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常态下对外贸易发展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现已成为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高度凝练与概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面临着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的内涵重在强调效率高、成本低、可持续,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调整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动力要素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贸易摩擦增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缓慢、传统竞争优势逐步下降的发展态势,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呈现出以下特点:
1.1对外贸易增速放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趋势出现了一些波动和起伏。金融危机前,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并呈现增速放缓趋势,外贸的整体发展速度从2011年开始由高速转为中速,由震荡趋于平稳。2015年,我国的外贸出口下降2.8%,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最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同比增速已保持稳定在4%左右,新常态的特征已经凸显。
1.2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进料加工
在我国外贸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转变为以进料加工为主。在1989年进料加工首次超过来料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自此之后,进料加工在我国外贸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1.3外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增速明显
我国外贸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福建和广东由于较利于同港澳台进行相关经济往来且拥有经济特区的政策引领而拥有了先行者优势,而山东省则是因为处于和韩国的地理区位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同沿海港口城市地区的开放、自贸区的设立等利好政策密不可分。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能力增强,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4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14.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15.4%,较2013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
1.4对外贸易主要出口国家以东盟和美国、日本等为主
随着世界多级化的发展化以及加入WTO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出口市场在整体平稳发展过程中逐渐优化。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市场以东盟,日本和美国为主。美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而且它同时还是亚洲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因此,在新常态下能否继续获得我国对美国的产品出口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2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发展方式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的外贸产品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出口产品依然以传统的纺织制造品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为主,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整体技术层次较低、附加值较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要依靠我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仍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对外贸易产业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加工业,这些产业大都存在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这虽然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状况相适应,但是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发展空间不均衡
我国外贸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差距十分明显。2014年,东部地区进出口3.66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5%。中部地区进出口3127亿美元,西部地区进出口3344亿美元,合计占全国进口的比重为15%。这样一种发展区域空间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金、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被东部地区吸走,制约他们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也投向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却很少,这使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拉大,影响中国的总体发展水平。
2.3发展环境不稳定
2.3.1对外贸易企业经营无序化较为严重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布局比较分散,且对外贸易的监管又较复杂,涉及商贸、海关、外汇管理、税务等多个部门,现阶段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从而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利用对外贸易的渠道进行骗税、走私活动,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正常经济秩序。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目前反走私惩骗税的形势依然严峻,许多地区和贸易渠道的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多发,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
2.3.2对外贸易过程中的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的对外贸易领域的商品进出口市场呈现不对称而且集中的局面。对外贸易在中国开展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多数来自于周边国家地区,以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和日本、韩国、东盟等为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地区。我国外贸的进出口市场的这种分布格局成为了引发国际间贸易摩擦的诱因,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争执点从原来的法律层面向政策制度层面延伸。由于贸易摩擦发生的国家、产品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对我国相关优势产品的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3.3外贸发展的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削弱
我国外贸发展最大的要素禀赋优势就是劳动力。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就吸引了很多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处于快速上涨期,近几年年均涨幅超过10%,沿海地区出口产业劳动力成本普遍相当于周边国家的2-3倍甚至更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竞争力不断萎缩,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出口订单和产能快速向周边国家转移,不仅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发达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且低端机电产品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速也开始落后于部分周边国家,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的危险。除此以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企业较重的税负以及外销转到内销的市场的难以扩大,都令我国外贸的企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开始丧失,很多“成本驱动型”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等要素的成本上升的条件下,调整了在华投资战略,开始将企业向其他更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3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思路
3.1积极拓展中国的境外对外贸易
在新常态下,我国应当继续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使其充分带动国内产业、企业以及产品内部工序的发展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相关政府部门鼓励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为外资及外贸公司提供加工配套的情况,鼓励中国大小企业勇于加入到国际的对外贸易和全球采购体系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解决国内中小企业缺少融资、国际市场资讯的能力、缺少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等困难,使更多国内企业最终实现走向国际的目标。境外对外贸易是扩大出口的有效方式,也是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方式既实现了扩大中国商品出口的目的,又带动了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它可以将国内一部分边际产业和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的环节放到境外,既有效规避了国际贸易壁垒,使中国产品竞争力增强,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我国外贸的产业结构升级。
3.2加快实现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中国外贸企业由外贸生产商向外贸供应商转变,由产品交易商向生产组织者转变,鼓励外贸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组织生产,提高研发设计能力,由贴牌生产商(OEM)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原始品牌制造商(OBM)转变,积极地实现整体产业的升级转型[3]。二是促进外贸企业由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升者转变。企业不但注重价值实现,更加注重价值提升,注重通过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的定价权与话语权,实现中国外贸的价值提升。三是促进中国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消费转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渠道和方式,使中国消费者更便利地购买世界各国的资源和产品,切实获得中国外贸发展的红利。
3.3优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我国地域广阔,对外贸易的的发展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别,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是以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想要对外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合理规划对外贸易各区域的发展。按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对外贸易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将在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推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东部的沿海地区可以依据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的研发,提升与国际接轨的水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先进知识类的产业,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利用中西部现有资源,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优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促进我国外贸的地区转移。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合作,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要将我国外贸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对外贸易活动转移到中西部对外贸易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地区,并且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有保留的进行相关转移,以期获得贸易成本竞争中的优势。
3.4培养高素质的外贸人才
企业要加强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加快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要抢占全球品牌和营销的高端市场,就需要加强软实力建设。目前我国外贸主体人员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以及自身的素质,这可以通过培训或引进的方法,培养出一部分懂管理、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行业技工和一些紧缺专业的技术人才,这需要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发挥他们人才造就的作用,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进以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
4结论
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言,如何尽快适应新常态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优势,应对外贸形势的变化,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对外经济本质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常态下,我国应继续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综合考虑中国的国情,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保持原有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慧君,洪泳.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2):73-75.
[2]崔日明,张志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4,(2):36-46.
[3]张彩兰.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9):6-7.
[4]闫敏.2014年对外贸易分析与2015年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4,(12):12-14,16.
作者:代玉簪1,王春艳2 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