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目前世界经贸形势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迎来2007—2009年三年危机后的第一个复苏年。投资持续、内需恢复、贸易强劲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5%,其中,发达经济体国家增长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7·3%。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依旧不平衡,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幅明显低于上半年,可以看出,刺激政策效应衰减的痕迹。另外,发达经济体增速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潜在的经济摩擦在所难免。
进入2011年,世界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在延续,同时又面临新风险的考验。年初以来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增添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大地震并引发次生灾害;原油、粮食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通胀压力;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政府公共债务风险对发达经济体构成威胁。在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
IMF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4%。其中,发达国家受制于失业率高企、财政状况欠佳以及金融体系尚未稳固等问题,预计经济增长率为2·4%,较上年放慢0·6个百分点。而新兴市场增长相对较快,预计经济增速为6·5%,但部分国家面临经济过热风险,通胀压力较为突出。
国际贸易强劲增长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11年4月7日的《2010年全球贸易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长14·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2·9%,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增长16·7%。同期全球贸易额增长22%,达到18·9万亿美元,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额从上年的12·5万亿美元增至15·2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贸易额从7万亿美元增至8·2万亿美元,增幅16%。
进入2011年,尽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尚未显现,大多数经济体贸易增长依旧。前两个月,美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8·1%;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22·0%和15·1%;一季度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25·3%和30·6%。但从全年看,2011年下半年国际贸易减速的可能性大于上半年。WTO预计,201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放缓至6·5%,明显低于上年,但仍将高于1990—2008年6·0%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增长9·5%。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改善,2010年全球FDI复苏,全球投资额进入上升轨道。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0年全球FDI流动增至1·1万亿美元。进入2011年,全球并购市场再度活跃。据Dealogic数据,截至2011年4月初,全世界公司共已宣布价值7841亿美元的并购案,高于上年同期的6379亿美元。这些并购显示投资者(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信心回归。预计2011年全球并购交易的规模将大大超过前几年。迄今为止已有三宗交易的规模分别超过150亿美元,2010年全年只有四宗交易达到这样的规模。预计2011年全球FDI将增至1·3万亿美元,规模有望超过前几年。
二、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看,世界经济复苏仍将持续,但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峻、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与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有所加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必将增加复苏成本;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释放出的复苏差异,将进一步凸显两者之间因失衡而产生的矛盾,贸易摩擦依旧严峻;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难题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减少政府公共债务和财政预算赤字;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保证经济增长与应对通胀任务同样艰巨。
1.突发事件增添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
2011年以来,国际局势中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对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困扰。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稳定以及由此引发的油价进一步上涨,对经济活动构成拖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不仅对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同样造成影响;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又成为世界经济恢复中新的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引发“恐慌溢价”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重大阻力。首先,对油价和食品价格占消费物价的2/3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通胀压力增加。其次高油价同样造成发达经济体进口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内需动力减弱。
日本史上最强地震,除引发海啸还造成核泄漏。首先对日本商品期货、股票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造成极大的即时打击,日本海外资金开始回流本土;其次,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日本生产供应全球40%的手机和电脑芯片,1/5的半导体产品。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索尼集团为世界各国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灾难可能使这一产业链发生短期中断或转移。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称,日本大地震或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5%,达到3·8%。不排除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将“导致日本经济陷入短暂的深度衰退”的可能,最大衰退幅度为下降3%。而在地震前,摩根士丹利曾预计日本经济将增长2%。与此同时,日本重建需要筹措大量资金,但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是经济总量的两倍还多,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而且日本财政赤字占GDP近10%,政府没有过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可能导致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回流,从而引发资产抛售。当然,鉴于日本的进口大国地位,其灾后重建以及之后的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原材料,不排除在下半年开始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起到提振作用的可能。
