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财务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财务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许多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如果高校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囿于以前的工作模式,以不变应万变,财务管理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现状重新进行审视,在此基础上大胆改进,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财意识和效益观念

1.不少高校从学校领导到财务部门,理财意识普遍缺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摆脱不了依赖财政拨款和上级主管部门扶持的思维定势。依旧象在计划经济时代一样,习惯于有困难找上级,事事向上级伸手,很少在开辟财源与开拓市场上动脑筋、想办法,没有进取精神。2.缺乏效益观念,不重视或者不善于计算教育成本,大量盲目投资或重复投资,造成一方面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而另一方面浪费严重的奇怪现象。3.缺乏债权、债务意识,应收、应付款挂账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清理,严重影响了资金的运转。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普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管得过死。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办学方式的多元化、科技研发的产业化和校办产业的规模化,导致高校财务原来那种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管理较为混乱,依然存在“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

(三)会计业务模式陈旧

在会计日常业务上,高校财务会计人员仍沿袭过去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的“报账型”模式,忽视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目前,由于高校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渠道增多,财务核算内容日趋复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当、投资效益不高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财务管理只停留在会计数据核算层面,缺少财务分析和效益考核等重要环节。

(四)预算管理不规范

部分高校不重视预算工作,预算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无视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甚至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根本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作用;有的高校制定预算缺乏科学的依据,往往只根据主观经验和历年的数据;更有甚者,制定预算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单靠一时的心血来潮,临场发挥,远远脱离实际,使预算成为一纸空文。

(五)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

高校中有些二级核算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为了方便支配资金,置国家规定于不顾,拒不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有的私自在银行开设账户,转移资金,乱支乱用,设立账外账,形成危害极大的“小金库”,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还有的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擅自出租校产,收费不上缴,脱离单位预算管理,形成体外资金循环;有些高校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支出混乱,招待、送礼等“灰色”消费开支巨大,资金挥霍严重;对领导“一支笔”审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私事报销、公款吃喝的现象普遍存在,购物支出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等。

(六)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有些高校购置国有资产只列经费支出账,不记资产增加账,缺乏严格规范的验收,账物不进行核对;有的虽然有资产账,但是资产账登记不完整,购物长期不核对;有的长期有物无账;还有的固定资产购入、调拨、报废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真正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学校后勤改革的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成立高校后勤实体”。但在一些高校,学校与后勤实体“父子”关系不断,算账不清,没有在校园内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竞争,造成了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形式上分离、本质上包养的局面,甚至在一些高校后勤剥离以后,负担反而比原来更重,违背了高校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本意。

二、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没有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高校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少数单位法人代表、财务人员,还是部分中层负责人,在主观上都存在缺乏效益观念、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思维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现象,只满足于一收一支,没有树立当家理财的思想观念,更没有增收节支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消极理财的管理模式,只会增加学校财经状况的困境。

(二)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落后

1997年以来,随着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颁布,多种财务管理体制在各高校相继建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旧有模式的影响,缺乏改革和创新,导致管理条件不具备、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预算方法不科学、制度不健全等现象。新的体制没有完全建立,旧的体制没有彻底消除,在财务运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冲突。由此导致的后果必然是财务管理顾此失彼,陷于忙乱状态或根本没人管理,从而造成管理失控、各自为政、财力分散和资金流失,甚至引发经济案件。

(三)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新的经济环境和新的管理体制要求高校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现实的客观情况是: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懂经济、善管理、熟悉计算机、法律知识的财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有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甚至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不加培训就充任重要岗位。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岗位培训意识,仅仅满足于报账、算账、记账等基础工作,不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还有的人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权谋私,挪用公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更谈不上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很难在财务领域有所作为。

(四)经济领域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无须讳言,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如惟利是图观念、社会诚信缺失等。这些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包括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存在、会计经济秩序混乱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高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体制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既有公办高校,又有民办高校,带来了资金来源渠道和管理体制等的复杂多样。这种变化使财务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

三、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高校应健全财会工作制度和机构,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实行账款分离,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位。如现金管理、财产购置、经费审批、财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资金的筹集与投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坚持“一支笔”审批、职能部门会签制度,不搞一人当家,实行民主理财,避免主观和情况不明的签字,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会计人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熟悉行业会计制度,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要从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监督管理受派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创收情况以及制止和纠正违法乱纪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和轮岗淘汰机制;加强新会计法及其有关财经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只有让负责人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提高当家理财的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二)强化监督机制

各高校内部要严格执行财会工作制度和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惩处力度。在此基础上,财政、税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外部监督,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坚决予以查处。特别是加强对消费性、娱乐性支出的监督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监督。

(三)加快会计电算化的转型

目前,高校已普遍实现会计电算化,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财会工作效率。但是,高校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而不应仅仅将其作为高效率的算盘,更要使它成为各种财务信息的分析处理中枢,及时、准确地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资料,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四)转变筹资观念,拓宽筹资渠道

由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经费已成为束缚高校发展的瓶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成为高校稳定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1.高校应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多方面拓展办学模式,实施品牌专业、品牌学科、品牌大学孵化战略。在办学层次、科研水平和知识更新方面发挥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办学、筹集资金,这样既有助于加快高校现有资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可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学校发展模式。2.可利用基础设施项目的BOT方式进行筹资。BOT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对基础设施计划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营——移交”合作方式。3.利用外资,现在很多高校已与国内外一些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意向,高校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吸引外资,为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筹措资金。4.利用市场机制和闲散资金来发展自己,在校园内为学生办理校园一卡通,学生卡上的结余资金可以作为高校融通无息资金的来源。5.采取鼓励个人和社会捐资等方式筹资。

(五)实现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

高校预算管理应确立“以学校战略为基础”的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高校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应将预算的编制过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高校的预算管理思路应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包括关系到师生基本生活需求的诸如人员工资、奖学金、学生助学金、困难补助和教职工公共福利等方面,关系到学院整体规划诸如基建项目、大型设备购置、大型修缮费用应有专门较细致的预算;而对其它方面如办公费、业务费、零星维修费、交通费和教职工奖金等可切块给各部门,让各个部门在切块范围内,根据各部门年度计划做自己的小预算,下放权力,提高了系部工作的积极性,但实行这一预算思路要有充分、可靠的前期预算资料和科学的支出定额,特别要有诸如奖惩方面的配套措施。教职工的奖酬金在经费切块范围内,要与所在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业绩挂钩。

(六)加强后勤经费管理,改变后勤社会化流于形式的现象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的后勤单位自行在银行开立账户,账户分散,涉及多家银行,难以监督管理。各高校应将学院(校)内部所有非独立法人单位在多家银行开的户进行联网,同时规范后勤会计报表的编制,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便院校对后勤实行有效的监督,使后勤社会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如何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尽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新课题。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