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价上涨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当前物价走势;物价上涨原因;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国际市场价格上扬、我国GDP增速超过10%、价格传导波及通货膨胀、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分析了物价上涨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物价上涨的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原因;缓解措施
1当前物价走势
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征,各类价格指标变化的方向,步调不完全一致,有的价格指标绝对水平比较高,但增幅表现出向下收敛的趋势;有的价格指标表现出向上的走势,但是从较低的水平开始上升。综合起来看,目前,我国物价形势的主流是健康的,从总体上看没有明显脱离基本稳定区间,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短期不存在高通货膨胀风险,国民经济依然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轨道上。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增大,但绝对增速不高,运行在预期目标的以下。对居民生活影响最直接的价格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核心指标。近几个月,这一指标出现了加速上行的势头。变化的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趋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经济来说,CPI涨幅一般要高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发达经济CPI的年度上涨率,运行在2%~3%左右比较合理,而月度和季度上涨率应当在这个水平上下有一个可容忍的浮动空间,如果这个空间上下浮动2个百分点的话,从静态看,月度、季度的CPI上涨率在0%~5%以内变化都应是合理的,超过5%可确定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CPI是我们衡量宏观经济体温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它在3%以下比较正常,那为什么今年以来,尤其最近几个月CPI却连连创出新高呢?
2物价上涨原因
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因此,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压力较大。
2.2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物价上涨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对比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被改写为15.9%。消费增速变快的最大推动力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尽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是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费结构开始转变,消费规模在结构转变的带动下增大了。再者,国家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增长。另外,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启动,使人们对未来风险预期降低,对收入增加的预期提高,储蓄资金也开始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移。
2.3国际市场价格上扬
由于国际市场能源,粮食,工业玉米淀粉,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料等基础商品价格的上扬,从外部输入上引起国内物价攀高。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及成品油约1.8亿吨,进口铁矿石约3.75亿吨,进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约1350万吨。按照2007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3种物资进口数量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用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
2.4我国GDP增速超过10%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一般认为,GDP一旦超过10%,将大副拉升消费品价格,CPI在2007年上涨4.8%,创了近11年的新高。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国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上涨幅度为31.7%,食品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
2.5价格传导波及通货膨胀
早在2006年11月,我国粮油价格出现异动。通货膨胀的风险已探出苗头。当年11月至12月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个月内就上涨了20%,面粉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粮油价格上涨又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2007年前9个月CPI同比上涨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1年来的新高。以后连续5个月的增幅都超过6%。其中猪肉价格独领风骚,5月平均上涨10.5%,7月肉禽价格上涨4.52%。国内由粮油上涨引起多个行业成本收益加速变化后,价格传导放大这一变量,以强正相关的速度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目前,物价由局部上涨向全面性上涨的传导已是炙手可热。食品、原油、房地产等基础性物品价格的上涨及相互抬升作用的叠加,占全面性价格上涨的权重十分可观,市场的震荡并非杞人忧天。
2.6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
近一时期,一些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有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有的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有的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还有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3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
价格上涨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合理涨价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了缓解价格过快上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1)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
(2)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增加重要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3)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
(4)继续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和价格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