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浅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要想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自身管理约束能力,就需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而后者与前者相比,性质上不一样,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也与企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设。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出发,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机制
引言
经过漫长的发展,最早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风险一词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了风险。政府财政也会存在财务风险,由于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冰岛差点破产,意大利与希腊也岌岌可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就是财政资金,无论是最开始实行的预算审计,还是后续采用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问题通常集中表现在预算、收入、支出以及国有资产使用等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问题带来的影响与预算风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绩效管理水平,不仅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还是政府推行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财务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通常财务风险的出现都是由于自身财务结构的不合理、不当的融资方式导致偿债能力降低等原因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包括社会福利、体育等内容,每一个领域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包括信贷风险、核算风险、管理风险、支付风险在内的财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不一样,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客观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活动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并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转移,因此财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不确定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财务风险,无论是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发生的范围与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并且涉及多元化的财务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对所有的财务风险完全掌握;三是可预测性。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已经能够科学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范围以及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规避可能带来的损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研究的意义
(一)有助于正确风险意识的树立与推广。行政事业单位中,不管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还是普通的行政人员,只有在对财务风险可能存在的区域与业务活动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自身哪些行为可能会造成财务风险,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
(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能够推进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在单位各部门的建立,促使其不断得到完善,让单位决策制定更趋于科学合理,建立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同时促进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从理论到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丰富。
(三)有助于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更好地实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大大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绩效,促进单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现存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会计控制制度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缺位现象,即使制定了制度,也不够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也不成系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轻事前控制重事后控制的问题。我国虽然针对企业颁布了很多会计控制相关制度,但是却很少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制度内容。虽然在财政部最新的文件精神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宣传培训、制度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更新,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用财务管理制度或办法取代会计制度,无法真正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二)财务风险体系不完善。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经济活动不仅更加细化,而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财务部门承担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但是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方面却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可预测性与公益性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两大特点,需要进一步强化财务工作管控力度,但是在单位实际财务工作中,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从国家层面来说也没有出现完备的法律法规,这些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运转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财务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在内部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很难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约束。部分单位内部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财务监控工作,而外部监督体系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发挥,即使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也很少会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四)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够,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工作灵活性不够,风险机制的建设与执行还不到位,普遍对财务风险控制认识不够,认为单位开展的经济业务比较简单,涉及的运转环节也少,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并不高,因此也就没有重视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公益性的特点,部分管理者不重视经济效益,以经验办事,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上过于随意,难以发挥风险控制制度的作用。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根据岗位职责与权力划分制定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与会计责任制度;其次,要针对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相应的标准,明确奖惩机制,促进单位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强化各部门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再者,建立财务管理质量与运行机制建设,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好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证据。
(二)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改进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工作的作用,注重内部决策过程中财务的参与,确保财务管理与其他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得到充分融合。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事前审计工作的严格执行,全程监督财务工作的开展,事后及时进行审核,确保资金使用与运作的科学性。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积极开展专门的会计监控与检查工作,促进财务风险监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大力有效落实。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力度,强化对财务工作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要求各单位主管部门从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确保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能够高效建立与运行。与此同时,要将政府、社会以及单位自身三方面的监督充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强化自身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建立更加统一协调的监督价值,为财务风险控制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明确工作职责职能。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需要从单位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各个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确保人力物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财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与理解,单位要为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有意识的为单位财务工作岗位引进更多、更专业的优秀人员。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失的帮手,不仅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还能获得更好的工作质量。大力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信息共享系统,对单位上下开展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及时了解资金动向与活动结果,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及时进行信息比对与核实,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予以干预。
五、结语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并积极推行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开展技术引进,培育专业人才,有效维护资金运转的制度基础,能够进一步提升单位的服务能力。
作者:任昌玲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东营市河口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