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经济下旅游发展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低碳的概念是在防范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滋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理念,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创新理念,具有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效应,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经济概念。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倡导低碳、绿色、生态的理念,并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中融合关于低碳经济旅游的设计内容,为推动茶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方式提供了发展契机和条件,可以实现低碳、绿色、生态理念下的茶区原生态旅游新体验。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基本策
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之下,低碳、绿色、生态的经济理念正在盛行,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向也正在追求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生活方式的低碳水平、低碳排放成为了社会经济领域的新标志,在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为依托的低碳生活方式中,以低碳理念结合茶文化旅游的生活方式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追求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低碳茶文化旅游体验,提倡低碳经济理念下的茶文化旅游消费方式,寻求更为丰富的低碳茶文化旅游内涵。
1低碳经济给茶文化旅游带来的契机分析
低碳经济的社会发展理念之下,旅游经济产业正在遵循低碳、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低碳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然而,由于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外张,旅游产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在这个庞大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下,茶文化旅游产业也正在向绿色、低碳的产业方式迈进。我们看到,在旅游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出现了轻视生态环境的现象,一些旅游消费者损害了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些非环保产品也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下,对旅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鉴于这一现状,茶文化旅游产业要利用其占用社会资源较少的优势,减少碳排放,在保护茶文化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创建全新的茶文化旅游新型碳机制,在旅游环境中创造性地进行良性替代和产业补偿,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生态化旅游效果。低碳经济为茶文化旅游带来了观念上的变革,主要是生产观念的变革和消费观念的变革,其中:生产观念的变革是指茶文化旅游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能源的节约,在茶文化旅游的线路设计中,以低碳、生态、绿色为着眼点,设计开发环保、低碳的生态旅游线路。消费观念的变革是指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消费者选择低碳方式出行,尽量减少碳排放,避免给茶文化旅游环境留下碳痕迹。
2茶文化旅游的独特风格与特征
2.1群众的主动参与性特征
在茶文化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茶已经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的三大饮料,然而,茶却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和境界,它在不断延伸和拓展的发展进程中,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茶文化旅游的项目中,大多离不开群众的主动参与,例如:茶文化旅游中的茶区、茶园游乐、群众在茶文化旅游中的植茶、采茶、制茶、品名茶叶、茶艺表演等项目,都显示出茶文化旅游深厚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特点。
2.2个性化和集聚性的特征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域的差异,而衍生出不同的茶文化内涵,这为茶文化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深层次的体验,可以说在不同地域中的茶文化内容各有其风格和特点,同时,这些茶文化旅游项目又显现出其集聚性的特征,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推动下,茶文化旅游成为了开拓传统产业的集聚产业链条和增值途径,增强了茶文化旅游的丰富性。
2.3多元化与组合性的特征
在茶文化旅游的低碳环境下,开发出了低碳、绿色、环保的多元化茶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显现出组合性、多元化的特征,基于低碳、环保的生态旅游理念,茶文化旅游开设了茶园绿色风光、、茶风茶俗、茶文化医疗保健等内容,增强了茶文化旅游的低碳娱乐体验。
2.4文化的高雅性特征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下,茶文化也在倡导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显现出其内在的高雅性特征,为旅游增添了旅游活力,满足了人们的旅游心理需求,在生态旅游的休闲娱乐享受中乐而忘返。
3低碳经济中的茶文化旅游生态发展策略
具有创新概念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在与现代低碳经济相融合的茶文化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低碳、生态的茶文化旅游设计,可以创设出新的茶文化旅游景观。
