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

近几年,我县的小城镇建设对我县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加速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对我县这样处于三省区交界,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区。为此,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县的小城镇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突破6000万元,大大促进了我县的小城镇建设。

一、加快发展我县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对我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县城镇化进程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县工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还在增加。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还为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我县小康的早日实现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具体分析我县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实际,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缓慢。由于在自然资源、地理交通区位、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科技、文化、人口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乡镇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无论是发展县域经济还是发展小城镇,建立体现本地优势、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是最重要基础。各乡镇在确定发展思路、选择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时,应紧紧围绕优势和特色做文章,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但由于市场发育滞后,信息不灵,很多乡镇对自身的优劣势不清楚,对其他乡镇的优劣势不了解,一讲优势就要大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有没有竞争力,能否取得好的效益,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如何。因而造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城镇化平面扩展,缺乏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结合。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一些乡镇在城镇化过程中,不顾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单纯地搞城镇设施建设,城镇设施建成后没在产业支撑,没有市场需求支持,不能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对小城镇建设的承载能力弱,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三是政府对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履行,制约了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制约了潜在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限制了消费增长。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发展。由于医疗卫生、广播电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小城镇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域经济发展没有畅通的投融资渠道。在很多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多是依靠农业项目和农业加工项目,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现行金融体系又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使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利用外资更受到种种限制。这个问题不解决,县域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大的跨越。二、促进我县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城镇乡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和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环节。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根本的途径仍是工业化的推进。因此,要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县域产业聚集和吸纳农村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小城镇规划,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2、大力发展小城镇优势特色经济,实现强县富民的良性互动。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加快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群。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把握好五个关键: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调整重点;加大科技进步,增强调整支点;搞活产品流通,攻克调整难点;建设龙头企业,开展调整亮点;完善落实政策,抓住调整焦点。特别是要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地确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培植区域特色产业,壮大产业优势。

3、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小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适应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加快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积极贯彻和具体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完善土地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培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石。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拓展投资渠道,走多元化发展路子,探索民间融资、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培植多元投资主体。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立足农业基础抓工业,实现工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当前增加农民收人,越来越依靠工业和农业及城乡的互动。从全国来看,大县强县无不是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县市,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来说,不发展工业就不可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良好的农业基础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因此,实现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抓住做好农业加工这个大文章,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链,也为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立足农产品加工来发展工业,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