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务品牌竞争力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培育劳务品牌的必要性;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优势;中部地区如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务品牌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社会保障无法落实,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造成了外出务工人员本人无法交纳保险、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完善劳务市场的信息网络,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交流平台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培育劳务品牌是提高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证,而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相应的政策优势。劳务品牌的培育依赖于建立有序的劳务市场,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的推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人文资源优势,加大对劳务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提高劳务人员整体素质来提升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劳务经济;中部战略
1培育劳务品牌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万民工涌入广东,到20世纪90年代东北三省数十万下岗工人全国各地找工作,再到前几年出现的用工荒,可以讲,这都是一种无序流动。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是引发一系列治安问题。首先是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导致就业市场鱼目混珠、管理困难,为各种犯罪提供了条件;其次是造成了一些没有犯罪动机的人被迫犯罪,务工人员盲目外出找工作,所带的经费有限,如找不到工作,生活便无着落,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会救助措施,为了生存被迫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第三是目前企业用工主要是靠亲朋好友、或同乡同宗的相互推荐,这样容易形成各种宗族势力和团伙,为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提供了温床,从而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社会保障无法落实,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造成了外出务工人员本人无法交纳保险,用工单位也无法交纳,劳动保障部门监管成本极大,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了交通运输的难度和成本,也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成本。
四是无法及时掌握市场用工需求,缺乏知识和技能自我更新的动力,难以适应新兴岗位,导致一部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部分劳动力由于缺乏相应技能难以找到工作,形成“用工荒”等现象。
这种劳动力无序流动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劳务市场无序为有序,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要着力在本区域内培育各类有资信、有竞争力、能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劳务公司,并支持、鼓励这些劳务公司培育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对其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承担了一定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劳务公司,政府应在税收政策、准入门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督促劳务公司依法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提供服务并承担法律责任,收取劳务管理费用并代交保险金等。这样用工单位所需的服务能得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也能解除后顾之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外出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状况,变劳务市场为有序循环流动,从而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
2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优势
(1)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土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拥有3.61亿人口,占全国28.1%;位居中国版图的中心。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优势是连贯南北,承东启西,拥有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2)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是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在中国高校排名前100的高校,中部六省占据其中的18席。其中湖北7所;湖南4所;安徽2所;河南2所;山西2所;江西1所;二是中部地区拥有为数不少的技术工人,中部地区是传统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其中一批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而下岗,这批技术工人是中部培育劳务品牌的中坚力量;三是在中部地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是发展中部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优势所在。
(3)政策优势。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了增强中部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中央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持中部企业发展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鼓励中部6省建立外派劳务基地,推进外派劳务品牌建设。并确保有计划地加强对中部企业的业务培训、政策培训,每年为中部地区培训技术工人5万名,这是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一大政策优势。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都认识到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可以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因此也乐于制订一些有利于培育劳务品牌的优惠政策。
3中部地区如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务品牌
3.1完善劳务市场的信息网络,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网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同样离不开信息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在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劳务品牌的创立需要有效的市场需求,没有需求就谈不上发展劳务经济,更不用说培育劳务品牌了,而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能够让劳务公司劳务供应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对劳务的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另一方面,劳务公司需要招募大批能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劳务人员,通过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能够大大缩短招募劳务人员所需的时间,相应地提高了劳务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另外,劳务公司借助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进行有效宣传,有助于劳务品牌及劳务公司品牌的打造。
建立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并非简单地提供网上平台,供求信息,而是要求政府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劳务人员的合法利益,实实在在地为务工人员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对用工单位要责令其按时报送用工计划、所需岗位职数及所需服务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要及时公布本区域内所能提供的劳务服务内容;三是尽可能地简化各种手续,降低劳务人员加入信息网络的门槛;四是加强监管,杜绝一些非法机构和个人利用虚假信息来坑骗劳务人员;五是做好务工人员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维护其合法权利。
现在很多生产厂商都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推介企业品牌及商品品牌,但还很少见到劳务公司在媒体上推介自己。事实上,劳务品牌有助于提升劳务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劳务公司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有品牌意识,要积极推介自己,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服务方向及服务内容等。为什么菲律宾佣人在世界劳务市场一只独秀?笔者认为这与品牌效应是分不开的。劳务公司在成功培育品牌后,还要有品牌经营意识,要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样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3.2完善培训机制,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支撑点
菲律宾佣人这个劳务品牌的建立,除了其价格低廉之外,主要是能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了市场需求。要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因此,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于创立劳务品牌、打造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劳动技能的培训主要由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承担了。改革开放之初,一些用工单位承担了部分培训工作,目前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饱和倾向,在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用工单位的用工门槛相对提高了,同时不愿再承担培训成本。根据张建武对广东外贸出口中劳动力就业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有近一半以上的电子通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基本停止招收初中及高中毕业生。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技术不断在升级,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地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自己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招收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因此企业更愿意高薪聘请高技能的工人,在上海甚至有企业以年薪40-50万人民币聘请日本高级技工。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不好的倾向,即重学历轻能力,重普通教育而轻职业教育,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在学科结构方面,重复设置、盲目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大力促进职教的发展,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支撑点,政府责无旁贷。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劳动纠纷等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活动规则,建立公开、公正、平等、透明的就业秩序。保护劳动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约束企业用工和劳动中介组织行为,鼓励劳务公司的发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当前,中部地区要强化培育劳务品牌的意识,各级地方政府要利用“有形的手”,针对本地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培训、引导,走专业化、集约化之路来培育劳务品牌。
3.3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展劳务品牌影响力
一是大力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办理护照、提供前期费用等;二是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及劳务输入国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务工信息和准入条件;三是要根据劳务输入国的要求,高标准地培训出国务工人员,提高我国出国务工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国际劳务市场供求不平衡,低素质劳务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劳务输入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际劳务市场对外籍劳工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务输入国要求外籍劳工能懂得一些当地的语言、精通本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先进的技术。所以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展劳务品牌影响力,就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培训出国务工人员,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四是找准切入点,用优质服务打造中国劳务品牌。像欧洲目前需要大量高技能的护士,我们就可以此为突破口,高标准、严要求地培训医护人员,在欧洲打造中国护士品牌。以此为龙头,再扩展到其他领域。中部地区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只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好,一定能在国际劳务市场打响中国劳务品牌。
中国国家计委的一份资料表明,劳务输出大国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务输出收入占到本国进出口贸易的10%-15%,而我国仅占到1%。这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的余地还很大。笔者高兴地看到:现在农村中的一部分能人,已走出国门外出种田致富。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自己闯出的新路,值得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