3.1注重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与设计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宣扬“环境兴游、绿色兴游、低碳兴游”的理念,进行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生态环境以及茶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筹谋。首先要进行茶文化旅游景点的环境容量设计,要对规划之内的旅游景点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调配,并且采用科学的节能降耗技术,对茶文化旅游景区的污染源进行剔除,从而创造良好的茶文化旅游环境,使茶文化旅游景区“可进入”、“可停留”、“可享受”,在全面构建科学化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的设计之中,要形成低碳旅游的良性循环趋势,引领旅游消费者的低碳旅游方式,并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对茶文化旅游区域进行低碳、环保的环境测试和保护。例如:湖北宜昌雾渡河茶叶科技园、现代示范茶园设计、湖南安化县以“千两茶”而设计的低碳生态旅游线路等。还有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的野生乔木型大茶树,要进行低碳、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可以推广低碳生态、循环经济建园的模式,对茶文化旅游环境进行适度的开发,形成有机野生茶、林、花相间的低碳、生态茶园。
3.2开创低碳的茶文化旅游生态产品
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茶文化旅游要进行低碳、绿色的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要创设具有特色和风格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与当地的茶文化相融合,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茶低碳产品、茶保健品,吸引旅游消费者的低碳产品消费和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推出低碳、生态的茶文化旅游主题,例如:对年轻的旅游者可以推出以山水低碳、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文化体验活动;对于中老年的旅游者可以倡导低碳生活、康体健身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在重庆永川茶山的竹海低碳生态旅游开发中,全面推行了低碳、绿色的茶文化旅游生态产品,有用竹制作成的生活实用品和工艺品,如:竹伞、竹笠、竹椅、竹扫帚等。还有湖南安化的黑茶,由于其颜色幽黑而得名,制作成饼状、砖状、圆形的不同低碳茶产品,引起了旅游者浓厚的欣赏兴趣,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3推动低碳经济旅游的绿色价值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旅游的茶文化内涵,要用深层次、多元化的茶文化价值吸引旅游者,要深入到民间,搜集当地的茶文化典故、传说以及名人佚事等。如:贵州茶文化低碳、生态旅游要着重开发其民俗茶文化内容,由于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地,沉淀了丰厚的民俗茶文化内涵,有仡佬族的油茶“干劲汤”、贞丰的“状元笔茶”、普安的“擂茶”、彝族的“罐罐茶”、苗族的“三道茶”、侗族的“米花茶”等,这些不同的民族茶俗文化,为贵州的茶文化旅游带来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还有在传承和保护茶文化表演的文化价值挖掘,如:闽南的石亭绿茶显现出茶、亭与人之间的侨乡风情,具有文化魅力。重庆的茶山竹海生态旅游可以开发其不同的文化内容,丰富其茶文化内涵,如:“茶竹”文化、隐士文化、箕山龙文化等,并紧紧抓住“茶竹共生”这个低碳、生态的绿色景观,使这些低碳、绿色的茶文化为景区增光添彩。
3.4倡导茶文化旅游的低碳消费理念
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向旅游者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消费理念,改变传统高端消费的误区,采用各种方式引导旅游者进入清水品茗、居住于农户、徒步茶园、欣赏茶戏,使旅游者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真正回归自然,采用一切自然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旅游效果。例如:苏州就以其碧螺春的品牌和太湖山水,推荐旅游者沿太湖品茗碧螺春茶为主题的低碳、休闲茶文化旅游园,提升了茶文化价值,延伸了茶文化旅游的产业链。
3.5推广茶文化旅游品牌绿色化
在提倡人们低碳生活的同时,可以打造与人们低碳生活相适应的茶文化品牌,可以重点宣传茶文化中的提神、健胃、减肥、美容等功效,引导人们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进行保健茶产品的低碳旅游,并且将茶文化品牌与文化相融合,推动低碳、绿色的品牌消费。如:安徽名茶与徽州茶文化相融合,创造出“茶乡书乡”、“茶香书香”的良好品牌效应。福建省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与餐饮业相结合的“茶餐”已经成为旅游者保健养生的餐饮品牌。
4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要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和策略,推广茶文化旅游中的低碳、绿色、生态理念,使消费者在品茗茶叶、欣赏茶园、观赏茶艺的过程中,实现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的目的,通过低碳茶文化旅游线路的统筹规划、低碳茶产品的推广、品牌茶文化旅游的创建等,真正使旅游者返朴归真,融入在自然、绿色、生态的茶文化旅游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武,龚永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2):39-42.
[2]罗清.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2(1):47-48.
[3]彭凤.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6):46.
[4]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刘丽莉.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279-280.
[6]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3.
[7]张玉华.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探骊[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61-262.
