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区产业集群经济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区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键词:浑南新区;产化集群;战略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产业群体。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聚集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上述几个作用的组合又可集群产生诸多的衍生效应。沈阳浑南新区在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注重选准自己的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靠集群以势来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区,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互补机制、联盟互动机制、相互依赖机制,从而提升了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了新区的大发展和快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沈阳浑南新区的前身是1988年创建的沈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从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了发展空间,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优势着眼,做出了全面开发建设浑南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浑南新区以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日趋完善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包括美国通用、康柏、CE,加拿大北人电讯,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C,韩国LC电子、三宝、SR集团,香港长江集团,新世界集团等600多家海外跨国公司米新区投资兴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浑南新区作为实行新体制,兴办新产业,发展新经济的先导区和实验区,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已成为拉动沈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目前,建成了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初步形成厂以电子信息为优势,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相应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1.电子信息产业。新区电子信息业依托东软、LC、三宝等骨干企业,带动民营中小科技企业,重点发展具有关联性、牵动性、能形成产业链的项目,实施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初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雏形。现有电于信息企业2025户。占研发和生产企业总数的47.4%,其中软件企业387户。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年产值价格亿元的重点企业现有13家,龙头企业主要有:三宝电脑有限公司、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东软集团、东大新业等,都集中在浑南产业区。其中的韩国三宝电脑有限公司和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与其带来的生产配套的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亲缘关系,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合作欲望强烈,因此分工协作关系明显,具备一定的聚集效应。

2.汽车产业。浑南新区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产业开始于1995年与香港华晨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作。华晨公司先后在新区投资注册了3个整车制造企业,8个零部件企业。同时,带动了其它/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区建设生产。目前,在新区注册的有沈阳华晨汽车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3个整车企业和1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包括华晨公司投资建投、为其配合的兴远东、华晨新光、华晨东兴、华晨东润、华晨安泰和兴晨座椅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给其它车型配套的沈阳五享车桥有限公司、沈阳双福冲压件有限公司、沈阳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沈阳华丽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4家。经过七年的发展和建设,新区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制造与零部件配套生产相对完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3.先进制造产业。新区先进制造业以新松机器人、东芝电梯为骨干生产企业。现有装备制造企业488家,占企业总效的11.5%。由于这些企业分布较广、不集中,所以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但随着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主开发建设的,产值将突破l00亿元的先进制造技术(AMT)产业园项目的启动,将会形成较有规模的先进制造产业群

4.新材料产业。新区现有以沈阳金昌普新材料,科金新材料,阿斯创矿业,合金股份,中辽三普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125家,占企业总数的3%,未来将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依托,沈阳金晶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园为主体,重点培育材料产业群。

5.生物制药产业,新区现有以协和集团,津昌制药、东宇药业为核心的生物与医药企业157家,占企业总数的3.7%,尽管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但关联性较强,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因此可以成为潜在的生物制药产业链

二、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与全同其它高新区类似,主要是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集聚的。从目前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产业特色和产业分工不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企业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度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现状。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阻碍产业集群的长足发展。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新区现在一些产业发展领域?quot;只有企业没有产业",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末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达不到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区内的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与区内或相近企业的后向联系少,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经营。许多企业进人新区的动因是来享受国家给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而不是高新区本身产业聚集效应的吸引。此外,新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向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少,没有真正形成专业化产业网络,使得区内公司企业的供应商和市场在新区外部,与本地联系较少。

2.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国外的高新区或科技园86%都临近大学等科研机构。如硅谷临近斯坦福大学、128公路地区近靠麻省理工学院等。新区虽临近东北大学、沈阳建工学院、沈阳上业学院等大学和沈阳金属研究所、自动化所、生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没有充分地成为新区创新之重要外溢来源。此外,新区内大郎分以有竞争力的项目都不是来自邻近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仅有的少部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大有关系,另一方面则足合作机制中的各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

3.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没有风险投资机构进人。高科技风险投资具有很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能为而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初期,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缺少风险投资发展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则更寥寥无几,投资者也望而却步。

4.缺乏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区域文化氛围。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需要敢于冒险的创新,它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预处理以及资源的快速整合,而这又需要企业讲求合作及进行非正式的交流。硅谷等成功的高科技园的经验表明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专业忠诚以及讲求合作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的区域和社团文化是高新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目前,包括新区在内的国内高新区,无论是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都是相当匮乏的。

5.人才培训、教育等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人力为本的企业合作和交流。因此,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训、教育和合理利用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新区人力资源市场组建不久,职业培训、教育等中介机构和服务机制尚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人力资源共享都暂时无法实现,这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滞胀。

