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加激烈,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对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进行探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风险;防范
引言
内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但基础前提必须是保证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对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内涵,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使企业的内控管理科学有效。
一、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的监督、控制手段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比如避免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和财务舞弊等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活动进行分析,了解其中潜在的风险,并分析风险的影响大小,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对科学的管理措施,使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发展因素引起的,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因自身的因素无法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的现象就被称为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受市场大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因素产生的,致使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状况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出现经济、声誉危机。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因素,既要兼顾狭义财务风险又要兼顾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全面,促使企业在自我管理中实现风险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财务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上,多为直线型组织结构,缺少灵活性,且管理决策较为集中,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风险防范。同时,在这种组织架构下,一旦出现问题,仅信息的传达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容易导致风险不能及时地进行控制。
(二)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据笔者对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存在全面性不够,没有贯穿始终的坚定意识,同时,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与企业实际发展不符,存在形式化现象,需要在后期不断调整预算内容,使得预算工作的落实和开展,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除此之外,企业的计量标准和考核制度标准未能统一,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操作性不够规范,导致内控管理无实际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中必须遵循系统性、超前性、充分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但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导致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具体来说,在企业中财务部门是重要的资金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控,并由审计部门负责事后监督。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且没有全过程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对资金的了解存在不准确、滞后等现象,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外部审计通常是年度进行,审计工作的结果也就更加滞后。加之,融资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联动体系,财务指标的预测和分析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四)现有信息控制系降低工作效率。目前,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十分常见,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发挥其便捷性作用,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首先在信息化风险管理中,过分强调信息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信息部门的决策立于很多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譬如在账户处理、数据查询、差错变更的环节,都必须经信息部门的审批,同时还需要保证项目业务部门的配合,才能共同处理这一件简单的业务工作,大大降低了财务效率,同时财务部门的权威性也大大削弱。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存在不足,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带来较大的威胁,增加了信息丢失、泄密的风险。上述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一)改善层级构架。为了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可在传统的直线型结构上融入事业部模式。简单来说,事业部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比如产品、地区、客户等,再根据其特点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就可以采用直线型的方式进行业务管理,将重心放到战略层面,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管理专业化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省去日常决策中层级不断传递的过程,减少沟通成本。但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各个事业部门均设置了职能部门,就需要对各个部门的权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流程的权限分配,要合理把握内控制度,否则就极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在两种结合模式下就需要根据两者的特点开展内控管理。首先,在组织架构方面,必须要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关系,并根据两者的职能划分科学的工作目标。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同时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且后期的落实中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要落实在风险管理系统上,从而使后期的招标、项目回款、资金量报批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现有制度的科学合理,还可由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对现存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制度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以便及时优化,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最后,企业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预警制度,并保证与之相关的部门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保驾护航。
(二)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完善系统变更中,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内部控制目标、系统变更与开发的控制目标。首先,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且保证数字化管理的管理工作与风险控制要素相符。其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目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构建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内控制度的运行。因此,需要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还要做好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加强企业的系统的安全等级。具体可通过引入先进的系统程序,或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开发相应的系统,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业务的需求。系统的变更要安排专人负责,并且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数据迁移、变更流程和内容的明确,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资料不被泄露。最后,系统变更与开发相关的其他内部控制。①在系统变更和开发时,系统有关负责人要通过ERP系统的OA平台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再由信息系统的开发部门进行系统的变更和处理。并设定具体的受理时间,如10个工作日内。②对系统开发、变更进行监控和评估工作,当系统开发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开发蓝图后,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开发时间、资源进行评估。在开发中要及时地更新开发状态以及开发进度。③系统开发完成阶段,应由专业和人员和负责人共同完成系统的交付,且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保证后期应用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评价和监督手段之一,通过内审可以了解企业制度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性。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中,要遵循透明性、独立性、公开性的原则。首先就需要先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单位、部门或是个人的影响,比如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从而避免受到外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采用轮岗制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贪污受贿,使内部审计制度符合透明原则。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则可以由专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最后,还可以借鉴外部审计的方式,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更加紧密,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审计质量。要将监督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每一个部门、包括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安全。还可以建立治理层邮箱或是匿名举报的方式,鼓励员工对舞弊和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进行举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监督措施和机制。合同如果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要从合同签订到后期的管理都需要由专人负责。首先,在合同的签订时,要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研究,是否符合企业利益和公平性。其次在后期签订后,要进行统一编号,形成连续、分层级的合同编号,对其进行管理。最后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要使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并由法务部门审核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合同签字和法人盖章。避免因合同管理出现财务风险。结语以上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论述。由此得知,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一旦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立杰.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风险控制研究[J].商讯,2020(23):116+118.
[2]贾宏国.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纳税,2020,14(20):107–108.
[3]黎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12):123–124.
作者:李存吉 单位:徐州新田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