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及后果

(一)缺乏灵活的环境适应能力

宏观环境多样化可能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单位面临某种失误,表现为: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科学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带来偏差。

(二)缺乏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缺乏法制观念,不按规则办事;对风险管理不重视,不能主动、系统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对风险因素系统梳理,缺乏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缺乏有效的财务发展战略

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完善,不能从单位发展战略和财务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存在较为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制度设计存在严重弊端,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到位,责权利效不清晰,监督环节不协调,表现为:预算编制、立项申报、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各项资金违规流失、浪费,资产的安全完整难以得到保证。

(五)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

单位存在“家长制”,财务重大决策时往往凭经验和主观判断,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对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论证,盲目决策导致重复购置、成本过高、不良资产增加、融资过度、投资无效益,给国家财政资金、单位自有资金酿成严重后果。

(六)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我国绩效评价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目标定位不准确,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考评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缺乏客观、公正、透明、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流于形式,必然导致资金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问题。

(七)缺乏统一的问责追究制度

存在着惯性思维,单位问责追究制度不健全,不具权威性、可操作性,主要问题是:问责主体不明确,缺乏明确的问责标准和程序;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范围小;缺乏外部监督,问责执行不到位等,实施问责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

(一)实施财务发展战略

从发展战略高度审视财务与会计问题,从单位法人结构治理、科技规划、资本运作及与政府的协同等方面,战略性地选择财务管理手段,促进财务管理的升级和变革。在单位的战略、管理和运作执行的每个环节,财务要为单位战略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为业务部门提供预算支持,为加强监管、防控风险提供制度保障。只有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型与变革,实现财务对科学管理的有效支持,才能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威胁。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单位应立足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及时预测与防范,主要对策是:建立预警组织机构,设立相应管理流程;建立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掌握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通过对报表、合同、项目任务书等内容的分析,构建数字模型,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定性分析,及时反馈,制定防范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案与管理预案;建立财务风险处置机制,选择解决财务风险的最佳方案,把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理顺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1、风险识别收集、汇总与单位财务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2、风险计量

对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损失程度及对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合理预计。

3、风险分析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查找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4、风险决策

对照单位整体财务规划、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计量的结果,单位决策层选择财务风险管理预案,调整、拟定完备的财务风险解决方案。

5、风险处置

高效执行既定风险管理方案,制订缜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把风险管理落实到单位的各个运行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与岗位;对风险管理方案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方案执行与计划一致。

(四)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单位应按照财务规划、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财经法规,就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国有资产、政府采购、财务收支、投资、筹资、销售、“三公经费”、政府基金、往来、成本、会计结算、工程项目、担保、银行帐户等重点财务项目的管理,整合、制定一系列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每一项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净化“财务风险”赖以生存的土壤,把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每一环节约束在制度的框架内。

(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从单位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两方面着手,制定一系列相互制约、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体系。要点是:

1、环境建设

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程序、方法及相互制约关系。

2、注重效率

合理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控制方法,对经济业务实施全过程控制。

3、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作用,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因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各种问题,加大惩治力度;协调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拟定评价标准,依法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共同建立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六)强化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科学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防范与管控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强化财务决策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根据单位的总体目标确定最优化的财务运作方案,这是一种运用数量经济学、控制论、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多标准综合决策的过程,须按单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构建相应的决策模型,设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重点是:

1、注重以人为本

树立人本化的理财观念,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2、注重再监督

科学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之上的,要对财务监管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潜在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3、注重执行力

编制完整的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及时汇总、反馈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基本信息,确保单位每一部门、每一专项、每一岗位、每一流程、每一环节,均对执行决策方案构成支撑。

4、注重财务分析

对单位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结构、专项资金使用等进行系统分析,对单位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估,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5、注重不确定性因素

没有科学的预测,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单位要关注国际国内政策动向、行业产业政策、科技规划、市场变化趋势甚至突发事件,及时把握、调整决策方案。

(七)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核心价值观”,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对单位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着手,发现单位当前最迫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采取“诊断评价-改进和创新-再诊断评价-再改进和创新”的方式,促使单位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整体绩效。主要应组织以下工作:

1、评价主体

单位组织评价;单位委托外部组织评价;政府组织评价;独立的第三方绩效评估。重点是组织外部评价。

2、评价目标

单位制度建设有效性、执行结果的合法性;单位经济运行过程合规性、运行结果效益性;资源配置经济性、运转效益性;重大项目效益性;单位公共服务能力、整体发展能力、履职能力、监管能力。

3、评价标准

各项政策法规及内部监管制度、内部控制执行标准;行业平均投入产出、成本利润指标;系列财务分析指标;专项资金项目任务书;财务风险量化指标;社会效益定性指标。

4、评价程序

按照“计划、总结、评价、反馈”的流程,对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5、评价方法

制定绩效工作计划;量化考核指标;做好原始记录;组织绩效评价;提出评价报告;及时反馈;改进和创新。

(八)推行问责追究制度体系

有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问责追究才有可靠的依据。为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提高监管水平,消除“虚报浮夸、措施不力、办事不公、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不作为现象,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制止贪图腐败、损害单位利益等行为,避免重大责任事故,应切实建立严密的、系统的以各级主管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追究制度,把行政问责、经济问责与纪检检查、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只有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责必问、有错必究”,让责任人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代价,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经营环境,规避一系列财务风险,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小结

总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在充分研究面临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处置,以最低成本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管理活动,是涉及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标准化管理、数量经济学、控制论等多边学科的新型管理领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开始,这是一个科学化设计、合理化构建、常态化整合、规范化运作的过程,只有以长远、开放的战略眼光,从整体上树立强烈的风险责任意识,确立全面的战略规划、清晰的远景目标,设立严谨的工作程序,制定紧密的配套制度,选择优异的管理人才,组织正确的预测决策,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方法,开展灵活的协调配合,才能确保一整套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科学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张争鸣单位: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