作者:郑晓曦,吴肇庆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第二篇: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开发以茶为主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体会到石化能源经济带来的苦果。在此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内容的文化旅游经济,因为其低碳、环保、人文的多种原因,逐渐被各地开发出来。本文就如何围绕茶开展文化旅游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经济;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近两年我国大范围遭遇雾霾袭击,多地PM10、PM2.5爆表,部分地区PM2.5指数甚至达到500以上,当地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飙升,因盲目、不计代价的发展能源经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让国人备受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碳排放等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所关注和提及,一批新兴的文化旅游概念和实体脱颖而出。其中,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被全国多地采用并不断扩展着。本文就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1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与创新、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传统能源损耗,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低能源损耗的经济形式。近年来我国雾霾范围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增加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低碳经济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国之前100多年的经济总和。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经济问题,其中尤其以能源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最为显著。多地出现了水污染、土污染等,部分地区甚至因此导致恶性疾病的高发,尤其是近年来逐步加重的全国性的雾霾的发生,使环境污染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以钢铁大省河北关停多地低效钢铁厂,降低损耗保护环境为代表的以高消耗低产出的能源经济或者被强令升级,或者逐渐被新能源经济所取代。
1.2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多样性的需要。低碳经济以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低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采用具有清洁和可再生特性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多种新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之前的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结构,重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无碳或低碳能源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多领域多方面全面开花。
1.3低碳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低碳经济是“低碳”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护现有和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国情和巨大基数人口导致的巨大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与腾飞,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国力的可持续发展。
2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特点
旅游是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的一种经济行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之前的那种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的简单欣赏,而是追求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民俗以及历史风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主题的文化旅游,尤其是对当地深层次文化行为进行开发和传承的文化游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口口相传。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是各种主题游中比较活跃的内容形式。
2.1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地域特色比较明显。我国是产茶大国,有着世界著名的产茶区和茶叶品种,以云南、福建等产茶大省为代表的普洱茶、茉莉花茶、铁观音茶在我国流传甚广。云南普洱茶产茶区处于滇西南,当地山肥光足雾大,适宜茶树生长,几十万亩野生的千年古茶树、古茶园以及几百万亩的现代化茶园分布在以昆明为中心由北向南的怒江、澜沧江、红河三大水系和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脉之间。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哀牢山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千年古茶树群落等都是云南茶文化的物质形态组成部分,这些既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天然的、独特的旅游景点。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气候和充足的日照为茶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至今福建已有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几乎每一种茶类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说。不同地域的茶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这种地域差别是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重要特征和优势。
2.2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与经济活动契合性相对较高。茶本身就是一种快速消费品,而且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高,消费者对某一品种的茶叶认可之后,将长期对该种茶叶进行购买消费。所以,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可以在旅游者欣赏当地茶园、品尝当地茶叶、聆听当地茶故事的同时,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以及对茶乡的认同,对茶叶的认同,并进而成为茶叶的一个长期消费者。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除了具备普通旅游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在旅游过程中,对当地的茶叶产品进行了推广,而这种推广是极易或者旅游者认可的一种推广,推广成本极低而推广效果却极好。可以说,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对茶乡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茶叶营销活动,只要茶乡在消费者旅游过程中,做到细心、真心,拿出真正好的茶叶产品,就很容易达到大城市中茶叶营销难以达到的目的。这种经济活动的契合度,是其他产品难以达到的。
2.3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能够实现我国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国产茶区跨度极大,既有多山多雾的云南产茶大省,也有一山一茶的福建茶园;既有富有神话气息的古茶传说,也有讲究禅理的禅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茶文化,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人文历史,并在旅游过程中对这段文化通过朋友圈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和传承。不同茶乡的遗迹文化,一条起步于无量山脉的六大茶山,穿越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沿途分布着易武,普洱、黑井等上百个古村镇,还有遗留在古城中的石碑、寺庙等遗迹都是茶文化的实物遗存,可成为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不同茶乡的饮茶文化等,都可以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增加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并对其进行传播和传承。