三、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z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不少相似之处,诸如:创造区域品牌;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生产协作网络;建立竞争中合作,重视非正式交流,鼓励创新分的区域文化;健全的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机制等。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经济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浑南新区经济管理实践中,有特别了要的意义。只有借鉴国内外产业集昨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区的实际,适时规划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集样要发展战略,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才会主动富有特色的新区产业集群早日形成。在综合各种要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具体对策应围绕以下做法开展。

1.制定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集群化现象引起人们关注并产生相关理论的时间还不长,各级干部队伍中对此了所了解并能够自觉用以系统指导工作的人还不多,新区也存在这一问题。因此首要的一条是要制定和实施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以此促进大家对集群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使其成为指导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系统的战略工具。制定集群发展战略的目的是改变单一追求数量,追求规模,实行简单招商,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缺少沟通联系等作法和现象,促进产业的有机复合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间紧密的网络化联系,激发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实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略,其核心是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文化的形成,战略重点包括特色产业的培育引导,产学研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区域内产业协作网络建设和区域特色文化的建设。在战略展开上,要结合新区开发进展,注意产业集群建设任务的阶段性、系统性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使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密切结合,协调一致;产业的规模增长与产业内在协作网络发育相协凋,做到系统把握,循序推进,不断提高。

2.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一般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现实地看,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无疑与美国的硅谷,乃至和北京的中关村要有明显的不同,因为新区不具路以核心技术开发及其率先产业化为主的高端科技垄断优势,多数产业应该是成熟技术的再开发、本地化为主。同此,虽然同样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但不能定而统之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旗号下四面出击,随意发展,而是必须注意产品特色、产业特色。从这一角度看,新区发展产业集群无疑要在一定程度借鉴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注意发挥区域优势,努力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品做文章,扩大区内社会化协作网络。为此,应注意发挥名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带动作用。努力抓好软件开发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材料渠时的培青壮大。要促进区内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其为载体,促进特色产业的开发。当前要做好特色产业和产业园的详细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系统政策.鼓励和引导区内相关配套协作体系州服分体系的建立。

3.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一是帮助和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成立各种行业协会、研究会、俱乐部,增强他们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扩大合作机会,激发创新灵感;二是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正式合作、沟通、服务关系,改变企业落户后即不闻不问的状态,经常性地举行各种说明会、信息通报会、研讨会、文体活动、合作洽谈会等,创办面向区内社会的综合性网站、出版物等信息传媒,扩大政企沟通和企业间横向沟通和信息交流,提高企业的区域归属感、认同感;三是从促进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成长创造适宜条件的角度出发,全面做好各项规划,使规划中系统体现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需要。

4.促进国内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新区的产业布局要努力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于新进区企业的区位决策也应该明确是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对于新区已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针对现在新区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现状,可以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尤其是要积极为进人新区的跨缺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与相关服务。以增加这比企业的当地植根性,促使其能够迅速并持续地在当地发展。这种以产业环节分解为契机的模式既可以大量地增加新区的新增企业数,更能加强企业的植根性和竞争优势。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新区内必须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种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科技成果,贸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此外,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功能,尤其要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5.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由于新区建设刚刚起步,产学研体系的硬件建设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以大学城建设为重点,制定详细的招商规划和系统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更多的名牌大学,名牌科研院所,名牌实验室,新兴的民营科研机构和国外研发机构落户新区,或在新区建立分支杨构:要政企合作,共同规划建立高等教育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建立各种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在软环境建设,要对高素质人才落户新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便利和物质支持,使新区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大磁场,把人才高地建设战略真正落到实处;要积极策划,举办或承办各类的科技交流、展示活动,使新区成为最新科技成果展示、交流、转化的基地;要围绕重大主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等活动,为区内企业突破重大技术难关,增强企业与国内外的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6.推动创建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区文化。硅谷等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需要一种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相容并相促进的区域文化来支撑。今后新区要大力鼓励以下这些文化要素的生长与植根。诸如大力宣扬敢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重视信任与合作文化的建立;培养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的观念,促进人员流动;还要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等。这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新型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某些矛盾的地方,因此,新地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宣传舆论的导向和需耐心的引导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制度上的系统创新。

企业竞争逐步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战略。向企业联盟以及企收集公战略演化,企业又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不仅日益备受关注,而且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沈阳浑南新区在新世纪头一二十年里,只要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把握住这一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会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为沈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