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域高技术产品外贸特点及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省域高技术产品外贸特点及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省域高技术产品外贸特点及策略

本文作者:詹志华庄穆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贸易差额特征: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但差额有缩小趋势。如图2所示,2006-2011年年福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顺差额分别是35.01、42.36、33.74、21.31、7.39、10.47。但2007-2010年四年间,高新技术产品顺差额下降幅度较大,2011年略有回升。

贸易增速特征: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且出现负增长。如图3所示,2006—2011年福建省出口增速年均为8.85%,但波动性大。如2008年增速为18%,2009年则出现19%的负增长,2010年增速为25.8%,2011年增速则下降为4.3%。2006—2011年福建省进口增速年均为9.25%,但波动性也较大。如2008年增速为10.7%,2009年则出现12.7%的负增长,2010年增速为48.4%,2011年增速则下降为2%。

商品结构特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居绝对主导地位,电子技术产品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有重要地位,而光电技术产品异军突起,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一五”期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7.34%、83.63%、74.91%、74.92%、67.30%。2006至2007,航天航空技术产品和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列第二、第三位。但从2008开始,光电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跃居第二。近年来,光电技术产品出口都保持较高增速,如2008年为46.18%、2009年为13.04%①、2010年为64.05%。2006至2007年,电子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位居第一,分别为38.40%、39.34%;2008至2010年电子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位居第二,分别为24.141%、24.20%、21.69%。而光电技术产品从2008至2010年,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则跃居第一,分别为39.43%、38.23%、42.51%。除了电子技术产品和光电技术产品之外,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也较大。②

贸易主体结构特征:外资企业占主要份额。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主体类型来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福建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提供的有关资料可知,2006—2010年福建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主要企业(排名第一至第五)均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这些企业多集中于电子、光电、通信、物流的行业。其中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有最大份额,但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友达光电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占有最大的份额,并有逐年增加之势。在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没有内资企业,即使是在排名前30的企业中也是为数不多,其状况堪忧。2010年,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28.7亿美元,增长35.8%,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8%,为最大进出口主体。其中出口120.5亿美元,增长25.3%,进口108.2亿美元,增长49.8%。私营企业进出口15.9亿美元,增长27.7%,其中出口9.4亿美元,增长19.7%,进口6.5亿美元,增长41.1%;国有企业进出口14.9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4.1亿美元,增长69.4%,进口10.8亿美元,增长32.6%。[3]

贸易方式特征:以加工贸易为主。福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主要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0%以上。以2010年为例,福建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93.5亿美元,增长39.9%,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4.4%,其中出口110.8亿美元,增长27.7%,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82.7%;进口82.7亿美元,增长60.5%,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值的65.6%。[4]这说明福建省目前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是加工性质的,即进口零部件,特别是关键或核心部件,加工组装后再面向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利用的仍是国内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贸易市场分布特征: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从2006—2010年有关数据统计可知,日本(2006-2008)、美国、欧盟、香港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台湾、东盟、美国、韩国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2010年为例,福建省分别对美国、香港和欧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7.3亿美元、23.5亿美元和22.8亿美元,分别增长37.7%、33.1%和15.9%,对三者出口合计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54.9%。同期,福建省自台湾省进口高新技术产品45.6亿,增长59%;自韩国进口20.6亿,增长64.3%;自东盟进口14亿,增长26.1%;自上述三地进口合计占同期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值的63.7%。此外,国货复进口16亿美元,增长41.8%。[5]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上述的几个特征,既反映了福建省在“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也折射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规模有待提高。在“十一五”规划中,福建省曾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但截至2010年底,福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31.75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8.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124.36亿美元,占外贸进口总额的33.4%。这与一些发达省份仍有很大的差距(如图4所示)。如广东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753.53亿美元,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8.7%,分别是福建省的12.8倍和2.1倍;高新技术进口额为1489.0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4.9%,分别是福建省的12倍和1.3倍。可见,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虽已成为进出口的重要产品,但尚未成为主导产品。

