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外贸易的作用及问题解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其中就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外贸将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从而使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更好的互接互补。对外贸易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做出贡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外贸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将体现为以下方面:
1、外贸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增长了30倍。2002年我国外贸总量已位居世界第5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半。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上升新台阶,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随着外贸的扩大,不仅使国内众多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还将通过进口机器设备、中间品等硬件技术的转移,并伴随技术服务咨询、技术人才培训、组织管理技能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软技术的渗透和扩散,使国内企业在获得技术效应、学习效应的同时,注重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的动态培育,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要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的基础上,到2020年翻两番。按当年汇率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7,83美元,首次超1万亿美元(为方便计算,以1万亿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49美元(为方便计算,以人均800美元为基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00美元到中等发达国象的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相适应,商品货物翻两番是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我国进口总额为4,743.1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1亿美元,进口2,251亿美元(2001年进出口额为5,097.7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进口2,436.1亿美元;2002年进出口总额为6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2000年进出口额5000亿美元为基数,进出口额大体平衡计算,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2%,大体上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进出口规模。外贸将在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2、外贸将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时期。在我国贸易发展领域里,它突出表现为对我国贸易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规律,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一般具有比较高的积累率、投资率和生产增长率,产生一批新兴产业主导部门。所以,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要依托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使调整与优化的方向符合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在国际上的先进性。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能动的导向作用,推动国内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市场化和结构合理化。
3、外贸将为我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测算,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外贸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将增长1.48个百分点。外贸提供就业岗位的理论机理是:首先,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制造环节在境内主要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对扩大就业的效果十分显著。其次,随着贸易与产业的日益融合,国内一般贸易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变大,产业链条加长,技术和附加值含量从低到高扩散,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此外,在贸易结构方面,我国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仍然主要是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主要是相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主要是相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这种基本上按照国际比较优势形成的贸易结构,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裕的竞争优势,随贸易成长创造出更多的新就业机会。同时,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形成梯次分布的格局,即劳动密集型贸易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贸易将长期并存,这意味着我国以人力资源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出口增长的新的主力军。由于这种贸易结构变化是立足于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就业创造效应将更加明显。
4、外贸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全面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民。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农”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订单农业以及公司加农户的农业外向型产业化模式,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蔬菜、花卉、杂粮、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各类农产品的出口将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从更深远的意义看,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贸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还表现为,外贸发展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实际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换,通过“干中学”效应,逐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原则开展各种商务活动,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我国外贸发展,将不只是一个量的增长,而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本质,是外贸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发展外贸,主要是为了调剂余缺,后来主要是为了出口创汇,现在外贸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二、对外贸易未来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
未来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除了存在低价竞销等外贸经营秩序混乱、一些不法经营行为干扰,以及类似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冲击等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外,我国外贸发展还将面临四大发展障碍。
1、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问题。根据我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简称“特保条款”)的规定,在加入WTO后12年内,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一WTO成员领土时,如果后者也有这种产品或有直接竞争产品,中国产品造成了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的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同时,如任一WTO成员方认为,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由于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也可请求与中国磋商解决。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主要针对针织布、袍服和文胸三种产品)的期限是2008年12月31日,即为期7年。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应同意将所涉及产品的装运量减少到一个很低的比例。它严重背离WTO非歧视、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特保条款实施的条件低于反倾销、保障措施等WTO规则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并可以仅针对中国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而且当其他国家引用这一条款时,中国的报复能力受到更多的限制,在进口国是基于中国产品进口相对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两年内不能采取报复措施。在这种没有制衡措施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特保条款的滥用,中国出口产品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遭到限制。截至2003年10月,WTO成员方已对我国提出9起“过渡期具体产品特别保障措施”,美国已启动对我国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调查。这对涉及到的中国生产和出口企业都是重大冲击。
