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保险业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论文从保险业的视角介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据此提出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1.1财务风险理论
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着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有财务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财务风险,同时包括经营亏损的可能性。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会日益增加,保险企业的狭义财务风险主要是由经营负债导致的保险盈余资金的不稳定,保险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是预收而且过于集中,而未来赔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可以对这一部分的资金进行充分利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企业在运营过程存在漏洞,使得投资收益率远低于银行的利息率,那么筹资资金的使用率就会下降,进而引发筹资费用风险。相较于狭义的财务风险理论,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论更适用于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1]。
1.2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预算计划与协调内容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对于目前没有发生而且没有易识别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目前流行的且最为权威的理论就是1992年提出的著名的COSO报告中介绍的内部控制理论。这个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理论分为5个要素,从而揭示了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过程。第一,控制环境,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包括思想意识、组织架构、文化、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第二,风险评估,所谓风险评估是利用多种方式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并且合理估计风险的强度,最终的目的是对风险实施控制,人们常用的方式分为定性和定量2种。第三,控制活动,就是控制与内控有关的一切事项,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从而杜绝潜在的风险。第四,信息与沟通,它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营的重要基础。包括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2个方面。第五,监督,内部控制管理理论中的监督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一旦发现风险或者违规行为,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各项经过活动进行约束,在了解企业的发展的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具体的目标。将这5种控制要素与企业的各项目标及经营活动相结合,在完成目标的同时能够提升管理效率[2]。
1.3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两者都镶嵌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措施大多是依据财务风险而制定,财务风险越大,就需要更为详细的内部控制措施,所以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从源头上来说,内部控制更多的是内部的审计,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各类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差异,从内容上来说,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是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风险管理更多的是将发展过程当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考虑,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2保险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环境方面
内部环境问题包括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和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独立性较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对于内部控制与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知过于简单,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出几张报表、得出几个结论,对于各层级的管理者来说,企业的业绩最为重要,从而忽视财务风险管理。二是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想不能及时更新,管理层和经理层并未把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融会贯通。
2.2财务预算控制方面
2.2.1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保险公司由于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差,使得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探索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确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以收取资料的方式来进行。每一个省级分公司将所管的全部分支机构的财务情况加以整理,然后向总公司汇报,总公司根据资料进行测算和公布,很大程度上存在浮于表面的问题。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的预估和管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另外,保险公司在各分支机构设立的风险评估和监测的部门或者岗位不充分,导致主要的风险并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2.2财务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保险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是赔付支出和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赔付支出主要来自保单理赔业务,目前由于理赔环节的标准化系统作业流程不够健全,使得赔付程序存在漏洞,形成了不必要的利益漏损。在经营管理成本方面,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得业务的推动成本过高,存在高手续费、高佣金展业情况。内勤人员工作效率较低,再加上不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难以提高各项服务的运用效能,使得运营方面的行政费用支出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
2.2.3财务预算管理不规范
财务预算管理不规范主要是预算的执行率存在很大的偏差。这源于财务预算编制存在的缺陷,一是财务预算的编制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的误差。保险企业的财务预算目前以支出预算为主,采用以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式,由各县支公司编制财务预算上报给地市公司层级的预算人员,然后由市公司层级的预算员汇总上报至省级。二是填报预算数据的基层人员专业性较差,工作繁杂,又迫于业务的压力可能会出现少报保费预算、虚报费用支出预算的情况,大大降低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导致执行率较低。
2.3资本结构方面
2.3.1偿债能力不足
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充足的偿债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再加上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保费收入不断增加,资本金不足导致保险企业偿债能力较弱。
2.3.2资本充足率不足
资本充足率保证了保险业具有偿还债务的最终能力和满足抵御风险的各项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金融服务也日益增加,如果企业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规定。目前,保险企业的资本充足率不足,需要制定措施以满足资本充足率提升的要求[3]。
3保险行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筹资环节财务风险的成因
筹资环节是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资金事项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对筹资风险的不断管理和合理的控制,使得公司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达到合理的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保险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需求。但是实际经营中权益资金还是债务资金的选择对象,更需要专业性,一旦比例不均衡就容易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所以要根据自身客观条件,科学合理设定权益负债比例。
3.2投资环节财务风险的成因
