算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资本预算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问题两大类,这两大类问题直接制约着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力度,影响着企业的中长期发展。
(-)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问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来解决,但对一些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在决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化,有助于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1.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削弱了企业加强资本预算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l)在多数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具有计划经济性质的垄断行业和官方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殊地位,可以不依靠降低成本,仅依靠垄断权就能获得高效益及资本扩大的速度加快,而国有企业的各种优势则每况愈下。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负担不平衡。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如:退休人员药费、家属药费、托资等,特别是退休人员门诊医药费增加较快,占企业医药费总数的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起进入市场,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开展竞争,就缺乏公平竞争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有可能逐年减少,资本的积累相对缓慢。
(3)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于靠假冒伪劣、造谣欺骗;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暴利的违法乱纪行为打击不力,处理不严,使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2.宏观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体制不完善、监察不力,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影响了企业建全投资预算管理机制的主动性,增加了盲目性。
(l)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不可能再对企业的资本预算实行直接管理了,但又出现了该管而没有管的倾向,表现为宏观经济结构布局的监测、控制职能的弱化,各个地方各自为政,重复的低水平投资增加,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
(2)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对年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后,专款专用、专用基金等在报表上已不在单列反映,资本性收支作为管理需要而制订了内部报表,不需向外或上级主管部门公布,使国家对企业微观投资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更有甚者由于不需要内外报送资料,有的企业干脆不编资本收支计划,把应属资本性支出的项目,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生产费用,使国家税收流失,企业的资本预算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盲目性投资成分加大,在竞争的同行中,有的甚至攀比资产规模,结果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
3.对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在解决措施上,注重采用诸如租赁、拍卖、兼并、破产等“外科手术”多,而真正着眼于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从企业内部管理上解决问题的“内部手术”少。
由于这种倾向,造成了一些国有企业面对困难不是外找市场、内降成本,而是一味地向外争取政策支持,如减免税、低息贷款、债改投等,用于维持生机,一旦企业效益严重滑坡,外部的政策立即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这种两个层次的“重外轻内”的倾向,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建立现代企业资本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
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客观存在,国有企业理应苦练内功,加强科学管理手段,来求得生存与发展,但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表现如下:
1.市场观念不强,缺乏成本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企业在中长期经营决策前,实质性的市场调查进行的较为简单,甚至于被忽视,单凭感觉片面地加大资本性支出,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
2.在生产经营上还存在沿用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即通过资本性投入,靠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当大量产品滞销积压时,又被用以促销手段,使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停滞,资金成本上升,逐步形成“资本支出一增产一增销一资金沉淀一贷款增加一利润减少”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经营决策水平缺乏效益意识。
3.企业每个期间的技术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变成建造房屋和购买设备具体工作,完工、安装完毕后,项目规划也随之完毕,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跟踪明显缺乏,初期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到最后变为银行贷款到位的“可批性”报告,企业的资本性支出的利息大量增加,银行的贷款也无力归还,企业的信誉随之下降。而反观企业规划后的新增设备的利用率低下,目前仅为40%左右,更为严重的还有一些设备至今尚未安装使用,如有台磨齿机8年前买入,一直没有安装,由原来买价19万元,资本性利息注入后为42万元,如要转让出售,那么就要影响企业的利益。
4.资本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管理的责任考核中,片面强调“以效益论英雄”,而这种“效益”往往又指产值、销售收入,一般是不包括设备利用率、大修理开支等成本降低因素在内的。一段时期被“高价格、高成本、高效益”现象所迷惑,这种只看效益,不问效益的来源,离开降低成本搞效益的做法,造成一些企业管理粗放、劳动效率下降、生产消耗上升、产品积压严重,设备精度及产品质量无保证,使企业效益下降,潜亏因素增加,最终导致亏损。破产、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资本预算与控制,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面对外部环境的问题,随着改革的进程正在逐步完善,某些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企业的内部经营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管理米加以完善。
(一)建立完整的资本预算程序,降低投资风险
资本预算原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在传统上资本一词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预算则是指详细描述投资项目在未来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状况的计划。而所谓资本预算就是:规划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而资本预算的编制,则是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决定其是否应包括在资本预算中的全过程。但现代观点认为资本预算就是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投资决策将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具体地说,资本预算是企业生产设备、房屋建筑及其他设备扩建、改良、更新、重置的投资管理计划,目的是预算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设备和财产方面的资本支出,确定支出限额,并作财务预算的投资支出,决定现金需量,并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审批。因此,在投资决策中一个完整的资本预算程序应该包括以下步骤:
1.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技术,提出新创意。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基本不属于财务理论的范畴,但有机会也应积极参与市场研究,及时了解投资项目的背景题材,动态分析一项投资的取得而失去其他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资金成本。
2.收集数据,估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本步骤应由工程技术、计划、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除了要收集工程数据和进行市场调查外,还应考虑到各种经济、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并对重要事件发生的概率作出预测,估算出项目的现金流量。各项未来的现金净增加额减去机会成本和资金成本后,应与投资预算相比较,如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该项目投资是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
3.项目评估和作出决策。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估并作出决策,一般一小部分投资决策是在部门一级作出的,但大部分的投资支出要经过高层管理部门批准,对投资金额较大的项目,资本支出预算应有各分项投资预算额,以便日后对投资实际支出额的控制。
4.重新评估和调整。在实际操作及项目投资运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变化,应及时地对项目进行评估,重新修改有关概率,作出新的决策,避免投资损失。
(二)资本预算的基本技术及常用方法
l.资本预算的基本技术,即投资决策准则,应具有如下特点:
应考虑所有的现金流。
对现金流应用资金成本即项目的应得收益率进行折现。
应用这一准则可以从几个互斥的项目中选出一个最好的项目,即能使出资者的财富最大化的项目。
经营者可以将某一个项目与其他项目分开独立进行考虑,即价值可加性原则,这样可以防止风险,同时还可以落实具体责任人。
2.资本预算的常用方法
投资决策准则即项目评估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净观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利润率指数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对资本性支出项目进行敏感度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以及情景分析等,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扎实基础。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加强固定资产循环中的内部控制,保证资本预算的严格控制
资本预算项目评估、决策后,在执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必须严格控制,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造成资产的流失。
1.固定资产业务实行职务分离控制:资产的需要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的基建部门无权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同清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
2.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对技术质量要求较高、费用支出较大的设备购货合同,规定经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如采购人员、工程师、生产人员、律师和会计师组成小组进行审查。
3.固定资产入帐、折旧的控制:固定资产的入帐、折旧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执行,折旧的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及残值估计的合理准确。对一些利用率较低的设备和闲置的设备要进行清理,该封存或调拨的要处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除上述这些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外,还有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的控制,定期盘点、报废的控制等,通过这些控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度,将资本预算管理制度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资本预算管理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整个资本预算的流程分析,要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降低风险概率,首先要从前期调查分析入手,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后,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形成的产品有无销路?
·项目建成投产后,原材料有无保障?
·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质量和各项消耗是否能合乎要求?
·项目建成投产后,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
·项目建成投产后,是否可尽快收回全部投资?
总之,资本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应不断吸收一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