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方法等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诸多问题有着决定性意义。

笔者认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79年高等学校恢复会计专业至今,理论界对财务管理专业“通才”和“专才”所持观点是:“通才”指人才能够适应多种专业工作的需求,具备根据竞争环境变迁而转换工作性质的应变能力;“专才”指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一定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专门从事财会理论、实践工作的专门人才。

厦门大学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在《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试析通才与专才之争》一文中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介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渐演化为普及性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日益增多,以及我国目前财会专门人才的严重缺乏的原因认为,我国财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西方国家还是应有差距的。从本科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日趋扩充以及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考察,本科生的培养应借鉴通才教育思想,从国内财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分析,培养财会专才更符合我国国情。

目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实践中对具有较高素质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财务管理是研究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工作。而资金运动的过程,会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就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而言,资金运动会影响到企业的供、产、销的协调发展,人、财、物的综合利用;就财务管理内容而言,资金运动包含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三大方面;就财务管理方法而言,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又需借助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手段;就财务管理环境而言,资金运动又会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为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应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使之形成一个周而复始、螺旋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将企业循环纳入社会经济系统循环,可以从更高层次上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的社会再生产循环体系。具体来讲,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构造;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应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投资方向;能预测把握环境变化,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正确应用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法律政策为企业理财服务;同时应具备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的能力,为企业作出科学决策。

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完整的财务、会计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学、数学、计算机知识、英语以及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只有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才会为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的观点是:21世纪初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应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财务管理专业通才为目标,即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能独立或借助相关学科知识或人才的辅助,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活动的人才。专业通才强调,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搏,并且应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才培养环境。教育必须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财务管理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的内容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环境必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才符合专业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将教学过程完全放置于实践环境之中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将理论教学融入现实环境,值得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实践观念、建立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等途径,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树立实践观念

本科教学以教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它只会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而不会彻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尽可能地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树立实践的观念与意识。实践的观念意识一旦树立,学生就会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实践才干,这种观念与意识的树立可以在平时书籍、报刊杂志的阅读中实现。如证券报上刊登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那么学生们就该去考虑,这些会计报表说明企业怎样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之后再与专家分析的结论相比较,看其中的差距及原因,并可通过以后该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判断自己所得出结论的准确程度。如此分析完几家企业会计报表后,财务分析实际操作水平一定会有极大提高。再如果看到某家公司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那么就可以想象,这家公司应如何进行财务管理,财务控制关键点是什么?如何适度地实施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思考,财务控制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升华,实现其知识价值的增值。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分析现实问题,这是本科教学培养实用型专业通才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建立实习基地

企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实体。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问题,组织学生学年与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实习基地是学生最能充分展示自己实际才干,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实习基地也可能很难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方法,与企业联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

(三)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水平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与学术氛围,也是培养专业通才的环境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财务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教师科研项目也可吸收学生共同参与,特别是横向课题研究,在这种研究中可以充分展示出学生的才华。

(四)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不应仅是单独设置一门实务课程,而应是把案例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各专业课程之中,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循序渐进、自然的交融过程。

1.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几个渠道取得:①教师的实践活动及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案例;②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焦点问题编写案例;③按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改写经典案例;④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单位情况编写案例;⑤动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及其他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提供企业案例。

2.营造“实践”氛围。人的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才干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善于营造能刺激学生参与实践的思维环境。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启发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假如我是财务经理该如何运作”、“假如我是董事长该如何决策”等问题。当然,教师对案例要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学生发言的动向,并能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五)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除学生本人应刻苦努力学习外,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如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跨专业上选修课,扩大知识面,学校及各院系的资料室也应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图书馆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等良好环境。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取决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各门类学科的发展对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生应具备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取决于四个方面: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变化和社会需求;财务管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征;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体系:

(1)理论及历史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马列主义经典选读、哲学、经济史、中共党史、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及重要的经济政策、制度等。

(2)工具课程:包括外语、逻辑学、写作、高等数学、经济预测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3)其他知识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一至两门自然科学课程,如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或选修一至两门社会科学课程,如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等。

(4)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调整。“方法”是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基本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更新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