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我国政府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自200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以来,众多各级政府机构投入了巨资,项目建设轰轰烈烈。但是电子政务的绩效如何,以及如何有效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这不仅是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建设与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和导向。做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对提高电子政务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整个政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各级政府的例事日程,也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如何客观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目前还缺统一的标准,缺乏可行性的操作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绩效评价,有些项目即使有绩效评估这一项工作,也往往是走过场而已。人们只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计算机技术、设备,却没有看到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工作:业务改造、人员培训、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等等。

(二)标准不一,权威性差

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绝大多数不规范、不科学。从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以及到对工作的指导,各方面都不一致,缺乏权威的、公信力高的指标体系、评估机构与操作方法。

(三)指导性不强,评估效果差

有些电子政务项目虽然勉强作了一些评估工作,但是评估的结果也差强人意,对本项目的改进、促进作用较少,同时缺乏对其他项目的借鉴作用。

(四)研究薄弱,可操作性不强

多数的绩效评估体系经常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或者是由于对制度激励效应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潜在的副作用。评价的范畴很难照顾到其全面性,很少注意评价的连续性、整体性、过程性和引导性。在评价方式上,缺乏系统性,缺乏规范的评价模式。在规划、设计、建设、应用(运营)、完善等环节都缺少绩效评价,不能把评价贯穿到整个过程。

(五)内评估的制度基础几乎是空白,近期难以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是建立在三大制度的基础之上:第一,始自19世纪末、成形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二,始自20世纪初、自60年代已成为政府预算常规程序的投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第三,始自1949年、法制化于20世纪80年代的针对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只需审视一下我国的现状,就可以看出这三大制度基础几乎都不存在。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在经济、管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逐步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之必选方案。在此过程中,鉴于电子政务的风险,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电子政务投资效益长期处于无法有效评估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形成了粗放式发展的端倪,而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从制度上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向可持续

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分民族、种族和国家,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传统的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行使空间被打破,各国被愈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谁也不能脱离于网络之外求取独立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时代,技术成了替代军事而调节国家之间的权力和权威分配、利益关系等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杠杆。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各国要维护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网络国防”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坚持对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府秩序的积极策略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政府在保证电子政府的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由于政府和社会管理愈来愈强烈地依赖网络和数字信息,而社会如此大规模地由一种极易受到普遍故障、错误、破坏和罪企图影响的技术控制,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就会被搞乱,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电子政务运作秩序状况进行评估。首先,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但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可以比手工更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这就难免会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和信息膨胀问题,使政府、企业和公民据此做出的判断错误。这需要对电子政务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实际状况做出评估。其次,一年365天时时在线的网上政府要想就网上即时出现的所有电子政务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及时妥当的处理是不可能的,要从网上“大众”的意见和建议中调查出大众的真实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政府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检测电子政务处理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成为必需。最后,公民在网上享受其信息自由权的同时,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一系列烦扰,政府需要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秩序进行评评估。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促进政府管理变革的动力源泉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到政府管理的全过程,政府在构建电子政府时所面对的困难,不只局限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还与现行法律、相关政策、制度安排,以及现实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式、工作作风、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关联,所以,电子政务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政府应该把握好信息社会带来的良好机遇,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谨慎进行,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推行后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各项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套,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从评估结果中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实现程度、发展状况及在世界上的排名,使公众理解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必要的改革震荡,关注并监督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评估结果来影响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带动行政体制的深层变革。同时,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也能帮助政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以使我国的电子政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政府工作目标的提升而不断加强,帮助政府树立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行。

(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正确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

电子政务效果的评估体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更是一个指导体系。一方面,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电子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确立合理的标准化指标,可以指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从而吸取先进经验,修正自身不足,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引领正确的方向。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我国已把信息化定性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如何?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景怎样?各地区电子政务水平与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未有科学与完整的量化的数据来反映与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过去几年我国各地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以网络规模和系统数量来代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并以此来论成绩。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绩效观,我们必须将电子政务绩效从软硬件规模转移到电子政务产生的效益上来,转移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创造的价值上来。正确的绩效观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来强化,而科学的绩效考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之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准确体现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因此,如何准确理解电子政务目标,如何将对电子政务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到评估体系中,是评估优先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评估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绩效确定方法。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评估对象及其范畴,有综合评估模型(“面”模型)和项目评估模型(“点”模型);指标体系是对评估模型的具体细化;评估方法包括一套最佳实践的调查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来获取具体指标值的数据采集方法。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价观,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要建立以“效果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科学的、整体的、综合的评价观。任何电子政务项目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彻底摆脱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随意性和不注重结果的倾向,也应增强上级和主管部门对电子政务的指导性。电子政务的绩效还应该包括成本节省、人员的精简、机构流程的改善、办事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扩展、办事更加透明、公正和接受群众监督等内容。就全国范围来看,要大体区分东、中、西部地区在实施中不同水平和进度的要求。就一个地区来说,其各个地方在实施中也要允许差别,体现差别。从全国行政层次上来说,中央、省、市(地)县、乡五级政府机构,要选择比较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工作比较具体的地方,先行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地方一级政府机构,要选择易于进行量化评估的部门或单位,以便从中取得经验,带动一般。

(三)制定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和模式、强化可操作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基于明晰的电子政务总体战略规划,才能够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并设定关键成功因子,从而推导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规避了为了评估而评估的误区,使绩效评估的导向性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应建立电子政务绩效的目标管理评审会议制度,即让群众和专家对各单位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进行审查、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成为各单位发展电子政务的目标任务,落实在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电子政务的目标联审,使各单位的目标任务公之于众,也有利于群众对党政部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这些目标任务贯彻落实;有利于从更深层次上开辟一条问计于民、借助群众智慧的渠道,从而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确保了电子政务评估目标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评估绩效工作是由评估人员具体操作的,评估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本身的素质。因此,加强电子政务评估人员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评估人员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完全按照评估的目的,遵循法定标准和操作规范,独立地进行评估估算和判断。其次,评估人员必须掌握必备的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特别要注重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水平。

(五)客观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成败取决于绩效体系是否对于考核对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引导性,这需要充分结合国情、各地的省情、市情。各地的电子政务均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惯性,而真正理解这些因素的,只能是长期从事位于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只有将评估的发言权交给他们,才能够避免评估体系流于形式或者负效应现象的发生。如果评估对象还处于网络建设的阶段,就无法去评估电子政务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而只能将重心放到对于鼓励网站群合理发展,并逐步引导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的方向上来。因此,只有在指标体系中能够体现出不同阶段、程度及矛盾所构成的现状差异,才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实现有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共性及实践个性的矛盾,才能够将理论逻辑性和实践引导性充分结合,并建立起真正围绕电子政务最终发展目标的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韩华.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

[2]谢一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际背景研究[J].电子政务,2005,(24).

[3]常永华.电子政务实施的绩效评估模型与案例[J].情报杂志,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