2.通胀压力加剧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为应对危机,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对救助危机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引致的货币过度发行所造成负面后果,在后危机时代,也是政策实施国不得不承受的,这就是资产泡沫和高通胀。自2010年10月至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达15%,粮食价格已经逼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国际大宗商品整体涨幅早已超过了2007年巅峰时期,达10%以上。由于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全球原油价格又进入了加速上涨的通道。4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26·7美元/桶,较上年上涨33·6%。
利比亚局势的混乱,西非产油国尼日利亚大选的推迟,可能会导致该国发生更多暴力事件,再度加剧国际市场动荡。IMF警告,如果国际市场供应和需求因素持续动荡,就可能使油价上升到2008年每桶148美元的水平。在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直接刺激下,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而且通胀正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经济合作组织(OECD)2011年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OECD成员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2·4%,带动其成员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2·7%,再创2008年以来新高。3月份该成员国核心价格指数涨幅为1·4%,也达到2010年3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在新兴经济体国家。2011年1月份,巴西CPI同比上涨6%,持续5个月上涨,3月份继续上涨6·3%;俄罗斯1月份CPI同比上涨9·6%,3月份上涨9·5%,持续8个月上涨;同期,印度尼西亚CPI上涨7·1%;韩国CPI上涨4·1%;中国3月份CPI上涨5·4%,创32个月以来新高;印度3月通胀从2月份的8·3%升至8·9%。
面对日趋上涨的通胀压力,多数国家不得不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国家从2010开始紧缩货币,迄今中国已10次上调准备金率,5次加息;印度自2010年3月以来已经9次上调利率;2011年3月以来,越南、泰国、韩国等继续加息。在发达经济体中,目前美国加息可能性较小,而欧洲央行已于2011年4月初将其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现行的1%提高至1·25%,这是金融危机后(2009年5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表明其抑制通胀的决心,同时也表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复苏出现差异。对于欧洲而言,在经济复苏的初级和脆弱阶段加息,既加大复苏成本,又将拖低增长速度。而且,短期利率的上升,还加大了市场对加息周期的预期,投机行为和对长期利率即将上升的预期,都将加剧高负债国家的融资成本,对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债务沉重国家的经济复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政府债务负担严重拖累复苏步伐
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所使用的财政性政策手段和规模近年来不多见,但其后果是,政府必须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且短期内难以消化。根据IMF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09·6%,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9·29%;远远超过债务占GDP60%、财赤占3%的国际警戒线标准。IMF预计,到2015年,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高达122%。在美国,经济衰退和多年赤字财政政策,使得美国公共债务不断累积。2010年2月12日,美国总统不得不签署通过了将债务上限从12·4万亿美元提高至14·294万亿美元。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4月18日,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已达14·253万亿美元,距离已提高了的政府债务上限仅剩410万美元,美国政府可能将继续考虑提高债务上限。美国会预算局预计,今后1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攀升至1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7%。赤字已成为美国当前面临最大、最根本的经济挑战,标普将美国的信用评级展望下调,意味着美国将饱受高负债和赤字的折磨。
欧洲问题同样严重,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葡萄牙可能成为欧元区17国中第三个向欧盟和IMF申请援助的国家;西班牙、希腊主权评级被降低,将进一步加重这两个国家的债务困难。葡萄牙债务危机的恶化促使欧洲央行不得不再次恢复购买欧元国债。对于欧元区而言,欧债危机影响可能甚于日本地震。OECD报告显示,2010年,意大利负债率(政府债务/GDP)高达131%,超过西班牙的72%;法国92%;德国80%。欧盟统计局2011年4月26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达到6%,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则由2009年的79·3%,上升至85·1%。在此情况下,为建立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救助机制,2011年3月份欧盟财长们仍就规模5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简称ESM)的协议主要细节达成了一致。
这项新救助机制的大部分负担要落在欧元区强国的身上。救助机制的建立虽然对恢复市场信心有帮助,但同是也会增加欧元区核心国家的负担,从而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大地震发生期间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时预计在2011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中,政府债务还将增长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30%。大地震必将使日本政府追加预算,政府支出增加在所难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债务风险也将加剧,政府融资成本也将提高。世界银行初步估计,日本灾后重建所需费用可能高达18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每年经济产出的3%。重建费用要比神户地震多5%~7%。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1·美国
受出口和消费者支出稳定以及投资增长的支持,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达到3·1%,全年经济增长2·9%,为五年来最大增幅。自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复苏以来,在平均3%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中,出口贡献了大约1·4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美国经济数据多数向好。2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从1月份的93·1增至93·5,制造业回暖是美国此轮经济复苏中的一大亮点。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物价上涨依然温和。3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70·6,超过预期的70·0。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下降,3月份失业率从上月的8·9%降为8·8%,较上年11月份已下降1个百分点。