2、关于反倾销应诉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根据中国加入WTO承诺的法律文件《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的相关规定,当一WTO成员方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一项补贴和倾销投诉时,如何确定我国出口商品的国内成本和价格?如果在中国生产的这个商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是以市场经济条件运作的,就用它;如果不能清楚表明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运作的,那就可以找个其它国家的相同产品来比较,即替代国方法。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关于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的规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内,我国在接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时,不得不接受“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它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企业将长期存在明显歧视,认定一些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接受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这将对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带来极大威胁。
3、关于贸易政策过渡性审议机制问题。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重要机制之一。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乌拉圭回合通过了一系列的方案:《关于通知、协商、争端解决和监督问题的谅解》、《总干事关于通知和监督问题的建议书》、《争取较好未来的贸易政策》和《埃斯特拉角部长宣言》等过程形成了WTO协议附录3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1995年1月1日,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生效,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TPRM)开始正式运作。作为世贸组织的一个永久性特征,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的贸易政策均须接受审议。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世贸组织定期对其成员方的贸易决策与立法程序以及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实行审议并提出相应建议的机制。从性质上看,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作为世贸组织的一种监督机制,也是提高各成员方贸易政策透明度的工具;从功能上看,它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可预见性,预防和减少国际贸易争端;从形式上看,对各成员方进行国别的、定期和轮流审查,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WTO成员方的审议年限分为两年、四年、六年不等。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8条关于过渡性审议机制的规定,WTO将在中国加入后8年内,每年审议中国实施WTO协定和履行承诺的各种贸易政策,中国必须在审议前向WTO每一下属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此后才能在第10年或总理事会决定的较早日期进行最终审议。这是中国加入WTO的义务与一般WTO成员的不同之处,在WTO的历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而且正常的贸易政策审议只是由WTO秘书处贸易政策审议部门的官员进行。因为根据世界贸易排名,中国将每4年接受一次贸易政策审议。它对中国的过渡性审议不仅频繁,而且更加深入,将有16个WTO的下属分支机构参与审议,每个机构将就自己负责的领域对中国遵守承诺的情况进行评估。这一义务使得我国外贸政策的透明度空前提高,但国际贸易中的灰色区域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国的外贸促进措施和支撑体系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4、关于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国内出口企业对出口欠退税问题可谓怨声载道。产生出口欠退税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国家安排的预算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出口退税资金需求。长期的巨额欠退税不仅大量占压企业资金,加大企业出口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而且严重影响政府依法行政的形象,挫伤不少出口企业的经营积极性。2004年我国外贸将因受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国内经济扩张期进口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下降。按照国务院关于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和5%五档,按现行出口商品结构,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将下降3%,据专家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调低出口退税率将会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一些企业原本处于保本微利的商品有可能放弃出口,一些面临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可能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是否会引发新的欠退税以及跨地区收购出口受限等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解决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与努力。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我国的外经贸工作必须切实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外贸发展新思路与新举措,推进外贸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走私严重是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不是加工贸易自身的弊端。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进出口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必须顺势而为,制定我国外贸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外贸的层次和水平,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我们认为,要把国际贸易结构优化和升级,作为21世纪初期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在外贸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外贸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反映了动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动态贸易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比较优势不再固定于一个国家的禀赋的绝对拥有量和相对拥有量。加大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人,使其增长速度快于实物资本及劳动力普通要素,就会将该国的比较劣势部门产业变成比较优势产业,进而提升其贸易结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式。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推行工业化战略中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贸易优势转向高技术产业后,国内围绕该产业的相关行业的成长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加之要素积累都会更有利于其发展,从而带来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高技术产业贸易还是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为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将处于不同国家的各个子公司的生产、销售连为一体,特别是通过加工贸易的国际分工形式,将各个东道国参与到了跨国公司构造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享受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其次,要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但对这一市场的开拓也要注意均衡。国际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竞争激烈,我国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对手比,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不仅使我们能够得到较多贸易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当然,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也存在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国对日本市场的过于依赖和对欧洲市场的开发不足。由于我国对这些市场出口占我总出口比例较大,因而它的不均衡发展表现了更大的风险性,而且也是开发发展中市场所不能替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替代大幅下降的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的是美欧市场,而不是非洲、拉美或其他市场)。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容量小,不成熟,但其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经济增长,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如韩国对拉美),甚至结成区域经济集团(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东欧加入欧盟、韩日自由贸易区探讨),国际分割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举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会。