3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消费者在茶乡当地的旅游行为,二是文化认同下茶乡对茶叶制品的多次营销。茶乡只有把这两个阶段都做好做足,才算是完成一个完整的茶叶旅游项目,在让消费者得到心理满足和身体愉悦的同时,茶乡获得旅游收入和后期稳定的客户群。
3.1消费者在茶乡当地的旅游行为开发。不同茶乡都具有不同的资源、民族、文化以及地理地貌,旅游组织者可以针对自己茶乡的特点开发旅游项目,推介旅游产品。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应该主打茶乡的原生态、乡村游特色,避免盲目开发。消费者到茶乡,是要体会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了解茶乡源远流长的茶叶传说,进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所以,茶乡在针对旅游行为开发时,要注重自己茶乡的特色与提高当地人文这一软件的水平。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旅游用品在于特色和精致而不是奢华,游客吃住行在于绿色环保而不是穷奢极欲。要大力发展当地交通、水电、通讯、住宿、餐饮等相关配套娱乐设施,满足游客吃穿住行多方面的需求。尤其要注意价格的合理,避免出现类似“青岛大虾”等景区宰客事件的发生。要多方面多途径提高茶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举办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每个人都要对茶乡历史和传说做到了如指掌,要对当地茶艺、茶舞、茶歌都有所了解并能进行演绎;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必要时要聘请职业的经理人、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当地茶农和茶园进行整合,以整体的旅游面貌和详实规划对旅游进行细化,提高茶农接待游客的水平,避免茶乡内部的恶性竞争。
3.2文化认同下茶乡对茶叶制品的多次营销。茶乡导游要对茶叶种植历史、发展沿革、人文故事、神话传说都有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并具备现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向消费者将茶叶的成分、与其他茶叶的对比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在旅游者游览中进行知识的趣味灌输,使旅游者在游览中逐渐认同当地的茶乡文化与茶叶品性,一株古茶树、一栋古茶屋、一个老故事,都会使旅游者对当地的茶倍感兴趣,并形成购买的欲望和冲动。在此过程中,茶乡导游要及时对旅游者进行茶叶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当地茶叶产品的优势,对旅游者这种购买欲望和冲动进行强化,从而完成茶旅游的二次营销。
茶乡要利用多种新技术、新媒体,及时建立旅游者的数据库,对旅游者进行茶旅游的云数据采集,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者到饮茶者的身份转变,由旅游者变为茶乡的长期客户,进而完成茶乡对茶叶制品的三次以及多次营销。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们应当减少甚至摒弃传统的高能源高消耗的经济形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低碳经济大势之中。大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可以达到人类保护环境与和谐共存的双赢目的,我国茶叶种植范围广泛,各地茶乡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开发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造福当地,服务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伟珍.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潮州凤凰山功夫茶文化公园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7-134.
[3]黄木.让特色茶文化为旅游带来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J].农业考古,2013(2):251-255.
[4]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33(2):43-47.
[5]冯卫英,王玉花,JohnKipkorirTanui,黎星辉.苏州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J].茶叶科学,2012,32(4):353-361.
作者:李琴 单位:四川省旅游学校
第三篇:低碳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分析
摘要: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在贵州经济发展体系中旅游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将具有拓展旅游经济发展宽度的现实意义。那么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需要从: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信息渠道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贵州省;低碳经济;策略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我国不同区域又存在着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内涵。由此,能否将区域性茶文化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则是笔者感兴趣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在贵州经济发展体系中旅游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将具有拓展旅游经济发展宽度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也因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也具有低碳经济效应。实践表明,事物所应具有的内在元素,但在人为条件下并不必然存在其中。可见,针对贵州省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市场化推广,还需要在低碳经济视域下来逐步进行。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茶文化旅游中的“低碳”元素分析
低碳经济视域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探讨,本质在于寻求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或者说是探寻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式。首先,这里需要分析出茶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低碳元素:
1.1绿色环保元素
以消耗能源为代表的旧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从经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最终目的都在于满足国民和当地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并以提升他们各项福祉为最终归宿点。由此,茶文化旅游本身所具有的生态茶园观赏项目、农家乐项目等,都以绿色环保为特征赋予了该旅游项目低碳元素。对于贵州省而言,自然资源承载力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
1.2绿色再生元素
低碳经济所追求的便是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可再生来谈的。将目光转移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可知,无论是茶文化的外在显性载体(如茶叶种植、品茗)还是其文化元素(茶道、茶画),都体现为绿色再生的特点。对于发展贵州省旅游经济而言,绿色再生不仅能降低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投入压力,也能建立起与域外之间的差异化格局。另外,茶文化所蕴含的绿色再生将能满足当前旅游产品消费者的偏好。
1.3绿色经济元素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贵州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问题,从而最终仍需要回到市场中来考察这种旅游项目的经济价值。特别对于发展贵州省农村经济而言,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则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里的“绿色”呢。不难看出,以茶叶绿色生态产业为依托、以当地茶文化内涵为负载,其最大化地抛弃了传统旅游项目中人为开发的印记,这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绿色经济元素。
2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植根性问题探讨
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这里就需要进一步考察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植根性问题。从现有文献资料表述,贵州的十大名茶为:
(1)都匀的都匀毛尖茶;
(2)湄潭县的湄潭翠芽茶;
(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梵净山翠峰茶;
(4)石阡县的“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
(5)凤冈县的凤冈锌硒茶;
(6)凤冈县“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茶;
(7)凤冈县的“绿宝石”茶;
(8)贵定县的贵定云雾贡茶;
(9)金沙县的“清水塘”牌清池翠片;
(10)雷山县的雷公山银球茶。
从中不难理解,贵州省不同地区的茶叶资源都可以作为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载体,而且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在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中需要将少数民族元素也纳入其中。为此,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区域植根性问题探讨:
2.1遵循区域茶文化旅游差异性原则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贵州省尽管具有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但在开发和打造过程中需要防止域内各区域之间的相互模仿,而导致的域内过度竞争状况。这样一来,无论对于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还是对于当地经济发展,都将是极大的损失。因此,各区域在发展本地茶文化旅游经济时,需要切实遵循区域差异性原则。
2.2增强区域茶文化旅游的比较优势形成
区域差异性能提升各区域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市场识别度,而增强区域茶文化旅游的比较优势,则可以满足游客多样性的需求偏好。由于贵州茶叶产地大多位于城市非中心区域,因此,在市场推广茶文化旅游项目时需要考虑游客的吃、住、行等各个环节。从中可以看出,各区域在增强自身比较优势的策略选择上,便可以从游客的吃住行上下工夫。2.3拓展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宽度贵州省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经济时需要着力拓展该经济的宽度,所谓“宽度”可以理解为它的产业关联度。正如房地产业那样,关联着家居生活、日用等其它产业,从而也就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产业链条来看,茶文化旅游项目应努力将茶叶种植、茶叶成品制作、茶叶成品消费、茶文化消费等多个环节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形成以茶文化旅游为经济增强极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贵州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3.1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
作为传统旅游业大省,贵州具有发展低碳类旅游产业的人力和物力储备。但此时仍需要在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与重构,进而适应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可再生利用的要求。就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而言,首先需要保护本土茶文化的原滋原味,在项目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人为的臆造。另外,茶文化旅游不仅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需要外在显性的载体作为支撑。因此,对于前者则需要抢救式的挖掘本土茶文化元素,对于后者则在于保护好现有的茶叶资源库。
3.2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
贵州省拥有十大名茶,但除此之外的茶叶品种也十分繁多。为了使茶文化旅游作为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当地政府则需要引导所在区域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这里笔者建议,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禀赋条件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在相互融合下进行项目打造。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为例:可以在人文环境的打造上突出苗寨的饮茶文化,以及手工制茶的独特工艺。这样一来,就能与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形成契合。
3.3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
这里的圈层理论是指,茶文化旅游项目在市场推广中需要同时展现其的: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要件,这三个要件前后形成了由内到外的同心圆体系。核心产品体现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使用价值,即满足游客参与生态观光游的需求。有形产品则体现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的建立将提升各区域旅游项目的差异性。附加产品则体现在为游客搭建吃住行一条龙的服务平台,使之在增强游客满意度的同时,能带动周边关联产业的发展。
3.4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打造与推广,项目所在区域的村社也应围绕着服务茶文化旅游项目而行动起来,这样才能构建起该旅游项目的附加产品要件。为此,各县域政府应在村社服务内容规划、小额贷款扶持、专门岗位培训等诸多个方面提供辅助职能。如,在茶文化旅游中引入“观赏苗寨风情”的系列活动内容,那么关于苗寨的歌舞演绎、售后服务等内容,则需要当地政府进行组织和培训。
3.5多元化的旅游信息渠道
在目前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之际,贵州省各区域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也需要在强大的广告信息下才能获得商机。为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信息渠道。根据其他省市的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网站上应开辟专门的旅游项目推广栏目,从而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来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信息。另外,旅游项目经营单位,也应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施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最后,还应重视本土茶会展业、茶馆文化的打造。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茶叶发展,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国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行茶文化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茶博览会,弘扬茶文化,推介茶产品。不少国内外客人远道而来进行茶叶、茶具、茶诗书画作交易,购买其喜爱的茶商品;而随着茶保健知识的普及,爱茶者、嗜茶者、买茶者的增加,茶叶消费量的增长,给我国茶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茶会展不仅促进茶经济繁荣,也拓展了会展业的发展空间。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有的茶馆布置古雅、朴实,环境幽美、清静,是茶客品茗休闲的场所,也是文人骚客雅集之处,更是商界人士洽谈生意的不二之选。有的茶馆平易近人,是交流聊天的好去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汉饮茶,发展为男、女、老、少齐品茶。茶文化的有力推动,使茶馆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促进了当地茶业经济的发展。
4小结
本文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也因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也具有低碳经济效应。这就要求,贵州省各个地区应努力将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那么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则需要从:深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引导各区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圈层理论下打造文化旅游业、有序辅助村社家庭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信息渠道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石坚.深生态视野下的民族生态旅游———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9-104.