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动能仍显不足。2011年2月份耐用品订单出现连续下降,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大幅回落,显示消费者对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态度。1月份20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继续下跌,2月新屋、成屋销售分别环比下降17%和10%,进一步表明美房地产业仍在苦苦挣扎。此外,虽然就业形势正在转好,但较2008年9月时的6·1%失业率仍有很大差距,显示就业市场仍未能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而且目前新增就业机会,远远低于预期。与此同时,高油价和日本地震,海啸和核事故灾害也将拉低美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
油价的高企不仅将直接增加相关行业企业的原料和生产成本负担,还能通过冲击美国就业市场和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链条,将更多的负面影响力传递到美国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房地产和金融等关键行业。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初值数据为1·8%,较去年第四季度的3·1%,明显下降。IMF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但较年初预期降低0·2个百分点,也低于美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预计。
2·欧元区
2010年欧元区GDP缓慢复苏1·7%。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2010年德国经济增长3·6%,是两德统一以来最强劲增长,而出口大幅增长为其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进入2011年,欧元区整体经济依然向好。1月份工业订单同比增长20·9%,为连续第四个月上升;1月份商品零售额环比回升0·4%,实现自2010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2月份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升至107·8点,表明经济信心重拾上升通道。德国依然保持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地位,2011年1月份企业信心指数升至历史新高;前两个月的出口增长率均在20%以上;3月份失业率从上年同期的8·5%降至7·6%。
目前困扰欧元区经济的主要障碍,一是通胀压力增大,2011年1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5%,同比上升6·1%,能源行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3·2%;1月份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达到2·3%,2月份又上升到2·4%,3月份通胀率高达2·6%,连续超出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为此,欧洲央行4月初将其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现行的1%提高至1·25%。欧洲央行预计,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在2·0%~2·6%之间。二是债务危机继续困扰欧元区经济。IMF预计2011年该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6%。德国经济增长率将较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为应对高额债务面临金融调整,经济仍无法摆脱低速增长。IMF预计2011年爱尔兰和西班牙经济增长率将只有0·5%和0·8%,葡萄牙和希腊将分别下降1·5%和3·0%。
3·日本
2010年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长3·9%,创20年来最快增速。其中主要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所带动,后三个季度经济低迷,第四季度实际GDP甚至环比萎缩0·3%。进入2011年,地震前,日本经济仍呈现出较好的动向,1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继续改善至106·2,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1月份失业率为4·9%,较2010年平均5·1%的失业率有所改善;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9·7%,顺差上升3%。由于受到东北部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影响,3月起日本经济出现衰退迹象,3月当月日本工业产值环比骤降15·3%,创下跌幅纪录。据推测,受灾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GDP8%左右。日本政府估计,本次灾害损失在16万亿~25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3%~5%,高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2%的损失。
世界银行预计,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1230亿~2350亿美元,灾后重建大约需要5年时间。OECD报告称,日本2011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幅可能下降0·2~0·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的经济增幅可能下降0·5~1·4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将从之前预计的1·7%放缓至0·8%。IMF则将日本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增长1·6%下调至1·4%。摩根大通将其对日本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7%,将第二季度的预期从2·2%下调至0·5%,全年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4%。日本央行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0·6%,在所有预计中最为悲观。在地震、海啸、核电危机的连续打击下,油价高企也将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但预计负面影响可能将主要集中在2011年上半年,下半年随着日本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始,投资拉动将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4·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201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依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年经济增长达到7·3%,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分别高达10·3%和10·4%。这仍得益于持续采取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及国外需求增长走强的结果。进入2011年,尽管面临通胀压力、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挖掘新增长点方面的挑战,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稳定增长。中国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7%,进出口增幅仍然分别高达32·6%和26·5%,贸易逆差的出现显示出中国内需增大、进口需求增加的效果。印度2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上升49·8%,显示其较高的出口竞争力。IMF预计中国、印度、印尼和土耳其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
目前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食品及大宗商品价格飞涨使得货币政策的应用变得更加复杂;热线的流入增加资产价格泡沫危险。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克服通胀,是该地区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