保险公司的收益通常来自投资收益。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保费收入和企业以其他筹资方式筹到的资金。在投资过程当中,预期的投资目标与实际收到的收益会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出现亏损,这就引发了投资环节当中的财务风险。因此,保险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运用资金,合理配置资产,优化投资结构,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投资模式。
3.3运营环节财务风险的成因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现实的市场模式实施风险定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相关数据和业务产品类别,合理拟定产品定价和费率。对理赔流程实现全面的监管,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具体来说,理赔业务当中涉及医疗发票的审核、疑难案件的具体调查、理赔后续调查、定损、现场的勘察,这些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完善系统的内部操作,减少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对赔付的金额、承担的责任和客户支付的保费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适当调整费率的设定标准。由于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人身伤害所要赔付的金额不断攀升,上升趋势过快,如果不能应对赔付的变化和发展,极有可能造成公司成本的增加[4]。
4保险行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4.1筹资环节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4.1.1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强化风险管控意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所以制定企业文化要上至公司的高层董事,下至基层的员工,都要身体力行。意识引导行动,要想通过企业文化来对企业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嵌入每一个人员、每一项日常工作中去,文化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而且员工也会存在一定的惰性,所以文化感染的同时还需要制度的约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强化风险管控意识。
4.1.2科学优化资本结构
保险公司是否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及承保能力的高低,都受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资本充足率则是资本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公司的偿付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状况整体较差,表现为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所以企业应该通过自我积累、上市、融通融资、债务融资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4.1.3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是保险业发展的命脉,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对于任何保险企业的打击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完善财务预警机制尤为重要。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梳理相关的资产管理指标,把重要的指标筛选出来,构建以流动性指标和偿债指标为主,资产运营指标和盈利指标为辅的财务指标体系;其次对这些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指标值和风险区间,一旦指标发生异常的波动,就要及时发出预警;最后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编制风险报告,方便管理层提出下一步的风险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
4.2投资环节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4.2.1开拓投资渠道,丰富产品类型
保险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理财产品冲击不减,同时,行业面临满期给付高峰和退保压力,要想在逆境当中获得发展,创新驱动才是关键,不断更新和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此取得新的突破口。保险业要时刻坚守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时,要把战略目标和市场的发展方向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本行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应该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方式积极对风险进行分散,以保证保险正常日常业务的顺利进行。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包括3个方面,即三差:利差、费差和死差。单纯靠投资实现盈利的话,违背了保险企业经营的原则,所以应当时刻回归保险的本源,发展质量高、效益好、内涵价值高、市场有需求的业务,持续增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4.2.2投资决策谨慎化
保险公司要设定长远的利润目标,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计划分步进行投资决策,有目标、有层次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制定投资方案之前,一定要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充分和完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投入和产出分析科学进行决策,对于重大资金项目要严格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权限,层层审批,谨慎决定,减少各个环节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和差错。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有助于制定各项资本结构的战略规划,这也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4.3资本运营环节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4.3.1完善应收保费的管理体系
应收保费是保险企业的重要的资金来源。它是指投保人没有支付但是应当支付的款项,为了稳定公司的正常运转,避免各类经营风险的产生,应当将应收保费的比例控制到标准范围之内。第一,将保费继续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一旦出现销售误导、恶意引导客户退保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防止由于恶性竞争带来的应收保费增加。同时,将保费的续收情况与各层级的领导者的薪酬挂钩。第二,对于客户进行分级档案管理。如果客户拖欠保费的行为超过3次,应给予相应信用等级的下调。第三,创新保费的各种催收方式。对待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催收方式。第四,完善应收保费的管理系统,对于每一笔应收保费,及时记录入账和妥善保存记录[5]。
4.3.2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保险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制度,还要建立健全内部自我控制制度。目前,各家保险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差异,大型保险公司的内控机制建设普遍优于中小型保险企业,寿险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普遍优于财产险企业。一些小的保险公司过分追求市场规模,忽视了内控机制的建设,沿用一些老式的内控制度,或者现行的制度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在销售、理赔、运营等各个环节存在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的现象。因此,对监管要查缺补漏,制度要重新核准梳理。另外,建立有效的公司整体治理组织架构,对于公司各责任人之间的权责进行明确认定,避免出现权利交叉和权利限制的问题。完善各个层级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考评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内设独立的审计机构,主要功能是帮助保险企业进行自我审查,该审查机构主要是由董事会成员组成,属于一个独立机构部门,不与其他部门产生联系,以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保险行业的总部或者总公司会对分公司的具体财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提醒。这一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公司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解决了公司由于规模大、分公司分散而出现的财务问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刘洁.TK人寿包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0.
【2】袁育明.中资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余平.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产经,2020(2):45-46.
【4】巴晓丽.关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研究[J].中国商论,2019(16):178-179.
【5】王鹏.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3):241-242.
作者:李思思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