(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下滑。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指的是某一产品的净出口额占该产品进出口总额度的比例,简称TSC。TSC=(Xij-Mij)/(xij+Mij)。Xij表示j国在i产品上的出口额;Mij表示j国在i产品上的进口额。TSC的取值范围是[-1,l]。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表示该国是i产品的净出口国,该国此类产品具有贸易竞争力优势,而且数值越接近1,表明该类产品越具有竞争优势;相反,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国是i产品的净进口国,该国该产品不具有贸易竞争优势,而且其数值越小,表示劣势越大。[6]如图五所示,“十一五”期间福建高新技术产品TSC基本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即从2007年的0.28一直下降至2010年的0.03,2011年略有回升,为0.04。但这些数据已经表明了福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下滑的事实。

(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不平衡。从上述的商品结构特征描述中可知,福建省高新技术进出口类别过于集中,尤其是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虽然光电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速远高于此,但所占比重偏低,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迟缓。这样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且不利于分散出口贸易风险。除产品结构过于集中外,在进出口国别结构上也形成从亚洲进口,出口到美欧的局面,突显出我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主要扮演加工装配的角色。[7]这样的角色地位是造成福建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

(四)高新技术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这种大规模进口核心部件和资本品,再大规模出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方式,会限制国内企业对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使国内企业被锁定在微笑曲线利润最低的阶段。这样的状况势必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缺失,关键技术来自国外技术投资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水平低,难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即使有存在技术外溢的现象,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这些有限的技术转移也都是成熟性技术,而不是最先进技术的转移。[8]

(五)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壁垒依然严重。由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而欧美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设立各种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密集型产品延伸。如2010年6月30日欧盟就对原产于我国的数据卡(无线宽域调制解调器)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共涉及我国企业1000余家,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而进口方面,由于欧美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存在重重限制,直接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使我国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难以充分释放。[9]这些不利因素同样使福建的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目前,福建省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仍停留在承接白牌、贴牌、定牌(OEM)业务上,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换句话说,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据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出口之间有很强的高度正相关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928,这充分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基础。[10]因此,要提升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必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包括对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财政优惠,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特别是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身的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其次,密切跟踪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在着重引进国外跨国公司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形成二次创新,最终实现自主创新。再次,应该积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和自主产权的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而提升福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11]

(二)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进出口的产品结构。近年来,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下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的不平衡。这也折射出福建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上还不尽合理,集中投入和过度发展势必导致低水平重复投入、雷同产品和低价运行。因此,有必要从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入手,优化高新技术进出口的产品结构。首先,重点发展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行业,加大R&D力度,延伸其价值链的两端,提高其出口产品的价格和附加值,使之成为带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其次,要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分散出口竞争,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优势产业。如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物联网、生物工程、新医药、新型光电材料、功能稀土材料、新一代轻纺化工材料、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新一代生物质能、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智能化装备、专用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以促使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向高端升级,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或资金密集型产品的转化与升级。[12]最后,要与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紧密配合,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并鼓励进口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装备技术、重要资源、关键零部件。

(三)提升外商投资质量,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主体看,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绝对的优势。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很强,如果外资企业向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图的市场转移时,就不利于我省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尽管如此,但外资企业在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中一枝独秀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最为有效的对策就是充分发挥其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以提高我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首先,要提升外商投资的质量,鼓励外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重点发展领域投资,引导外商将加工贸易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放在省内,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鼓励鼓励内外企业合作广泛协作,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分享研究开发成果,借此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新技术,逐步提高福建省整体科研水平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从而实现外资企业技术溢出的最大化。[13]

(四)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为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展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并进一步敦促发达国家放宽对华出口的不合理限制。其次,要加强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认证,建立健全进出口预警、产业损害预警、应对技术壁垒、对外投资风险防范等工作机制,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协调职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14]再次,支持企业收购或自建国际营销网络,实现跨国经营,有效利用国外资源、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争取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问题上的主动地位。最后,要继续贯彻和落实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把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等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套,将战略性、操作性和国际惯例有效地结合起来,[15]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创造更好的国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