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促进观念转变和技术进步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78-200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44.1%。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3%,超过同期国民经济9。6%的增长速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产品结构和进出口结构的转变,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4507.4亿美元,预计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将达6700亿-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12.8%.
2.外商的直接投资显著增加
据联合国贸发会近期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7.1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10倍。其中美国吸收外来直接投资13510亿美元,英国6390亿美元,德国4520亿美元,分列世界前3位。作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快速代表的中国表现出色,从1990年的排名第17一跃为去年的全球第4,共吸引4480亿美元,令人刮目相看。
目前,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已开业44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4813.20亿美元,世界前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来华投资。外商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吸引的外资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最新统计,2003年1至7月份全国新增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2245家,同比增长19.3%;合同外资金额599.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5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2%。
(2)外商投资企业持续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7.11%,同比增长21%,2000年全国涉外税收(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占98%以上)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17.50%。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9.91%,比上年增长35.64%。
(3)东部地区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截止2000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为:80.40%、12.25%和7.35%。
3.中国对外投资稳定增加
中国虽然已经是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在对外投资方面规模较小。据外经贸部统计,截止2003年7月底,经国家授权部门批准并在外经贸部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722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为100.9亿美元。
4.技术贸易增长较快
发展技术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据外经贸部业务统计,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150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6.05%,占全部进出口商品总额的24.23%,同比增长36.05%。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0-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的平均增速为15%。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2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亿美元,比较上年同期增长34.6%。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2002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幅近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8.7亿美元,同比增长46.1%。进口828.5亿美元,增长29.2%;特别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进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总量增幅,分别达63.8%和51.8%。应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进口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3.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2.2%。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幅分别高达38.3%和159.6%,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10.0%,表明其愈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动力要素之一。
4.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出现新的增长
2002年,中国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增幅分别达28.9%和28.7%,使北美地区成为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香港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的出口增幅分别为25.6%、31.7%和28.3%.从进口地理方向看,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加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东盟各国和台湾省。
5.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地区优势进一步凸显
中国沿海省份,如江苏、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的出口增幅均超过20%,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出口总量的扩张。从全国范围看,地区仍呈不平衡状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带的进出口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化,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场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一次衰退。许多国家经济至今恢复缓慢。它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也很大,其最直接影响是出口受到极大的挑战;另外,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吸引外资流入,因此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外资的流入。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50.3%,而1998年这一比重已经降至11.2%,工业制成品比重已占88.8%。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0.1%上升到1998年的48.7%。另外,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4.81%上升到1997年的54.5%。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给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要大打折扣。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中还是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很少,缺乏国际竞争力。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缓慢。向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可以绕开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扩大产品出口,刺激本国经济增长。199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649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38.7%。而我国1990~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平均仅为24亿美元,仅占同期平均GDP的0.41%。
4.一国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首先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此外贸依存度会显著上升。但当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相对稳定的态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内需型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不需要扩大开放,相反却恰恰表明中国更需要扩大开放。因为只有在开放中,中国的大国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所具有的缺失才能得到弥补,其发展的困难才能得到克服,经济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才能走上健康的轨道。
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趋加剧。
四、我国对外经贸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资源,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当前我国国内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品积压,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更为开放的投资政策,引导外资增加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另一方面要立足企业自身,充分发掘内在潜力,开拓创新,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某些行业和企业尽可能到国外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我国国内一些行业,如纺织、电子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颇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像海尔、康佳等。这些行业的国内市场已趋饱和,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企业应立足全球,到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样可以增加投资收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为此,我们必须制定自己的海外投资战略,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再次,吸引外资应注重效益和质量。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不尽合理。截止1998年,我国吸收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中投向工业的比例占59.8%,而投向农林牧渔的比例仅占1.63%,投向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也仅占1.63%。这反映了外商投资于我国,看中的主要是廉价的劳动力和”超国民待遇”的投资环境,但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因此,国家应采取更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外资的投向。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逐步由沿海发展到内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并逐步建立起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境外投资等相互促进的大经贸格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