[2]刘伊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构想———以贵州省为例[J].神州,2013(30):262-263.
[3]吴大旬.论乌江流域的生态旅游开发———以贵州遵义县新民镇石笋沟为个案[J].中外企业家,2014(12):10-11.
[4]李如海.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探索———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9-13.
作者:徐竹1,李小兵2 单位:1. 贵州民族大学,2. 贵州省旅游学校
第四篇:低碳经济下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属于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它的关键之处在于充分地利用新型能源与技术,再加上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进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这对于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此,中国的旅游发展需要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过程以及旅游垃圾的处理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从而能够在低碳的经济模式中实现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在积极促进旅游发展中也逐步地转向低碳和环保的方向,自二零零三年以来,在英国关于能源问题的白皮书中出现低碳经济的概念,直到二零零九年在哥本哈根召开全球环境气候大会中,人类的发展方向聚焦在气候与环境问题上,再到二零一五年各国成功的签署关于气候问题而构建框架的新协议,这就表明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地走向低碳的模式,这对于旅游业而言,也需要在满足游客体验服务的基础上,减少旅游中各种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实现旅游的良好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在低碳的经济视角下,对于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要进行科学地规划,从而找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旅游发方式。
一简述
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科学化的指导中,实现经济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重点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碳的排放量。在实际的发展中,需要依靠经济体质的改变以及产品的创新,然后再进一步的优化产品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以达到减少碳的排放量,由此实现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效果[1],进而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发展一方面是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是降低它对环境污染的面积,它的核心思想是充分运用技术创新、低碳发展方式的创新以及创新经济发展理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防治结合的低碳发展目标,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实现绿色的发展。
二分析当前旅游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低碳的发展要求和游客的消费需求相矛盾
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游客的消费问题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游客的大量消费可以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游客的消费中会产生许多的污染问题,不利于旅游业实现低碳与绿色的发展要求。首先从游客的出行进行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都喜欢选择自驾游或者租车游,这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产生许多的污染问题,例如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游客随意的扔垃圾等;其次是在游客旅游购物中出现许多盲目性的消费,也造成大量的浪费问题,进而也增加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是游客在旅游地的饮食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在超出环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就对环境的带来极大地破坏性。但是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来达到缓解压力、调节心情以及放松的目的,所以他们在旅游中希望通过大肆购物等消费来满足的心理需求,由此可看这些矛盾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旅游业低碳的发展模式的实现。
(二)旅游经济的低碳发展需要较高的成本
在旅游发展中,开展低碳模式需要旅游相关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一些基础设施,例如在游客购物中,提倡塑料袋的重复利用,此时需要为游客提供一批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而这些购物袋的所需要的成本远远高于提供塑料袋的成本,同时企业也难以收回这一成本,再者这对于游客来说,会降低他们在旅游中的舒适度,由此企业需要投入的这一资金,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例如三亚旅游的发展情况,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三亚的旅游业发展中每年投入大约九千多万的资金推动低碳发展,而这部分资金中较大一部分是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对于一些绿色景区的设计和经营中没有为经济的带来较大的收益,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难以实现较好的效益。
(三)低碳发展没有制度的保障
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极大地改善与提高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放松的方式,但是在游览的过程中,许多的游客缺乏环保意识,而且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这就造成许多的旅游景点出现垃圾随意扔,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等从而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作用,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中,仍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在节能减排以及清洁生产中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从而难以开展旅游经济的低碳发展。
三构建低碳视角下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大力倡导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