第三,要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归根结底靠的是企业的竞争力。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是市场多元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受体制的约束,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或者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短,范围窄,有限的企业实力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问题。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国内的资源和市场是有限的,企业应利用一切机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寻求最佳效益。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是搞活进出口的关键所在。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体制要有灵活的机制,诸如自主经营权、改造发展权、留利权(包括分配使用、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组织结构自决权等。二是企业在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制度管理,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含技术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贸易利益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集约化规模的程度。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跨国公司。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发展潜力极为有限。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必须使外贸企业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
第四,要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要大力开拓环保市场,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同时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可持续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3、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多年来,主要WTO成员一直对我国实施歧视性的贸易政策,这种歧视性政策的背后,有对我国社会制度的固有偏见,也有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贸易竞争力的恐惧和防范,我国入世的不利条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各国的政府层面没有专门针对WTO规则的法,各自用国内法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规则,知己知彼。针对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我国出口生产企业或者行业面对反倾销起诉,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实来证明某一遭投诉的出口产品或者同一产品的行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各个方面均具有市场经济条件,如能证明而且能够获得进口方反倾销主管当局的承认,中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认为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还不能获得认定,则一旦遭遇反倾销诉讼,要实事求是,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进口方成员的相关法律武器。例如,根据美国等反倾销程序中关于“可获得的最佳信息”BIA(BESTINFORMATIONAVAILABLE)的规定,积极选取对我出口产品有利的“替代国”价格,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反倾销应诉结果。我们既要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最大限度消除对我国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特保条款”、“非市场经济”等不利条款,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贸关系所处的地位,从最大限度地争取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应对不利条款的战略措施和具体案件的工作方案,注意防止某些贸易伙伴将不利条款政治化,以及滥用不利条款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因事因时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促其尽快取消对我的贸易限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积极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审议,加强南南合作,继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改变自身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使世界经济早日纳入平等的轨道。
总之,世贸组织有一整套完备、明确和细致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它们的熟悉程度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我们要想参与国际分工,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占据有利形势,必须要抓紧学习世贸规则。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熟悉WTO的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了解WTO制度,可以有效地利用WTO的原则解决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密切跟踪WTO的活动,从而影响未来的谈判;可进一步利用自由化措施,将关税减弱和自由化的承诺转化为贸易的机会;同时深入研究WTO的各种例外条款,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以最大程度地利用WTO规则,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4、稳妥解决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退税政策也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欠退税问题日益严重,使中央财政背上沉重负担。欠退税规模和欠退税现象的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出口退税机制已经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从表面看,出口欠退税问题是由于中央财政没有能力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来满足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适应。目前,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随着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的压力随着出口退税资金需求扩大而不断加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既要有利于保持出口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不能影响财政预算的完成;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应退税尽退税,又要加强出口退税管理。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中央作出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这是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积极措施。一方面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历史欠账和负担机制作出改革;另一方面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具体办法,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第一步在对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流通型企业出口退税等具体操作办法保持不变、对退税部分继续实行指标管理不变的基础上,确保从今年起不再新增欠退税;第二步采取有效措施,每年从中央财政增收中安排一定规模资金,逐步解决历史欠退税问题,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消化解决;第三步继续完善和推行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对企业因出口欠退税增加的利息负担给予贴息或补偿,缓解中央财政的资金压力。通过分步实施,消除出口稳定增长中的退税政策隐患,促进外贸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5、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散布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荒谬论调。这些言论扭曲事实,造成了恶劣影响。如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恶化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干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我们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宣扬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机遇论,一方面,中国市场扩大开放,投资环境更加完善,进口快速增长,将为各国厂商提供大量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加快,收入水平提高和市场规模扩大,也会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增加新的投资和发展场所。中国对世界经济、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贡献将有新的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为一国家经济渡过难关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对我们促进外贸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