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2007~2011年我国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别比重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关系较为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总体格局并未改变。在主要出口商品中,除贱金属及制品外,其他主要出口商品近年来以对日本出口所占比重最大,但对日出口所占份额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贱金属及制品以韩国所占比重最大,但也呈逐年减小趋势,这体现了我国出口格局的国别多元化发展。同时,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五种商品所占比重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一)区位优势我国与东北亚国家间存在地理位置毗邻的优越条件,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此为基础的诸种地缘优势。首先,交通便捷性与较低的运输成本是由地理位置形成的最直观的地缘优势。其次,临近的地理位置也为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流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之,区位优势是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地缘格局形成的基础。

(二)国家间资源互补性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及信息等资源丰富,这是东北亚其他国家发展必需且较为缺乏的资源,而这两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俄罗斯、蒙古和朝鲜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俄罗斯,矿产资源种类众多,生物资源潜力巨大,油气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但劳动力资源较为缺乏。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好与其他国家形成互补,同时也需要自然资源和资金、技术的支持,这也决定了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商品在一段时间内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各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东北亚国家中,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日本、韩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俄罗斯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初期,朝鲜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蒙古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而且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日本和韩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蒙古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近年有所起色,朝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往来产生了一定障碍,对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和地理走向均有较大影响。

(四)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出现萎缩,对我国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也有一定不利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额较2008年下降16%,其中对日出口额下降15.7%,对韩出口额下降27.4%,对俄出口额下降47%。在我国对东北亚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种类方面,贱金属及制品降幅最大,达52.6%,机电产品降幅和对日出口额降幅基本持平,其余商品变化较小。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停滞,这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使韩国和日本经济陷入低谷,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2]

(五)东北亚区域外部的吸引来自东北亚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部吸引,是影响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格局的要素之一,特别是美国对日韩的吸引及欧洲对俄罗斯的吸引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重心都在欧洲,2010年以前,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均为欧洲国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向亚洲倾斜,我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当欧洲国家经济复苏后,俄罗斯经济政策是否会发生逆转还不确定,欧洲对俄罗斯的巨大吸引力仍然存在。同样,美国与日本、韩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密切,在2007年中国大陆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之前,美国一直是日本、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美国对日出口额743.7亿美元、对韩出口额为445.67亿美元,美国对日韩的吸引也会影响我国对日韩的商品出口。

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发展态势

可以用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出口集中度两个指标来分析中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发展趋势。贸易结合度是衡量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基本指标之一,中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结合度可用来表示中国出口与东北亚国家相互关联的程度,是商品出口地缘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贸易结合度值越大表示联系越紧密。[3]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局网站、世界银行数据库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关于2001~2011年中国出口总额、对东北亚国家出口额及各东北亚国家进口总额数据,经计算,2001~2011年中国对日本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值分别为3.13、2.96、2.77、2.58、2.32、2.03、1.92、1.76、1.87、1.69、1.64,中国对韩国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值分别为2.16、2.11、2、1.99、1.91、1.84、1.84、1.96、1.75、1.43、1.53,中国对俄罗斯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值分别为1.11、1.2、1.45、1.53、1.49、1.23、1.48、1.31、0.96、1.25、1.57,中国对蒙古国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值分别为5.56、4.3、3.7、3.55、3.82、3.67、3.93、2.91、5.24、4.84、2.9,中国对朝鲜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值分别为7.64、5.14、5.54、5.19、5.68、5.52、4.56。从贸易结合度指数计算结果看,除中俄个别年份外,中国对东北亚其他国家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中国在商品出口方面与东北亚国家联系较为密切,其中以与朝、蒙两国最高,俄罗斯最低,说明中国为朝、蒙主要进口来源国,而日、韩、俄进口来源地较多,从中国进口额在总进口额中比重相对朝、蒙较低。中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结合度近年总体较为平缓,中国与韩国、日本、朝鲜贸易结合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结合度在2007~2009年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其中中日和中蒙出口贸易结合度在2008年最低,2009年有所回升;中韩和中俄出口贸易结合度变化较中日、中蒙具有滞后性,在2009年出现下降,中韩2010年仍在下降,直到2011年才出现回升,而中俄2009年低谷之后稳步回升。基于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趋势是:第一,出口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东北亚国家整体处于经济恢复期,贸易规模正逐渐恢复并超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规模必将不断增大,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改善都使中国与东北亚国家联系更加紧密,经贸往来也更加频繁。第二,出口贸易结合度在短期内变动不大,将出现小幅波动。贸易结合度的稳定性主要与贸易双方的资源互补程度、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各国贸易政策制定及贸易双方的经济互补性相关,而在短期内东北亚地区除个别变量外其余波动较小,这使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贸易结合度变动幅度也将较小。第三,出口的传统商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逐渐缩小。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商品逐渐多元化,传统的优势商品份额逐渐减小,而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增长显著,这也说明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在东北亚国家中的地位稳步提升。第四,出口集中度将逐年下降。日本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地,韩国经过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的次要出口地。近年来,俄罗斯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与我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我国对俄出口占对东北亚国家总出口份额逐年增加,导致我国出口集中度不断下降。同时,由于日韩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与日韩间贸易摩擦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日韩间贸易的发展。第五,在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中各国格局会持续相当长时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仍将以日、韩、俄为主,蒙、朝由于自然条件、政治、政策等原因所占份额仍会较小。

促进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的对策

(一)建立多边调控机制在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基础上,大力度增加峰会、论坛及对话等多边调控机制。全面构筑东北亚贸易平台,加强东北亚六国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联系。着力从国家层面出发为东北亚贸易往来扫清障碍,多国联动为发展东北亚贸易打开绿色通道。[6]设立东北亚贸易协调组织,强化监督和立法,力图减少贸易摩擦,提倡贸易公平。

(二)优化贸易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开多国联运、陆海联运、陆海空联运航线,以便利的交通运输作为贸易保障。打造区域信息网络平台,扩大企业信息、商品信息电子化规模,提升区域内信息传递便捷性,形成区域内信息同步。促进配套金融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活动,提升我国的全球影响力。加强软环境建设,联合东北亚六国共同追求区域整体利益,维护周边和平稳定。

(三)改善出口贸易结构短期内仍鼓励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长期内努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贸易结构优化,阶段性地将出口贸易结构由以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化为以技术密集型为主。有针对性地扶持和保护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动高附加值商品、高级产品及高端产品的出口,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出口。通过国家、机构软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贸易政策、贸易形势指引。通过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鼓励低耗能产品研发生产,降低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比重。

(四)推进出口商品和市场的多元化避免出口商品种类过于单一,尽力发展多元化的出口商品。同时,实行市场多元化理念,扩大对蒙、俄贸易规模和商品种类,避免出口集中度过高,降低因个别国家政策及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带来的影响,努力提升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

作者:樊华王肇钧程淑佳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