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商务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子商务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子商务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摘要:改善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产业链的现状,可从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问题;改善

当前,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其经济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电子商务与流通产业相结合,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不仅贯穿于制造业的全过程,对流通产业领域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和流通供应链

1.农村物流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我国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看到,我国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中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对信息化和物流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也属于物流的一种,也有运输、库存、包装、流通、加工等过程。但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其物流也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

2.农村流通供应链

(1)农产品供应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产品。在管理活动中,季节性、分散性、易腐性等农产品的特殊情况都需要特别考虑。

(2)生产资料供应链。在生产资料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生产设备。在管理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固定性和分散性都是需要考虑的。

(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在日用消费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生活中所必须的日常用品。在管理活动中,产品的分散性和消费价格低,以及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与特点

1.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

(1)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一是农村的农产品供应以对外或对城市输出为主,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农产品输送的下一节点基本都是销售地的批发市场。在农村,很少能够建立起专业的合作社制度,因此其产品的供应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从其供应链的情况看,农民之间由于缺乏规模化的效应,因此在农产品的输出中谈判能力较弱,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二是由于网络信息化在农村普及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在其中开展较为困难,农民也无法通过网络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无法通过网络去了解外界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在其分散性的销售模式中,销售过程的监管不甚严密、标准不够统一,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时也不够放心。三是农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不长,由于物流模式上的制约,其产品浪费、变质、损耗的情况也大量存在。

(2)生产资料供应链现状。生产资料供应以农民购买为主,生产资料一般以农民通过商或专卖店购买而来。从其供应链的角度看,农民购买产品的数量较少并不够规模,在价格谈判上一直处于不利位置。

(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现状。从其供应链的角度说,由于农村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日常消费品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经历的中间环节较多。农民对品牌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农村一直也是“山寨”商品的主要市场,因此加强监管以保障农民的消费利益十分重要。

2.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特点

(1)市场环境的特点。由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分散性较大,在流通的过程中,流通设施的数量和产品的运输、储存成本也大大增加。分散性的特征也导致很多能够在城市中存在的流通模式无法在农村实行,分散性也是制约农村流通的重要原因。在产品生产中,农村往往以单个农户或单个村庄为单位,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其在利益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农产品一直处于低端市场序列,其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不具备增值特性,其在产品利润的分配中,农民的利润份额相对较少。(2)流通对象的特点。农村产品流通对象一般为农资产品和农民的日常消费品,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产品在某个季节产产量巨大。产品产出的季节,流通供应链的压力较大,非产出季节时,流通供应链几乎没有产品流动。农产品一般都为自然生长的产物,因此其产量一般都较为固定,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对其产量进行自由控制。农产品在一般生产周期较大,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时间却较短,因此在流通中对其运输的效率和储存方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布局不合理

在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农村特点的认真研究,流通供应链节点规划不合理,很多地方都存在某地节点重复而另一地节点明显缺失的状况。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流通网点的规划没能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以快递为例,对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只能送达县城内部区域,城镇和农村基本都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唯一能实现乡镇配送的邮政经济快递,其配送速度却极为缓慢。

2.缺乏规模化效应

由于农村居住上和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分散性,在其产品的组织中,很难形成一个能够统一指挥和行动的规模化单元。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分散性增加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流动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更不利产品的保存和销售。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民由于在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上的限制,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分享,不能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减少流通环节和实现规模效应。

3.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

我国中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商业区域,商品的交换都来自粗放管理的乡镇集市,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农村中的物流仓储设施数量极少,产品的集中存储和运输难度都较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产品的集中存储,以减少流通成本。

4.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法规。在农村市场,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多不法商贩瞄准农村市场,将其作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市场。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5.融资难度大

在目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在流通产业的领域就表现为流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其发展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农村流通产业进行投资,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改善

1.加快信息化建设

(1)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可实现农村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避免中间环节的介入对其产生的干扰。(2)构建农村内部信息互联网络。农村的产业发展具有分散性,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整体,在价格谈判和规模生产上都不具备优势。利用网络互联,农村可通过集中生产、集中储存、集中运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供应链本身的服务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收益。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单个企业都无力承担,因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家应统筹规划,运用资源优势,实现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在流通环节中,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造成农村在流通过程中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在流通监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经管研究服务经济

参考文献:

[1]孟志兴,王广斌.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4):30-33.

[2]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2):132-136.

[3]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4]王静.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2(1):71-75.

[5]康贤刚.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构与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87-90.

[6]张晓林,罗永泰.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7]郑远红.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10(4):78-79.

作者:李芷欣 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