在住宿、饮食、购物以及游览景点中,加大宣传低碳消费的理念,建立科学的低碳消费模式,一方面需要从事旅游相关的企业率先实施这一理念,在为游客制定旅游计划中,需要将低碳理念体现在其中;另一方面是在开发旅游景点中,需要根据自然的环境以及民俗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与规划,同时需要按照低碳化的理念为游客推荐旅游产品[4]。再者,需要对当下的旅游结构进行调整,在深化节能中促进能源的高效运用,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目标。
(二)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推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在生态良好的转状态下实现旅游与经济、旅游与环境的绿色发展。第一,要在建设旅游设施中做到环境的保护,如在修建旅游路线、游客的休闲场所以及酒店中,充分地体现低碳的理念;第二,需要人们树立科学的旅游资源利用的观念,在具体的开展中尽量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从而提高旅游价值中的低碳因素,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
(三)借鉴国外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在亚洲各国发展旅游经济中,日本与韩国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值得我国旅游经济学习的。这两个国家在开发旅游景点中,切实地根据城乡之间的差异性而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模式,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中,重视展现自然、古朴的人文风景;在乡村中的旅游景点开发侧重于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农业文化,再者就是这两个国家重视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如日本这方面所采取的宣传方式是:将传统的媒体与现代的新兴媒体相结合;在选择宣传的场地时,将侧重点放在人员较多的活动场所;在经营旅游经济中以各个区域的团体为主。再如韩国,旅游经济的经营方式主要是采用以农家民宿为基础的观光模式,对于环保理念方面的建设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如《绿色旅游中长期推进计划》、《农业,农村基本法》等,在宣传方面主要是借助于新闻媒体的影响力[5],在具体的宣传场地中,选择在居民的社区中进行。
(四)加强对人们保护环境的教育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人们需要重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低碳的理念,因此在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大力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对于旅游景点的居民进行教育,他们是提供旅游消费的直接主体[6],所以在环境保护的教育中,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地了解与认识低碳、环保以及低碳经济的知识与要求,通过有关部门制作学习资料,然后发给居民学习,从而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是对游客的环保意识进行教育,可以在旅游景点中,设计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供游客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游客派发具有纪念价值的礼品,通过这些比较有趣的方式将环保的知识输送给游客。再者就是游客自身要加强学习,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同时在自己的行动中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通过这两方面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能够提高人们对自己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得人们在旅游中能够践行对环境的保护,这对于促进旅游经济低碳与绿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积极建立并完善低碳旅游方面的制度
在当今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的情况下,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逐步的转向低碳与绿色的发展模式中,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地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工作,为旅游业实现低碳的发展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将旅游发展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建设相结合,积极地制定出合适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制度来加强对游客、从事旅游的企业以及旅游景点的居民进行规范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能够早日实现低碳的发展模式。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在经济方面取得较好的收益,同时也需要注意旅游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问题如此突出的状况下,旅游业要在低碳的经济视角中探索更加环保的发展模式,本文从改变游客的消费意识、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借鉴国外优秀的发展模式、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教育以及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五个方面,论述低碳视角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所需要加强建设的工作。现在的发展模式仍处于不断地过渡阶段,在许多方面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这需要更多的人们积极投身于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中,从而为我国的旅游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循环经济[J].经贸实践,2015,16:48-49+51.
[2]薛佳.新常态下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与多业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328-329+331.
[3]李敏琦,张玉钧,吴必虎.市民农园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市场-体验”模式研究——以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12:141-146.
[4]刘传喜,唐代剑.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族裔经济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以浙江德清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5,11:190-197.
[5]张泽承,韩政.体验经济视域下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策略——以海南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5,11:87-91.
[6]吴小东,瞿畅.港口、产业及城市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06:7-12.
作者:武录齐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