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融资则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但许多现实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并不顺利,融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强化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为研究主题,总结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优势,阐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构建
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优势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规模相对较小或正处于创业成长阶段的企业,根据规模标准可分为自然人企业与法人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各个经济阶段内,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均有一定差异。对外贸易融资等同于国际贸易融资,它以国际结算为基准,以对外贸易为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进出口贸易得以顺利开展,优化对外贸易进出口商的融资环境,为国际贸易活动搭建平台。
(一)准入门槛及融资成本较低
对外贸易融资的还款来源是完成该项对外贸易融资授信业务后的收回款项。在对外贸易融资审查中,银行更关注的是企业历史信誉状况以及该项贸易的真实性,不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由于对外贸易融资的期限短,有明确可靠的还款来源,有相关的货权单证作抵押,银行对贷款方的授信审查条件也就比较宽松,给出的利率也相对较低。因此与其他非贸易融资授信的流动资金贷款等相比,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且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高度灵活性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具有诸多特点,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快、短期融资特性、资金流动性强等,这些灵活特性能够充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银行基于这些特点,帮助企业核定不同的授信额度,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资金链来就某项具体业务提出融资申请,申请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条件选择是否提前归还贷款。与此同时,在银行负责核定的融资额度限值内,企业可以对金额循环利用。
(三)综合收益指数高
从银行角度出发,对外贸易融资还能够提升综合收益,其表现为:第一,对外贸易融资的流动性、盈利性及安全性等优势可以完善银行资产的负债结构,带动相关负债业务资产增长,减少银行劣质资产所占比例,同时还可以为银行提供汇差、手续费以及保证金存款等业务营收,最后,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扶持与融资流程中的介入,还能使银行深入企业贸易中,让双方建立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二、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担保机构数量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4300万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规模限制,只能在对外贸易中从事生产服装、日用品、工艺品或电子产品加工等低端的产业链,贸易资金流量低,科技含量有限,营收回报远低于各类大型企业。困扰中小企业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资金周转能力,在对外贸易竞争发展中长期处于不利局面,我国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数量稀少,服务类型单一,在缺少担保机构的情况下,对外贸易融资体系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二)金融机构限制过多
在担保融资机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要面对许多限制条件,从银行角度观察,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中所要承担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并且有复杂的担保、抵押等限制,致使中小企业不但要承受繁杂的业务手续,还需支付一定数量的担保费用以及资产评估费用,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尽管有些中小企业可以应对这些复杂的限制,但融资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其中包括金融机构进行的风险评估以及融资审批,这使中小企业承担过多的时间成本。
(三)区域发展失衡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担保机构超过4000家,整体担保总额高达50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受保企业数量在30万左右,这证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额度依然不够理想,并且在这些宝贵的资源中呈现出区域发展失衡的状况,体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以及全国大中城市所占担保资源在80%以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内陆地区的中小企业长期为融资耗费更多时间,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
(一)企业自身因素
在对外贸易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不惜滥用企业信誉,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套取资金,这一情况对金融机构也造成了影响,这些中小企业反复小额融资,削弱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动能力,并造成了安全隐患,制约金融机构发展,扰乱了融资担保体系,最终致使对外贸易融资和金融机构形成恶性循环。
(二)金融机构体系问题
在商业活动中,无论是担保或者信用,大部分金融机构的服务体制都倾向于大型企业,在业务发展中缺乏长远的战略视野,漠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蕴含的潜力,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十分苛刻,并套用大型企业信用模版,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针对性调整,评估模式和服务方案完全按照大型企业标准来执行,这一僵化的融资体系长期影响着对外贸易融资。
(三)融资方式不灵活
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最普通的融资方式,企业还可以和政府形成沟通,甚至利用民间资本来拓宽贸易融资渠道,但我国现阶段的融资方式远不如发达国家灵活,因为政府所能提供的融资保护机制还在建设探索之中,民间资本也无法实现制度化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始终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在融资方式上缺乏灵活性,基本停留在传统资产评估,金融功能和服务类型相对单一,这是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融资文化缺失
融资文化主要是鼓励某种融资环境因素和融资行为的结合,包含银行的业务人员培训、管理沟通、重要性的确定、价值取向以及银行金融体系等。融资文化是银行经营成败和银行绩效的重要体现,融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为:
(1)存在重融资、轻管理的思维模式。资金发放后,银行很少关注企业取得融资后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资金使用状况,未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检查,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导致资金使用失控。此外,融资与业务人员的利、权、责不能合理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2)融资的基本流程停滞在表面的形式上。银行应关注业务人员在融资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存在,则应进行严格处罚。
(3)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发放前的预测和风险分析不能贯穿融资的全过程,从业人员一般只关注当期显示的风险,而严重忽略融资和客户的潜在风险。
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构建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掌握业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第一,提升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难以融资的关键原因在于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外在形式的改变来赢得担保机构的信任,例如提高产品科技水平、摸索上游产业链发展路径、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等,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风险,拓宽融资渠道。第二,投资收益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是融资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融资渠道中取得成果,必须考虑投资收益问题,以此来吸引投资。第三,企业融资由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组成,对外贸易也是同样,在外部融资渠道受阻时,中小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开拓内部融资方法,或者与民间资本建立联系,让融资不再完全依赖于金融机构。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政府作用的完善方面,首先应当基于目前法律框架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进一步界定与规范,确保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及所需履行的责任,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专业化与法制化程度上寻求提升。此外,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管理经验,强化贷审分离制度,在兼顾企业发展与融资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政策监督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项目及信贷偿还能力进行审查,让贷款偿还具有确凿依据。信贷偿还能力的审查应深入到整个信贷过程,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与清偿能力全面评估,贷款获得批准后,协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展开持续性监督,一旦贷款企业存在拖欠问题,要充分确保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要同步进行,为中小企业担保提供帮扶,建立专项基金并减免一定程序上的费用,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更加便利。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
融资体系建设工作是解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的关键,首先应当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要与市场经济高度结合。具体可以由政府主导和推出相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此外还应当对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鼓励融资服务对外开放,为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地区性融资担保服务机构,还可以由政府主导,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合作创建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提供担保,落实这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共同发展的举措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的建设步伐。
(四)完善融资风险监管系统
首先,应将非现场和现场的监控工作有效结合,以此作为银行融资风险管理的一项手段,非现场监管指的是对于不同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如互联网、计算机,对融资信息和相关资料开展科学的分析统计,在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借款者的潜在风险,一定要及时给出相应的建议或警告。其次,对融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全面监管。银行有必要对于融资企业担保品的价值变化情况、生产活动情况以及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对不同的融资类型产生的风险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部分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和从事高风险行业的企业。最后,实行非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融合的风险监管方式。对融资企业的所有财务报表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并进行适当的资产评估,正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信息和信贷资产信息,同时,银行有必要对融资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保障定期检查中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登言:《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翟东昌、肖爱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点及对策》,《商业文化》2012年第2期。
作者:周铁 单位: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