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际制造业转移新趋势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洪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高达,其中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工业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了将近一倍。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37%提高到2004年的45.900,这表明中囚工业化仍在加速。尽管中国工业化进程地区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重化工业化加速的阶段。制造业成为中国工业的主体,2000-2004年来,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值,资产占,销售收入占86%。随着工业出口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成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各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步转移的趋势下,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增长最快的国家,逐步确立了中国工业品制造和出口大国的形象。从1980年,世界出口总额中比重仅0.8%,上升为2001年的5.3%,在世界制成品出口大国排名中位居第四位,仅次于美、日、德。中国目前是全球主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生产量占全世界的60%,生产了50%以上的照相机,30%的空调和电视机,25%的洗衣机,近20%的电冰箱。中国制造业提供的劳动生产价值占了本国国民经济的50%。

2)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10大产业,60多种制造产品的世界产量第一大国。其中既有我国传纹的优势项目,如皮鞋、服装、玩具等;也有新兴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木糖醇等;还有一些则是由于我国的生产资源比较丰富,如钢材、金属、水泥、化肥、猪羊皮革等。目前通信设备以及信息产业的迅速人展,说明我国制达业二经进入丁新的全面发展阶段,既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又大力发展新兴高技术幸业,使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3)在中国的业化道路上,外资企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1年,外资企业占其中国工业增加值的25%,税收的18%和利润的31%,占出口的52%、进口的50%,2002年1-10月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4%和52%.特别是增长快的行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也越大。如电子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00,三资企业占其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7.2%,仪器仪表、电器机械行业的比重也分别高达5000和34%。可见,外资利用及跨国公司转移制造能力对中国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海关统计,2001年度中国出口100强企业中,35家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170亿美元。

二、中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中地位

由于我国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等特殊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把某些产业或产品的某些价值链环节转移到中国以获取最大的利益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料,全球500强企业中己经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世界上最重要的电脑、通信、电子元器件、制药、石化等行业的制造厂商都已将生产网络扩大到了中国。

但是,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家电、服装、纺织品、鞋帽、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多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组装以及部分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在研发、服务等高端价值环节上,我国尚不具备优势。即使在某些高科技行业(如IT业)具有某些优势,其核心技术还是由美、日、欧所掌握。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i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囚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集中表现为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到30%(2002),远远低于美国的47.7%(1995),日本的10.8%(1993)。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本停留在实现国产化的较低层次一上,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加工、组装业的比重大,中国的200强贸易企业,70%以上的出口值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从微观层面看,中国的企业竞争力还较低,除了在关键技术领域里仍然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外,企业规模也偏小,如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美国占31%,日本占29%,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还没有。可见,在折型国际分中,中国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暂时充为了跨国公司“全球加工基地”的角色。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下,任何企业或区域都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而中国无疑在生产环节上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一方面是先进制造技术趋于平台化、模块化的外推力,另一方面是中国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吸引力,特别是劳动力的成本和效率比。如1996年,日木纺织服装业劳动成本是中国的42倍,而同期日本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是中国的16倍。目前,中国首先要成为制造大国,才能成为研发大国、市场大国,中国要发展还需要在技术上领先,力图成为世界产业链条的上游,但这需要时问,中国需要走出这一步,中国制造业也需要走这一步。来若干年内,中国制造业要想提高产业水平,必须要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抢制高点确立支撑基础和发挥带头作用,中国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在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不是很足的条件下,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制定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在合理确定中国市制造业发展

方向和重点的前提下,根据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带动性强的行业进行发展,力争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